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服裝/紡織/皮革

淺析我國服裝本科教育的思考的論文

淺析關於我國服裝本科教育的思考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服裝本科教育動手能力

論文摘要:服裝本科教育為社會培養了不少人才,但是,由於教學環節的缺陷,使得目前的教學質量還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文章透過對部分院校的教學實踐的調查分析,提出注重本科生的生源質量,把好招生關;合理設定專業並適度細化專業方向,因材施教,精簡課程設定;加強學生優勢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等三項建議,並強調以提高動手能力為核心組織教學,使學生學有所成。

當前,我國服裝本科專業畢業生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造成就業困難的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畢業生的專業技能與企業要求不相適應則是其中的主要原因。筆者針對當前服裝本科教學中的不足,提出三項改進意見。

一、值得思考的兩個問題

服裝本科專業畢業生的專業技能為何難以適應企業的要求?我們可從以下兩個方面找到問題的原因所在:

1.學生所學的知識雖然寬泛,卻缺乏有效的專業技能。近年來,學校為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服裝人才,所取得的成績是可喜的,不斷湧現的新人便是很好的證明。然而,在每年眾多畢業生中,只有少數佼佼者順利就業,很多畢業生雖然同樣具備不錯的知識修養,但卻難以被服裝企業接納,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不具備符合企業要求的專業技能。

服裝專業是一個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專業,所涉及的知識面相當寬泛。雖然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專業偏重於藝術修養,工程專業偏重於技術的應用能力,但由於專業間緊密關聯,所以為學生建立一個較全面的知識構架,應該是一個合理的教學目標。必要的、寬泛的知識面,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長遠看,也是可以轉化為適應社會要求的潛在能力的。然而,無論是設計專業還是工程專業,所涉及的每一門課程都有著相當深度的系統知識。對青年學生來說,在他們對服裝業的認知還處於膚淺狀態時,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並能有效地應用這些知識是困難的。對學校而言,寬泛的教學內容需要學校“面面俱到”地安排課程,有限的教學時間則使教師只能在課堂上傳授每門課程的知識要點,並安排必需的實踐時間,試圖將課堂知識轉化為更容易感知的實踐能力,算是為學生打基礎。但由於課程門類多,教學與實踐時間相對較短,所以學生往往在對所學課程還處於朦朧狀態時便轉而接受另一門課程,如果每一門課程都如此結束,學生的專業技能便很難適應企業的要求。

2.學生的動手能力普遍偏低。服裝專業本科的教學方式,通常採用“課堂講授—佈置作業—學生完成作業—評估作業—考試—實習(或階段實習)”的傳統教學模式。在這一教學模式下,教師努力工作,不可謂不辛苦;學生按教學要求完成作業,不可謂不盡力,考試成績也還過得去,教學環節彷彿沒有什麼問題,可一旦進入企業,學生則難以適應。原因在於傳統教學模式不適合服裝技能培養需要“反覆訓練”的特點。沒有反覆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就不可能得到提高。儘管對實踐教學的重視日益增強,但在常規實習的框架下,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效果是有限的,學生的動手能力仍然難以達到企業的要求。

因此,服裝專業應該有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也許會有人質疑,前面提到的兩個問題,與本科教育的理念相關嗎?問題的癥結就在這裡:對服裝專業而言,服裝本科的現有模式已經到了需要反思的時候了,高職學生就業的相對容易便說明了這一點。

二、對服裝本科教育的建議

1.注重本科生的生源質量,把好招生關。服裝的藝術創造性和職業技術性,要求學生具備與之相適應的素質。我們應認識到,並非僅僅依靠一點美術基礎,便能培養出適應今後工作要求的人才,尤其是在當前教學時間相對較短,教學任務較重的情況下,更有必要重視學生的潛在素質。對學生素質和潛在能力的考核,既是保證服裝本科教學質量和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也是出於對學生今後發展前途的考慮,應該認真對待。除此之外,學生進校後的素質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仍需繼續加強,因為正確的觀念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可靠保證。

