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雨說》教學實錄及反思
【教學實錄】
一、引雨
師: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象剛睡醒一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聽,用心去聽啊,有一位為大地帶來春天,為兒童帶來歡笑的愛的使者,已經悄悄地,來到了孩子們的中間,在沉醉於甜夢之中的無數兒童的耳邊,輕吟低唱著一首溫柔親密的歌謠。這首歌謠的名字叫做《雨說》(板書)。
二、讀雨、聽雨
1、讀雨:
師:請大家一起把課文朗讀一遍,老師聽聽你們預習的效果如何。
(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播放班德瑞的音樂《春野》作背景音樂。朗誦後讓學生自己做評價。)
師:大家自己說說,剛才讀的怎麼樣啊?
生1:好像太快了。
生2:開始的那幾節應該輕柔一些。
生3:有幾個字有人唸錯了。
生4:春雨教孩子們笑的句子應該讀出勇敢的感覺。
師:好,下面請大家聽一遍老師的朗誦,看看這樣是不是更好的表達了詩的意境?
2、聽雨:
(教師示範朗讀,配樂。)
師:作者在這首詩裡都寫了些什麼?
生:冬景→雨來春到→春雨引領賞春景→春雨的使命:教你們勇敢地笑、自由地笑(板書)
師:那麼這首詩的精華部分是上面的哪個板塊?
生:春雨的使命。
師:對,它正如這首詩的眼睛,點明瞭作者的寫作目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寫作目的是如何完成的。
三、品雨(區域性品味詩歌內容)
1、比較春雨到來前後大地景物的變化:
師:經過嚴寒的冬天,度過春寒料峭的二月、三月,我們和大地上的萬物共同期盼的四月──真正的春天,馬上就要來了!而春雨,是天空播種的春的種子,細細的,柔柔的。冬天與春天,大地的景物是截然不同的,大家在課文裡能找到描寫這兩種季節景物的句子嗎?是第幾節內容?
生:是第1節和第5節。
師:好,下面請男同學讀第1節詩句(放音樂)。
師:這冬景給我們一種怎樣的感覺?用一些形容詞來表示?
生:寒冷、勒索、陰暗、毫無生氣。
(板書──寫在冬景之下)
師:然而,因為春雨的到來,大地的景象發生了奇妙的變化!下面請女同學朗讀第5節內容,看看這春景帶給我們怎樣的感覺?
生:溫暖、明媚、充滿希望,生機盎然。
板書──寫在春景之下:
冷凍、禁錮 雨 田田潤如油膏
枯黃、失去蹤跡 來 牧場抽發新苗
冬景 寒淺、留滯 春 池塘魚兒跳躍 春景
小溪漸漸喑啞 到 溪水新編歌謠
師:春雨帶領著我們欣賞了怎樣的美麗畫卷?
生1:春天的美麗畫卷。
學生笑。
師:那麼,選取了幾個有代表性的場景呢?
生2:牧場、田圃、池塘、小溪。
師:很好,這些畫卷裡有顏色、有聲音、有靜景、有動景。有什麼顏色?
生3:黑色、嫩綠、紅色、黃色、金色。
師:有什麼聲音?
生4:魚兒跳躍入水的“噗咚”聲,小溪流動的“譁 啦啦”聲。師:有沒有靜止的景物?
生5:泥土。
師:有沒有動態的景物?
生6:抽發新苗、跳躍的魚兒,小溪新編的歌謠。
師:大家看,這裡有視覺上的,聽覺上的,還有觸覺的描寫,將春天的美好世界展現在我們眼前。而這一切奇妙的變化,那是因為雨來春到。
師:那麼,我們現在來看看第1節與第5節二詩句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生:內容上形成鮮明對比,結構上前後照應。
師:由冬景到春景的對比和照應,還有沒有別的作用呢?
生:應該暗示著什麼吧?不知道怎麼說。
師:在我們中國人的文學景象之中,冬天這寒冷的季節會讓我們發掘出什麼象徵意義呢?──可以讓人想起一些個人的,社會的國家的困難、挫折。請大家看看這首詩的寫作時間──1979年,在這個特定的時間裡,會有哪些困難和挫折?
