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農村中學資訊科技課的教學的論文
【論文摘要】作為農村中學,如何立足自身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和推進資訊科技教學,是農村中學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我認為,首先是學校領導及教師應該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資訊科技對於學校、教師、學生乃到整個中華民族素質提高的重要性,在實踐中要克服“等、靠、怨、要”的拿來主義思想與為難情緒,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想法設法克服困難,解決與改善硬體設施。然後透過各種方法與途徑,提高教師運用資訊科技知識與能力,讓每一個教師都成為資訊科技的兼職教師,在教學中,大膽探索、敢為人先,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在基於因特網平臺上學習變革與創新,學生將改變傳統學習方式,學會學習、主動學習、和諧發展。新課程標準對資訊科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深刻理解新課程思想,並貫徹到日常教學中,達到提升學生資訊素養的根本目的。本文分析了新課程標準的特點,針對農村中學的實際情況,總結了一些在日常教學中的教學經驗和心得。
【論文關鍵詞】農村中學資訊科技教學經驗之談
新的課程標準對教師和學生的資訊科技素養都有了很高的要求。初中的資訊科技課程是學生在今後工作與生活中有效解決問題的基礎,是學生在未來學習型社會中自我發展、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對資訊科技過程、方法與結果評價的方法,資訊科技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相關權利義務、倫理道德、法律法規的綜合;是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而設定,既表現出基本的工具價值又表現出豐富的文化價值,即既有恰當而充實的技術內涵,又體現科學精神,強化人文精神。
那麼,如何將新課程的思想根據農村中學實際的教學環境和學生的素養貫徹到日常教學過程當中,並達到培養資訊時代的合格公民,打造終身學習的平臺,建設有特色的資訊科技課程,共同建構健康的資訊文化的目標是我們討論的問題。
一、農村中學資訊科技教學現狀
結合新課程課程標準,以及透過使用新教材的感受,在此我總結了一些在農村中學開展教學時出現的一些實際狀況:
(一)初中一年級學生的水平
農村中學的學生大多都是來自各鄉鎮的中心學校、完全小學的學生,其基本的資訊素養不具備,只有個別學生可以理解資訊科技的真正內涵,絕大多數的同學都只是會玩作業系統自帶的遊戲,office軟體會用的人寥寥無幾,會用畫圖軟體的同學就算班級裡的高手了!資訊科技的理論和技術大家掌握的都不好,佈置一個任務也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開始完成,更不用說一些基本的操作方面的知識了,所以大部分的學生都需要一切從零開始。
(二)資訊科技課程的開展對學生的實際意義
首先介紹一下農村中學的學生在三年初中之後的去向:一部分學生會透過中考升入到高中學校學習;再有一部分學生會選擇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習;剩下的一大部分學生即將進入社會,打工或是學手藝等等。
其次考慮到學生畢業後的擇業問題,在教學中強調掌握資訊科技課程的內容將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和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對於那些即將步入社會的學生,學好資訊科技會有更大的意義。因為在當今這樣的資訊社會,具備一定的資訊處理能力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這些就是我們要教給學生的。
二、在教學中的具體措施
新課標對初中資訊科技課的教學提出了幾點原則性的建議:營造有利於學生主動創新的資訊科技學習氛圍;合理選用並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從問題解決出發,讓學生親歷處理資訊、開展交流和相互合作的過程;關注基礎水平和認知特點差異,鼓勵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發展的適應能力。但是我們的學生幾乎都是“零”起點,而課本是“非零”起點的,再加上農村中學學生畢業後面臨的擇業問題。因此,我在教學中思考最多的問題是:如何提高學生對資訊科技這門課程的意識?如何在這一週1個課時的課堂中充分利用時間?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的:
(一)培養學生的資訊科技意識,激發學生的興趣
將大家思想中的“副課”地位徹底抹去,讓學生的學習態度端正起來。由於學生對計算機瞭解和接觸較少,對網路瞭解就更少,所以我在學校的微機室建立了區域網,將學生平時的優秀作品放到網上供大家一起欣賞,進而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好1~5分鐘的課堂匯入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是對某方面知識的思索、相關故事的精彩描繪、演示實驗、學生討論等。比如在學習畫圖程式時,可以展示一些學生參加電腦製作大賽的優秀作品,激發學生創作熱情;在word教學時,可以展示一些精美的電子板報,讓學生模仿;頁製作時,首先讓學生看一下自己學校的網頁,當學生看到自己學校的網頁出現在電腦中時會產生極大的興趣;在講電子表格時,首先展示本班學生田徑運動會的成績表,計算班總分、單項名次等,就會對學生產生吸引力,為課堂講解、練習作好鋪墊。
