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多媒體資訊科技為農村中學作文教學插上翅膀論文
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多媒體資訊科技與作文教學的整合,不僅解決了習作中素材缺乏、想象匱乏的現狀,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作文修改費力、無效的局面,有效推動了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開展。
關鍵詞:”多媒體;作文教學;整合
多媒體資訊科技在初中語文課堂上的應用不僅使課堂教學的容量大大增加了,而且更好地推動了課堂教學的進展,尤其是在初中語文作文課上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就像一雙翅膀,帶著作文教學在更廣闊的天地翱翔。
多媒體走入課堂,傳統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打天下”的教學模式被打破了,先進的教學手段使語文學習的空間變得更寬廣了。在以往的作文課上,存在著教師主動、學生被動的單向性。教師出示題目,引導學生分析,由於農村學校地處偏僻,學生家庭缺少良好的讀書氛圍,絕大部分學生在閱讀積累方面的缺口很大,頭腦中的作文素材庫常常是空空如也,因此,在作文課上,大部分學生在聽取了教師對題目的理解之後,雖然能做出自己的思索,但最終只能苦思冥想,拼湊成文。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被動地聽、被動地想、被動地寫,最後被動地接受教師對自己的評價,這樣的方式讓作文教學出現了師生一提作文便頭痛的怪圈。
當多媒體技術以其方便、快捷、資訊通暢無阻等優勢走進教學領域,它的圖文並舉、聲情並茂、直觀形象、優教促學等方面的優勢使從事教學的教師對它產生更多青睞,也推動了初中語文作文課的教學。它給農村中學的語文作文教學帶來了哪些改變呢?
一、多媒體資訊科技使師生得到了更多的寫作素材
語文學科是一門廣博的學科,它滲透著歷史、地理等諸多領域的內容,沒有相關內容的連線,單靠一本教材、一本教參和教師腦子裡原有的一些儲備,在資訊時代的今天,顯然是杯水車薪,面對作文教學,仍會有無從下手之感。
多媒體資訊科技的出現,使教師在短暫的時間裡蒐集到了無窮盡的教學素材,不僅豐富了教師自己的知識視野,促動教師分析和擴充套件教材,而且對教師設計最佳的教學方案採用最優的教學方法,安排最合理的教學流程,提供了最大限度地幫助。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7~9年級學生的寫作提出瞭如下要求:“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徵,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意”;“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的寫作能力”。
但是農村中學的學生生活單調乏味,往往是學校、家庭兩點一線,書又讀得少,準備功夫不足,胡編亂造或者陳詞濫調的現象就在所難免。而多媒體資訊科技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促動了學生資訊量的攝入,學生可以運用多媒體資訊科技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資訊量。
“俗傳一句玩笑話‘千古文章一大抄’。就讀他人文章以學習表達方法說,這句話卻有相當的道理,一種意思可用的表達方式不止一種,但不管其中哪種都是由前人習用的框架描畫或脫化而來。你不讀,或者讀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達框架茫茫然,拿起筆就難以得心應手,反之,多讀,熟了,筆未著紙。可用的表達方式早已蜂擁而至,你自然可以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繁重的學習任務,使得當今的中學生難以有更多的空餘時間走出去,感受世界的博大與多彩,單一的成長環境、閉塞的學習生活讓學生們儲存的寫作資料很有限,在寫作中常常會出現“下筆無詞”的茫然狀態,而多媒體資訊科技的出現卻為這些處於“下筆難,難於上青天”寫作困境中的大部分學生指出了一條“柳暗花明”的陽光大道。多媒體資訊科技的運用,學生可以在短暫的時間獲得更多的素材,不僅打破了時空的界限,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體味到更細膩、更深沉的情感,而且大量素材的累積使學生們能夠更好地聯想、回味、思索自己平凡生活中的感動,安靜的生活中始終流動著的絢麗的美,從而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庫。
二、多媒體呈現生動、形象的畫面幫助學生感受美、享受美