生1:剛剛經歷過“十年內亂”,整個社會不但沒有前進反而倒退了。
生2:改革開放剛剛開始。
師:非常好!當時的人們對前景一片茫然,失去了方向,猜疑、擔憂,反對,都是很自然的反應。可是,彆著急啊,別灰心啊,別失去對未來日子的期望啊;你看,冬天已經過去了,春天還會遠嗎?只要你別停止對春天追隨的腳步,別合上你期盼的眼睛,相信吧,在微笑的等待中,春天的腳步已悄悄地向你邁近了呀!所以,在寒冷的冬天,讓我們一起勇敢地微笑,一起迎接春天的到來!而當春天到來,看到萬物的變化,那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呀?
生:驚喜、歡快。
師:那好,請全班同學用對比的情感、語調朗讀1、5節詩句,表現冬春之景的截然不同。(教師配樂。)
2、由副標題引導學生理解“詩眼”中“勇敢地笑”:
師:這首詩是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由上面的分析,大家能明確作者的用意麼?
生:很容易明白,詩眼中的“勇敢地笑”是告訴孩子們在遇到暫時的困難,挫折的時候,要充滿信心地等待,等待屬於自己的春天!
全班發出讚歎的聲音,鼓掌!
3、春雨的特點:
師:朱自清的《春》中也有描寫春雨的片段:(投影文段內容,師生齊讀)“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象犛,象花針、象細絲,密密地斜織著,象人家屋頂上籠著的煙”。
在我們這篇課文裡,也有類似的句子嗎?請大家找出來。
生:第二節。
師:請一個女孩子來讀讀。(學生讀)
師:大家想想,這兩段文字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有什麼異同?
學生自由討論後發言:
生1:內容上有相同是:都寫出了春雨細、輕、柔的特點。
生2:在表現春雨特點時運用的手法是不同的,《春》運用了比喻修辭,使雨的形態更加生動、形象;而《雨說》則運用了擬人修辭,使雨的形態除了更加生動、形象之外,還富有人的情感,讀起來親切,可愛。
師:大家都快成名家了!這種擬人手法的運用,在詩歌還有許多例子,它們都讓雨更富有人情味。
你看,詩人想象著春雨出於愛心,把天和地織在一起;因為愛,她呼喚每一個孩子的乳名。而呼喚乳名是大人和孩子最親近接觸的一種方式,使春雨更有親切感。
春雨和夏雨,秋冬之雨是不一樣的。夏天的雨常常還帶來電閃雷鳴;而秋冬之雨則會帶來讓人瑟縮的凜冽寒風。這親切、溫柔、細密的春之雨,讓我們看到了水的漣漪,感覺到了生命的希望。讓我們一起跟著她一同去尋找四處流淌的春的世界吧!
來,讓我們收起傘,推開窗,捲起你的簾子,脫下你的蓑衣,取下你的斗笠,問學生──幹什麼去啊?
生:一起跟著春雨,去迎接春天,擁抱春天!
師: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寫道:“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的`細無聲。”而在我們的《雨說》裡,春雨不再是悄無聲息的隱匿者,而是孩子們親密的玩伴,一個活潑,富有生命力的可愛者!她領著孩子們到他們一向玩耍留戀的場所──田圃,牧場,魚塘、小溪,有誰能拒絕這些快樂的邀請呢?
學生表示贊同。
4、春雨的使命:
師:春雨來到達大地,除了帶孩子去尋找,擁抱春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使命,那就是──?
生:要教孩子們“勇敢地笑”!
師笑:好。下面我們一起來朗讀6~9節的詩句。(第6節教師讀,第7節女生讀,第8節男生讀,第9節多班齊讀,配樂。)
師:春雨來自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生:遙遠、山峰聳立、白雲滿天的地方。
師:這是一個遠景的描寫,給人以一個十分廣闊的空間的遐想,在這個廣闊的空間,雨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
師:大家如何理解“愛玩,”“我是幸運的?”
生1:說明“愛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
生2:結合副標題,雨對孩子們說我也愛玩,但是我幸運,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我有玩的時間,有玩的空間”。而回顧我們的傳統教育方式──應試教育,把孩子們玩耍,嬉戲的時間和自由都剝奪了!
學生們紛紛點頭。
師:雨多幸運啊,她是在“白雲的襁袱中笑著長大的,有什麼含義?
