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講話稿

勤能補拙的國旗下的講話稿

關於勤能補拙的國旗下的講話稿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勤能補拙》。

世界上沒有生下來就是天才的科學家。在個人的成長道路上,“勤奮”二字也許要比“天才”----這個令人羨慕的字眼更可貴得多。

譬如美國物理學愛因斯坦幼年時期的一個小故事,雖然事隔多年,仍不失它的教育意義。這個小故事主要講述了愛因斯坦在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交勞動作業,同學們做的都是泥鴨、布娃娃等小巧玲瓏的玩具,只有愛因斯坦交的是一隻很醜陋的小板凳。老師很不滿意地說道:“世界上不會有比這更壞的小板凳了------”,愛因斯坦從桌子底下拿出另外兩隻小板凳,給老師看了看說道:“這是我第一次做的,這是我第二次做的。剛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雖然它還不能使人滿意,但比這兩隻強一些------。”

這雖然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但我們從中已不難看出,像愛因斯坦這樣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也不是生來就聰明絕頂、萬事勝人的。而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主要是因為他有一種勤奮學習和鍥而不捨的精神。恰恰是這種精神,是我們這一代青年人所缺少的。不少同學每天在學校睡大覺,懶得做這,懶得做那,沒有考慮到自己將來能否成為一個合格品建設者。還有的同學認為自己的腦子比別人笨,學什麼也學不會,於是乾脆就來個順其自然。其實,這些同學的想法都是錯誤的。但願他們能有所醒悟,從此勤奮學習,努力工作,把自己培養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材。

正如愛因斯坦說過的那句話:“所謂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啊,這話說得確實不錯,無數科學家的事例都說明了這個道理。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經過整整27年的蒐集整理,走遍祖國的名山大川,品嚐百草,才寫成了世界著名醫學史上的不朽之作《本草綱目》。世界著名天文學家哥白尼堅持觀察天象30多年,勤奮努力,才提出了反對“地心說”的“日心說”理論。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在成長的道路上,“勤勞”二字是最為重要的。

我真切地呼籲,朋友們,不要為自己的腦筋遲鈍而感到自卑,因為“勤能補拙”。更要告誡那些有著一點小聰明而懶散的人,時刻不能忘記“勤奮”二字,因為“天才”出於勤奮。

一步與一生

古語云:“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人生的軌跡,就是由一步步腳印組成,每一步對於一個人的一生都是及其重要的。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千里可以理解為我們漫長的一生,而始於足下可以理解為我們走出的那一步,那一步是如此重要,甚至會決定我們未來的方向,所以對待“一步”要像對待“一生”一樣重視,雖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可道路有好有壞,有平原有高出,有鮮花有荊棘。屈原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人生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難免會走錯一步。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自暴自棄,要沉下心來,靜思自己走錯的原因,為今後的人生之路積累經驗,讓人生之路的絆腳石成為你登高遠眺的墊腳石。

在人的一生中,我們有時更會面臨一種迷惑的境地。這時候我們不妨抱著豁達的心態退一步。這種退,不是放棄、妥協,而是另一種進。因為,退一步,你會收穫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你會達到“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境界,你會體會到“海闊天空”的壯闊。

面對一步與一生,我們要認真對待每一步,走好這一生;

面對一步與一生,我們更要學會進退的藝術

失敗是成功之母

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似乎已成老生常談,但行動和言語有時是不相一致的。當你的成績單上出現“紅燈”,或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你的心中是否除了沮喪,別的一無所有?你是否意識到這失敗之中有孕育著成功的種子呢!對此,每個人的回答肯定不一樣!在此頗有必要談談:失敗是成功之母。

世上少有一帆風順的事,而失敗卻隨時會有,否則,那些“發明家”、“文學巨人”的美名豈不輕易地落到每個人的頭上去了?綜觀歷史,那些出類拔萃的偉人之所以會取得成功,正是因為他們能正確對待失敗,從失敗中獲取教益,從而踢開失敗這塊絆腳石,踏上了成功的大道,比如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生的成功不計其數,—生的失敗更是不計其數。他曾為一項發明經歷了八千次失敗的實驗,他卻並不以為這是個浪費,而是說:“我為什麼要沮喪呢?這八千次失敗至少使我明白了這八千個實驗是行不通的。”這就是愛迪生對待失敗的態度。失敗固然會給人帶來痛苦,但也能使人有所收穫;它既向我們指出工作中的錯誤缺點,又啟發我們逐步走向成功。失敗既是針對成功的否定,又是成功的基礎,也就是說:“失敗是成功之母。”

然而,在現實中成功並不是失敗的積累,而是對失敗的總結與超越。如不認識這一點,就會導致“失敗越多越成功”的荒謬結論。比如數學上有名的平行公理,從它問世以來,一直遭到人們的懷疑。幾千年來,無數數學家致力於求證平行公理,但卻都失敗了。數學家波里埃終身從事平行公理的證明卻毫無成就,最終在絕望中痛苦地死去。正當這個問題像無底洞—般吞噬著人們的智慧而不給予任何回報時,羅巴切夫斯基在經過七年求證而毫無結果時,找出了失敗的原因。羅巴切夫斯基在屢次失敗之後,總結分析了失敗的前因後果,從本質上認識了這一問題,從而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見,“失敗是成功之母”是一條客觀規律,但真要把失敗向成功轉化由可能變為現實,還必須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科學的分析,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指導今後的工作,這樣才算沒有“白白”地失敗。

年輕人在工作中容易失敗,也容易灰心,因此,我們只有牢記“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一名言,樹立起堅定的自信心,才能從失望中看見希望,從失敗走向成功。

“失敗是成功之母”不僅應當成為我們喜愛的一句格言,更重要的是要成為我們行動的指南。“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從失敗中獲益,從勤奮中崛起,這就是有志青年的成才道路。

在此,預祝高三學長,學姐們高考順利,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