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月光曲的教學實錄
一、匯入
師:關於描寫月光的詞語你知道幾個?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潔
生3:月光如水
生4:《靜夜思》這首詩中也寫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評:這是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入手,建立了文字與語言積累的聯絡。可謂精妙。
教師板書課題。
師: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們要學的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關。請同學們讀課題生齊讀課題。師:貝多芬曾經這樣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這篇文章寫的就是他與一對窮兄妺之間的故事,描述了他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著重思考什麼問題?
生1:文章寫了他與窮兄妺倆的一件什麼事?
生2:是什麼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生3:貝多芬在這首曲子裡要表達自己的什麼感受?
生4:他的這種感受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生5: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教師與學生共同是課程的開發者,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自我建構。學生是充滿好奇的,教師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創設問題情境,符合以學定教的新理念。教師角色的改變,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必定能促進了學生的自我發展。]
二、整體感知,暢談所得
師:同學們很善於動腦筋,下面請大家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看看自己能體會到什麼,有什麼疑問?
學生自由讀。
師:讀了文章之後你有什麼感受,誰來談一談?
生1: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窮,她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生3: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對窮人有同情心。
生4: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倆都陶醉了。
生5:我有個問題: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為什麼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再為她彈一曲呀?師:問得好,真會動腦筋!
生6:我也有個問題,貝多芬為什麼連招呼也不打,就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前提下,關注學生的自我感受和體驗,這體現了對學生生命的尊重。生命的價值在於自我主體的發揮以及得到他人的賞識。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感受與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個性化的,教師要在情感上給予支援,精神上給予鼓舞]
生7:老師,我知道為什麼?
師:請講。
生7:這首曲子是他現想出來的,
師:這叫即興創作。
生7:對,他即興創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8:他為什麼能夠即興創作?
師:也就是說是什麼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呢?問得太好了,抓住了最關鍵的問題。現在咱們就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閱讀是教師、文字、學生的對話。這種生命與生命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知識與知識的互補,凸現了現代課程的新理念--在互動合作中學習。問題是教學的生命,只有學生不斷的生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才構成了有生命的教學。]
三、分節細讀,探究貝多芬創作靈感的產生
師:請同學們先讀一讀文章的第二小節,仔細體會一下貝多芬的心情。
生讀。
師:從幽靜一詞能想像到什麼?
生: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師:對,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嗎?
生1: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聽到有人彈他的曲子,他肯定很驚訝,很好奇,這麼一個小鎮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他是誰呀?
生3:彈得斷斷續續的,肯定不熟悉,有沒有人教他?
師:體會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師:接下去讀第三小節,繼續體會他的感情。
學生讀。
師:從兄妺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生1:姑娘渴望能親耳聽一聽貝多芬是怎麼彈的。
生2:兄妺倆相互體貼。從哥哥的話中我體會到他很傷心,因為他不能滿足妺妺的心願。妺妺感覺到了,就連忙安慰他,說自己不過是隨便說說罷罷了,實際上她非常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姑娘很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