生1:白雲做的襁袱,那是多麼的輕柔舒適啊。
師:很好,這和我們傳統的育嬰方式截然不同──大人把嬰兒的手腳包在被子裡,還拿帶子捆起來,這極大程度上束綜了孩子的自由和活動,這樣被捆綁著長大的孩子怎麼能“笑著長大”呢?春雨是快樂的,喜悅的,她是在一個可以自如活動的空間成長的,而這個空間,則是與上面的應試教育完全不同的──素質教育,還孩子的天性,還孩子的靈性,還孩子自由發展個性的空間。
師:剛才說了,有困難,有挫折,不要緊,應該“勇敢地笑”,在這裡還能讀出別的內涵嗎?
學生思索後,表示想不到。
師引導:看看副標題,再看寫作時間,這個時候已經有獨生子女出現了,而今天讀這首詩的小讀者,很大一部分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的“驕嬌”二氣眾所周知,所以,春雨要教孩子們“勇敢的笑”,這是一種人生的態度,作者沒有板起臉來說教,而是把這種道理透過具體的文學意象表現出來,你看(完成板書):
春天的聲音
柳條兒 在 勇 彎了腰
石獅子 風 敢 出了淚
小燕子 雨 地 斜了翅
旗子 中 笑 嘩啦啦
大地的希望
它們正是在風、雨中“勇敢地笑”啊!(完成板書左、右斜線部分文字。)
只要勇敢地笑,春天的聲音就有了,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完成上、下部分弧形。)
師:當春雨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後,她便“不再回去”,她就“快樂地安息”,你讀出詩句有怎樣的內涵?
生:有一種奉獻精神吧。
師:是啊,春雨是這樣的溫柔、可親、靈動,可愛,當她把歡笑帶給孩子們之後,自己最終犧牲了,生命將變成孩子們嘴裡的“那份甜”,給孩子們帶來甜蜜的回憶。這是一種默默奉獻的精神。她為自己的奉獻的快樂!
四、賞雨
師:下面,請全班同學再次齊讀全詩,要求大家做到整齊、響亮、有感情,讀出詩的語言特點,讀出春雨的特點,讀出“愛的歌謠”的味道。行麼?
生:沒問題!
(放音樂,全班有感情的朗讀。)
五、贊雨
師:春雨給大地帶來了春色滿園,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給大地帶來了歡聲笑語。她教孩子們要勇敢,要快樂,要自由地笑,她告訴我們在寒冷的季節裡耐心地等待明媚的春光,因為──希望就在前方!讓我們一起融進這春雨的世界,做一個帶給人間更多歡樂的人吧!
六、寫雨
佈置作業:請用心傾聽雨的聲音,並用自己心底的情感寫一寫春雨。字數要求500字以上。
【教學反思】
1、把握詩歌內容,整體領悟詩意是詩歌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一個極具個性的思維活動。整體把握其實是對詩歌的初步解讀,要知道學生認真閱讀,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讀出自己的感受。還應與文字對話,理解、感受詩歌豐富的意境,指導學生透過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感受詩歌的意境之美。
2、要培養學生的文學趣味,我們最好從讀詩入手。品詞、析句、培養語感,對於詩歌教學而言,尤其重要。在反覆吟誦,反覆推敲中感受詞語的豐富之美,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學生真正體味語言文學的魅力,就從詩歌開始。
3、透過詩歌的學習,可以激發學生對於人生的思考。理性的光輝,能夠透過感性的文字加以表現──從雨的角度來看,學生體會到善良的內心、博大的胸襟,給別人帶來快樂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從“少年兒童”的角度來看,則會看到,人的一生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勇敢面對,都不要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多角度的體會,對於學生來說,無疑是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教師要將這種理念貫穿於整個教學之中,做到“潤物細無聲”。教學中要避免空洞的說教,應該在品味詩歌感情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4、詩歌的教學,也是訓練朗誦的最佳時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適時的對朗誦加以評點,加以指導,讓學生學會朗讀,喜歡朗誦。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更何況是有感情的朗讀,品味式的朗讀呢。要多讀詩,讀好詩。在詩歌教學中,優美的背景音樂必不可少,它能引領學生更好的進入詩境。教師應在備課時多費些心思去篩選,我個人認為班德瑞的專輯《春野》中的曲子都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