多媒體資訊科技可以把抽象的文字元號所塑造的形象、揭示的內涵轉換成可欣賞的畫面展示出來。豐富的畫面,流動的場面和教師口頭語言的描述相比更能激發起學生的寫作願望,不僅如此,多媒體資訊科技還可以打破時空界限,讓學生欣賞到眼前所沒有的風景,從而豐富學生的感觀積累,進而幫助他們下筆如流。例如,在教讀《春》《濟南的冬天》這樣寫景的課文之後,筆者通常會做個寫作小練筆,要求學生寫一寫大自然的美,但是由於大部分學生並不是隨時觀察自然、體味生活的有心人,因此,他們很難在頭腦中勾畫出形象可感的自然畫面,而多媒體在視覺上佔盡優勢,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給學生提供精美的相關圖片,讓學生在獵奇獵新的視覺喜悅中感受不同韻味的自然風景,形象而生動的畫面豐富了他們的閱歷,更給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讓他們在動筆中走出困惑,有的.放矢。再如,在寫人的作文教學中,透過多媒體技術,展示父母師長默默付出,無私奉獻、辛苦勞作等相關主題的畫面或影片,透過或靜態或流動的畫面喚醒學生沉睡已久的生活記憶,喚醒學生心中或溫柔或深沉的情感,觸其心懷,動其心魄,學生自然而然便會開啟記憶、情感的大門,寫出生活中和父母師長相處過程中最為溫馨、難忘、感動的瞬間真情。
三、多媒體資訊科技讓作文評改化靜為動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新的教育理念認為合作是比競爭更重要的素質,而作文教學更需要發揮集體力量,學生在互學、互助、互評、互賞中,作文能力可以較為迅速地得以提高。
傳統的作文課,通常是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教師指導、學生修改的模式。修改時,學生完成草稿後,教師一一指出每個學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修改建議,學生經過修改,請教師再次指導。這樣的指導方式雖然也能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是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文字的修改通常是處於一種靜態模式,這樣的作文修改過程勢必會需要大量的時間,從而降低其時效性。況且“無論是語是句,凡是文字都不過是一種寄託某若干意義的符號,這符號因讀者的經驗能力的程度,感受不同:有的所感受的只是其百分之一二,有的或者能感受得多一點,要能感受全體那是難有的事。普通學生在讀解正課以及課外讀書中,對於一句或一語的誤解不必說了,即使正解,也絕非全解,其所感受到的程度必是很淺。收得既淺,所發變得也自然不能不簡單空虛。”藉助學生一己之力去修改自己的文章,勢必會因其閱讀感受能力的限制而使作文修改流於形式,收效甚微。
當多媒體資訊科技走進作文教學以後,這種靜態的作文評改方式便發生了極為重要的改變。透過多媒體展示學生的初稿作文,教師和學生充分合作,藉助彼此的智慧分析文章存在的優點和不足,針對不足,教師和學生之間再次發揮合作的作用,指出修改的方向和建議,藉助集體的力量,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佳的修改。多媒體技術參與的作文評改課將傳統的靜態修改變為動態的修改,學生們在合作中不僅明白了應該怎麼改,而且明確了為什麼要這樣改,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作文的時效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教學過程直觀、動態、情感,又極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學的成效。
合作才會共贏,而多媒體資訊科技與農村中學的作文教學恰恰就是這樣合作共贏的關係。多媒體資訊科技使作文教學可以更好地展示它的魅力,使閱讀貧瘠的學生視野開闊了,生活豐富了,情感深厚了,在快捷、前沿的網際網路中感受不曾經歷的生活,積累不曾閱讀的文字,體味不曾經歷的情感,曾經枯燥、惱人的作文換上喜人的新裝在他們心裡開始生根、發芽,茁壯。當然,一切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多媒體資訊科技與作文教學的整合過程中,勢必也會出現“內容龐雜,畫面不佳、動畫干擾”等弊端,但只要教師能在教學中多加註意,就一定可以避免這些狀況的發生,從而充分發揮其在作文教學中的優越性。
藉助多媒體技術的先進與前沿,為山重水複的作文教學插上翅膀,讓學生們在自然、社會、人生的藍天自由翱翔,書寫最美的篇章!
參考文獻:
[1]趙志偉.舊文重讀[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2]夏丏尊,劉薰宇.文章作法[M].北京:中華書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