(二)課堂上的嚴格要求和對課本的適當加工相結合
以學生為主體,倡導開放式、多元化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樹立教育公平化的觀念;充分相信學生創造潛能,培養和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觀念;充分了解學生的好奇心,以學生的好奇心為切入點,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精神,確立科學教育觀念。“非零”起點課本的難度較大,本人在教學上做了大膽的刪節。在上課時,也取用了很多生活中的例項代替課本中學生不熟悉的事例。比如:在學習《資訊科技基礎》“資訊的獲取”時,將綜合活動設定為:設計農家的一年生產計劃。要求學生回家和父母一起討論自己家庭的生產模式和生產效率以及是否可以進行改進等方面的.內容。這樣做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由於是學生熟悉的例子,增強了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信心,使學生始終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積極的心態和能夠學習好的信心,同時還培養了學生關心家庭,理解父母等家庭責任感。
(三)任務驅動法,讓學生有目的的練習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讓學生在完成有意義的任務中學會掌握資訊科技的技能與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很多學生在上機課上只想隨意操作而不結合教材內容,學生對操作的原理和要點就會模糊不清,教師就可以佈置具體的操作任務來促進學生對教材的學習。例如學習windows的檔案基本操作,可以讓學生自己建立自己的資料庫資料夾,查詢計算機上的mp3音樂或其他同學的檔案複製、移動檔案到自己建立的資料庫資料夾中等;學習word文字處理軟體時,給學生展示班級學月考試成績統計樣本並佈置具體錄入和編輯、排版任務;講程式設計時可以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作為一個任務,來讓學生程式設計解決等。總之,透過具體的任務、明確的目標來約束學生的操作練習,也避免了學生上機的盲目性。
(四)設計一些多層次、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供學生選擇
因為學生興趣多樣,認知能力和水平有高低、有差異,教學活動的內容及形式應設計成多層次、多樣化,以供不同發展潛能的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同時引導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讓學生透過思考、調查、討論與合作等方式,完成學習任務。任務的設計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實際,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可操作性,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且能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取得良好的效果。利用課餘時間補缺、補差,將那些操作上起點很低的同學組織起來,手把手教會他們。這樣做一方面解決了教學上的問題;另一方面樹立教師的個人威信,可以將嚴謹治學、認真工作的一面展現給學生,在人格上給與身教,做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和起到榜樣的作用。
(五)分小組合作,培養了學生團隊精神
由於學生的水平存在差異,上機課中,熟練的學生很容易憑自己的興趣愛好各自為政,不按指定的內容操作,甚至有的一到上機課就只喜歡上網、qq上聊天、打遊戲等,這樣不但影響了上機課的組織教學,更嚴重的是學生沒有學會應該掌握的技能。於是,我將班上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由計算機基礎較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自己完成操作任務後,幫助操作有困難的同學。甚至還經常舉辦小組比賽,表揚操作好的學生,展示完成好的作品,還要指出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明確努力的方向。學生不但出色的完成了任務,還在練習過程中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
(六)要結合教材,還要緊跟時代的發展
由於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現有教材內容常常滯後於資訊科技的實際發展。如果仍然按照教材的內容去教學,必然會讓學生感覺乏味,缺乏學習的動力和操作的興趣。比如關於計算機的發展歷程和未來的發展趨勢,教材講解得不夠詳盡,而學生對計算機的智慧化、生物替代微電子做元器件等非常感興趣,於是,我就讓學生自己在網路上搜索相關的文字和圖片等資料來閱讀。這樣不僅讓學生擴充套件了知識面,還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以上的看法還是十分浮淺的,具體方法也待進一步改進,但是我相信憑著我的一腔熱情和堅持不懈的努力,以及積極、主動、認真、負責、開放、發展的反思心態,吸收先進的教育理念,重建新的教育價值觀,發揮新教材的優勢,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不同學科的教師進行交流,定會將我的教師生涯描繪的越來越美好,越來越精彩,讓我的學生在我的帶領下成長為一個積極的、熱情的、對社會充滿信心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