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鞋匠的兒子》評課稿

《鞋匠的兒子》評課稿範文

今天,再次有幸走進南通支教黃雲校長的課堂。聆聽了她的一節六年級語文課《鞋匠的兒子》,感受頗豐:

上課伊始,黃校長就向同學們簡要介紹了林肯總統光輝而又偉大的一生。讓學生在充分了解林肯的基礎上學習本文,有利於學生真正地走進文字,進而體會林肯在面對批評、訕笑、詆譭時的自信與瀟灑。

接著,黃校長讓學生讀文,在文中找出議員們態度發生變化的詞句。這個問題的設計覆蓋面大、穿透力強,匯出議員們由“尷尬——羞辱——嘲笑——靜默——讚歎”這一心態變化的線索,拎出了課文的主線,並以此為切入點,全面鋪開教學……

在本課的教學中,黃校長引領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進行換位思考,因而文字的語言就會自然地流入學生的內心。①在指導朗讀議員羞辱林肯的話語時,師描述:“假如你就是上流社會優越的議員,你面對的是鞋匠的兒子,你會怎說?”②“面對議員的羞辱,假如你是當時的林肯,你會怎麼做?”③“如果你是參議員,聽了林肯的演講辭,你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用心去感受人物的內心和言行,人物形象就會立在學生心中,在語言文字的背後,學生就會看到一群傲慢的.參議員和一位處亂不驚、寬宏大度、才思敏捷的林肯。當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就會在感受與體驗中與文字及其作者產生情感的溝通、心靈的問答、和意識的遇合。所以,課文言語所負載的思想與情感、心靈與生命、精神與靈魂在對話、交流、溝通中復活了;人物偉大的人格魅力也就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閱讀是文字與讀者之間互相理解、互相建構、互相擁有的過程。在教學林肯的第一次講話時,師提問“透過朗讀,你瞭解了什麼?”在學生讀了林肯的第三次講話時,師提問“能讀出什麼來?”引導學生零距離地觸控、品味、揣摩人物語言,讓學生敞開心扉、傾注熱情與文字進行靈魂的擁抱、心靈的對話和情感的碰撞;這一舉措也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觀能動性。閱讀是本節課最主要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者重點抓住林肯的演講辭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最讓我感動的是學完全文後,黃校長對孩子們說的那番語重心長、情真意切的話語。要求孩子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面對別人的責難,要像林肯那樣理智、大度,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解決問題……此時此刻,學生儼然是教師心上的朋友,教師也成了學生眼中的親人。教學過程成了師生間以心連心的心潮相逐,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湧。“愛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愛”黃雲校長用自己寫滿愛的話語,寫滿希望的詞句,帶著自己的滿腔愛意,實現了我們教育人一生追求的夢想——用生命點燃生命,用心靈感動心靈,用靈魂塑造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