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語文《孔子拜師》評課稿

語文《孔子拜師》評課稿

20xx年11月12日下午,我有幸聆聽了周淩燕老師執教的紮實有效的《孔子拜師》第一課時,現簡評如下:

一、形式簡單,內容厚實

縱觀周老師這堂課,教學形式簡簡單單,但滲透的知識卻是厚實的。具體體現在:

1.由“子”引出相關知識。在揭示課題中的孔子時,周老師說:“子是古代對有學問、有道德的人的尊稱。比如老子,孟子等。”

2.古人稱呼上的講究。在學習到孔子姓什麼名什麼時,周老師滲透學生:古人稱呼很有講究的:自己稱自己叫“名”,稱別人叫“字”。孔子叫自己叫?孔子稱老子?老子稱孔子?老子稱自己?

3.補充孔子相關資料豐富人物經歷。在學到孔子遠近聞名時,周老師設計:他真的這麼有名嗎?接著出示孔子20歲、24歲、28歲時的閱歷,但是這麼有名的人還去拜師,繼而體會“學無止境”。前後聯絡無痕,學生體會水到渠成。

4.古代“拜”的講究。在學到孔子見到老子,上前拜見時,周老師教給孩子古代拜怎麼拜的.?教給學生動作,並讓學生學著孔子拜師,邊做動作拜,邊說孔子此時說的話。此時的課堂彷彿回到孔子年代,四五十個孔子拱手作揖恭恭敬敬地拜師,此時的課堂怎一個美字了得!

二、質疑解疑,貫穿始末。

在揭示了課題後,周老師啟發學生質疑,此時,學生提出問題:孔子向誰拜師?為什麼拜師?怎樣拜師?去哪裡拜師?接著老師讓學生帶著問題讀通課文。之後,老師引導學生解決一讀就懂的問題。剩下兩個問題:為什麼拜師?怎樣拜師?由周老師帶領學生深入課文研讀學習。這樣課堂教學思路清晰,學生有惑並在老師與同伴幫助下解惑,有利於繼續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興趣與能力。

三、在簡介人物時注重交給方法。

在引出孔子時,周老師問:你對孔子有何瞭解?當學生說了自己的瞭解後,老師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繼而老師總結方法:可以看課外書,可以看課後資料袋等。這樣,既肯定了課前主動去了解的孩子,又讓其他孩子以後遇到類似事情可以效仿,一舉多得。

四、聯絡生活經驗,幫助理解。

在學到“學無止境”時,周老師引導學生聯絡自己身邊的人,說說他們“學無止境”的事例。這樣既尊重學生生活經驗,又讓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了“學無止境”。

建議:

提煉理解詞語方法,讓孩子日後有章可循。本堂課中,周老師引導孩子將理解詞語穿插在不同環節中,並涉及了多種方法:據此定義,聯絡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等。如果老師再適時總結下這些方法,會讓孩子對理解詞語方法更明確,日後理解其他詞語會活用,繼而形成自己透過不同方法理解不同詞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