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冊《認識11~20各數》評課稿範文
學生的經驗和活動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餘老師的這節課,教學設計能根據數學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精心設計學生的數學活動,努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較好地體現了數學學習是經驗、活動、思考、再創造的特點。透過教學,學生直觀理解11~20各數的意義,能認、讀11~20各數,知道20以內數的順序。20以內的數絕大多數孩子在入學前已初步會數,但對於數的概念卻未必都清楚。所以我覺得這堂課有以下特點:
一、重視操作和直觀,引導學生認識計數單位 十,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認識計數單位十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計數單位的概念是抽象的,學生不易理解。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的設計,有利於學生理解10個一是1個 十的含義,正確建立計數單位十的表象。教學中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創設了生動有趣的羊羊運動會活動情境。課一開始,透過猜運動員的遊戲,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後來又要求學生數一數、捆一捆,聯絡直觀,體會什麼是10個一、什麼是1個十。然後讓學生一邊捆小棒一邊說10個一是1個十,把動手、思考和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透過引導學生利用操作、觀察獲得的操作過程和結果建立表象,並用語言進行抽象、概括,自然形成10個一是1個十的概念,逐漸建立起計數單位十的概念。這樣安排,不僅可以深刻理解概念,還可以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學習變得具體生動,易於學生接受。
二、讓學生自己數數,呈現12的計數方法,從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十幾都是1個十和幾個一合成的數。為了讓學生逐步認識十幾的組成,餘老師先提出怎樣擺12根小棒,要一眼看得很清楚這個挑戰性的問題。由於剛教學1捆是10根,學生手邊有成捆的小棒,所以學生有基礎也有條件擺出1個十和2個一。學生在擺12根小棒的過程中,經過思考和操作,可以進一步認識10個一可以用1個十表示的觀念。課堂上,小朋友經過自己的思考,想出了兩種擺法:一種是直接擺12根;另一種是先擺一捆,再擺2根。透過比較知道怎樣擺可以看得很清楚,並由此明白12的組成是1個十和2個一。這裡,學生可以體會到這樣擺的特點和好處,就感受了12的意義。這裡,老師只是提出問題,主要透過學生自身的思考,利用已經知道的知識完成12根小棒的數數和看得很清楚的擺法,有利於學生的獨立思考習慣的培養。
三、讓學生透過數數、觀察,進一步形成數的組成表象,並能抽象表達
在10個一是1個十的認識和數出12根小棒的教學中,學生已經認識了計數單位十和初步瞭解12的'組成。在此基礎上,教學再分兩個層次安排學習,幫助學生形成十幾是由1個十和幾個1組成的表象,加深對十幾和二十是多少的具體意義認識。第一層次是其他十幾的數,第二層次是20。老師先擺出14,讓學生數一數,透過觀察和數,知道1個十添4個一就是14,進一步體驗這個數的組成。接著讓學生擺15,19等,進一步加深對十幾組成的認識。學生經過多次數和擺,可以發現有1個十是十幾的相同點,幾個1是不同點,概括地感受和領悟1個十和幾個1就是十幾。在認識20時,讓學生在十九後面添上1,又滿1個十再捆成1捆,直觀顯示2個十是20,可以使學生認識20的組成和實際意義。這樣經歷由具體事物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可以理解每個數對應的具體意義。其中引導學生觀察、說一說這些活動,其實也是學習習慣的培養。
四、明確11~20的順序,重視學生數感的培養
課上,餘老師在學生擺各個數的過程中,黑板上出示的數特意沒有按順序擺,在課堂小結的環節中,餘老師讓小朋友思考如何給這些數進行排隊,小朋友透過思考和討論,得出了11~20各數的正確的順序。接著又讓學生從小到大和從大到小讀讀這些數,使得數的順序變得更加清晰。
在練習環節,餘老師讓學生先估計物品的數量,加深對數的多少的體驗,再透過畫圈數物體個數,可以進一步建構十的模型,加深對計數單位十的認識,強化數的組成的表象。類似這樣的活動,無一不對數感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除了以上特點之外,餘老師對課堂常規的訓練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我很佩服餘老師的課堂紀律和學生學習的注意力的培養,真的非常好,小孩子自律性很強,基本沒有學生講廢話,也沒有學生破壞課堂紀律。
作為一個新老師,以後要多聽師父餘老師的課,多從餘老師的課上學習一些教學經驗,從而豐富自己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