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論析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模具專業校企合作實踐論文

論析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模具專業校企合作實踐論文

論文關鍵詞:就業導向;工作過程;課程開發;枝企合作

論文摘要:本文從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培養要求出發,透過分析模具專業的工作過程,研究和確定了模具專業的課程體系,並對模具專業校企合作實踐進行了介紹。

一、模具專業的工作過程分析

高等職業教育模具設計製造專業培養的人才,將來主要從事模具類產品的造型設計、模具設計、自動數控程式設計和模具加工製造等,如圖所示。

我有側.其工作過程進行了深人分析,並針對每個工作步驟的能力、知識要求設諱教學專案。教學專案針對的是從事該崗位工作所需的知識、能力等的訓練,一系列教學專案的實施,確保學當叄到今後從業要求的知識和能力標準。

例如,針對模具CAD/CAM工作崗位,我們根據CAD/CAM等應用軟體在模具設計與製造中的工作過程要求,設計了難度由淺人深,循序漸進的衝壓模具、塑膠模具、壓鑄模具等若干個訓練專案(見右表)。教學環節的實施完全遵守其工作過程。學生經過上述若干個專案的訓練,基本能達到該崗位從業的要求。

在以往的課程設定中,我們雖然也開設了衝壓模具設計與製造、塑膠模具設計與製造、模具材料,PRO/E(或UG-NX)軟體實訓、MasterCAM數控自動程式設計實訓等課程,但學過這些課程後,學生仍不會模具CAD/CAM實際操作,更不可臺日生任該崗位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教他們的是學科勝的知識和單項能力,並沒有按工作過程的要求將知識和能力進才予綜合、分析,形成體現按工作過程要求的能力、知識教學訓練專案,CAD/CAM軟體也沒有當作模具CAD/GAM的工具去用。這也是為什麼有時我們三年左右的模具人才培養,就其某一具體崗位能力的訓練而言,有時還不如培訓學校三個月的培養效果好,這很值得我們深思!

二、專業教舉模式改革的產學合作實踐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只靠學校單方來實施存在很大的難度,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與企業的實際生產過程結合起來,是最佳的途徑。我們採取的校企合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工學交替

借鑑德國的“雙元制”教學模式和其他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模式,我們與寧波敏孚企業、寧波傑友升集團、寧波海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實施了工學交替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第一、三學期,學生在企業參加生產實踐,同時學習模具製造基礎、裝配工藝、模具設計基礎、產品技術檔案、現場管理、班組長素質要求和品質管理等課程,並由企業實施職業能力、職業素質、職業知識等教育;第二、四、五學期,由學校實施基本文化素質、專業理論等方面的教育;第六學期再到企業進行畢業實踐。

這種模式有兩批學生交替參與,企業的崗位完全以學生為主運作,似門接受的是實際工作過程的訓練,學生的身份就是員工,享受企業員工的工資等福利。該人才培養模式的培養計劃以企業為主制定,充分體現了企業(社會)對高職人才的要求。它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習過程真正體現了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做。實施這種教學模式,在增加學習內容的同時,相應減少了一些課程的理論學時,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接近實際,更有實效,把學校的教學過程與企業的工作過程鬱葉想告合起來,為實現高職教育進一步適應市場需求提供了保證。

2.專案化教學

專案化教學是將企業裝置和人力資源引人學校,學校為其提供場地和工作條件,校企共同實施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以核心能力的培養為主線,以產品開發的流程為出發點,設計教學專案內容,並完全交由企業來按他們的要求實施。專案化教學實施的內容也是學校專業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內容,並與其將從事工作的工作過程相一致。企業既實施了學校的`教學計劃,也實施了企業的人才開發計劃,是實實在在的雙贏。

我們與寧波精意工業設計有限公司聯合推出的“模具CAD/CAM”專案化教學,針對模具人才市場的需求,以完成模具生產過程所需的能力為培養主線,以產品開發的流程來規劃教學內容、設計教學專案,由企業的專門人才把市場通行的、成熟的知識和技術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掌握先進理論的同時,更加突出地表現為“會幹”,體現了為市場需求而培養人才的培養目標

3.半工半讀

半工半讀人才培養模式是基於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沒有為學生提供充分個性化的教育服務而提出的。在企業的實踐中,學生已對其今後將從事的工作有了明確的定位,有的喜歡技術裝置操作、有的喜歡裝置維護、有的喜歡銷售和售後服務。企業推出的半工半讀專案可由學生自主選擇,專案的實施主要以企業師傅帶徒弟的方式進行,企業付給一定的報酬,學校相應的承認學生的實踐學分。

4.訂單式(2十1)培養

訂單式(2+1)人才培養模式是學生在學校完成前兩年的基本文化素質、專業理論等方面的學習後,第三年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實施其專業教育和上崗適應性教育。整個三年的教學計劃由學校和企業共同開發,第三年主要在企業進行專業實踐、崗位技能訓練,接受企業管理規範、職業素質教育,並完成專業課和畢業實踐的教學環節。這時學生已經是企業的員工,待遇也與企業的員工沒有區別,企業實施的教育與企業對新員工的教育做到了有機結合。該人才培養模式每年按計劃實施,企業不必再奔波於人才市場,為企業的人力資源開發拓展了新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