2.合理設定專業並適度細化專業方向,因材施教,精簡課程設定。首先,專業的設定既要與社會需求相適應,也要考慮學校的實際情況。服裝的藝術性使我國的服裝設計專業首先在藝術院校中開設。慣性使然,藝術院校開設服裝專業,首先考慮的便是“服裝設計”。時至今日,每年進入社會的設計人才不少,而企業需要有限,同時企業需要大量的工程技術人才,學生卻難以適應。可見,單一的專業設定已經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服裝本科的專業設定,大致可劃分為服裝設計、服裝工程、企業管理與營銷三大系統。每個系統所涉及的知識面都相當廣泛,因此,每個系統中的專業方向還應有適度的劃分。合理的專業劃分,既可增強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性,也可明確學生的主攻方向,從而有效地在限定時間內組織教學。合理的專業劃分,還為課程設定的合理性創造了條件。即使是涉及不同專業方向所共有的基礎課,因專業方向的不同,其授課內容也各有側重。尤其應注意的是,各專業的學生人數要以社會需求為依據,對服裝設計這一“熱門”專業,需要有正確、清醒的認識,不可盲目地擴大學生人數。其次,每個學生的性格、志趣、特長各不相同,如果使學生的專長與所學專業相適應,教學效果就會“事半功倍”。因此,採取對新生經過一年的基礎學習後再確定專業方向的辦法是比較恰當的。而對與學生個性關聯較強的設計專業,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如果能根據學生個性分別輔導,或者將專業再細分,將更有利於學生今後的發展。最後,在課程設定方面,無論是為了彌補專業單一的不足,還是出於擴充知識面的需要,當前所設定的課程數量普遍都顯得過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專業方向的針對性,分散了學生的精力。因此,專業課程設定需要精當、實用,對輔助課程儘可能安排選修。

3.加強學生優勢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每個學生都有潛在的優勢能力,前面提到的學生所學知識寬泛,卻缺乏有效的專業技能,反映出“多而不精”的教學方式不利於學生優勢能力的發揮。問題在於:我們明知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難以讓學生的能力普遍達到理想的程度,為什麼不可以在擴大學生知識面的同時,將培養重點放在能突出學生優勢的、哪怕是單一的能力上?突出培養學生的優勢能力,實際上是給學生一塊進入社會的“敲門磚”。學生在獲得展現才能機會的同時,在學校獲得的相關知識也就有了用武之地。唯有如此,學校的全面素質教育的.良苦用心才會有所回報。

服裝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畢業後,通常工作在生產第一線。企業對畢業學生的要求,往往是上崗就需要有熟練的動手能力。熟練表現在“質量”與“速度”兩個方面,即要求學生不但會做,還要求做好,在“好”的基礎上還要求“快”。因此,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熟練程度,才是學生適應企業要求的關鍵。要使學生具備熟練的動手能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1)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進行實踐活動。例如,學校與企業聯絡,為學生安排定點實習的場所,每週保證用規定時間完成企業交付的工作,形成制度並建立考核記錄;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的各項比賽,在參與過程中有效地提高實踐能力;在學校的作息時間安排上,可以打破常規,增設“晚自習”,保證學生有充分的“反覆練習”時間。透過以上手段使學生明白:服裝專業的種種技能是在刻苦的反覆實踐的訓練中獲得的。沒有反覆的實踐練習,就難以將課堂知識變為工作能力;缺乏反覆練習,熟練的技能只能是一種願望;堅持反覆訓練,才有可能學有所成。(2)課堂教學要以動手能力為核心組織教學,教學方法及手段要與之相適應。對技術性含量高的課程,要堅持“講授—示範—學生動手”的互動方式。學生要以高度的敬業精神,認真完成作業;課後要自覺地反覆練習;要敢於否定已完成的作業,力求更好。(3)嚴格教學質量考核。學生能否動手,應該是衡量課堂教學效果的標尺。學生成績考核要以動手能力為主要依據。對學生作業的評判,要以企業的要求作為評判標準。堅持專業技能的反覆操練,學生的動手能力一定會有大幅度的提高,學生的優勢能力也會更加突出。學生掌握了專業技能,最終受益的是學生、社會和學校,實現“三贏”。

以上是筆者對服裝本科教育提出的一些建議,其關鍵在於如何使學生“學有所成”,成為服務於社會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高林.應用性本科教育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2]徐青青.對我國服裝本科教學模式的思考[j].中國紡織大學學報,200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