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資訊科技教學方法論文
[摘要]創新教育已成為社會共識,創新教育包括許多方面,創新教學方法是其重要的一環。本文透過轉變教學觀念和模式、有利新課程改革、及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習主動性和創新能力等方面,闡釋我的創新教學方法的前提、意義和一些做法,以供同行共勉。
關鍵字: 興趣 自學能力 主動性 任務驅動 發散思維
中小學資訊科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瞭解計算機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資訊意識和創新意識、有效培養學生對資訊的收集、處理、應用和傳輸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
由於《資訊科技》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不是純粹的計算機課,其教學方法決不能完全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應有其獨特的教學模式。如何進行中學資訊科技教學呢?我的做法是:
一、提高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這就要求教師把教學目標進行精心設計。因為自學是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也是《資訊科技》這門課的特殊性所要求的。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代表的資訊科技日新月異。就常用的作業系統和文字處理軟體而言,幾年前還普遍流行“DOS+WPS”,現在幾乎被視窗化的'“Windows+Word”完全取代,而且版本在不斷的提高。網路技術的發展更是瞬息萬變,各種型別的衛星網、廣域網及校園網層出不窮。因此,中學生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法,努力培養自學能力,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獲取資訊,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掌握千變萬化的資訊科技,才能適應資訊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
二、擺正師生位置,發揮學生主動性
正確處理學生與教師的關係,以學生活動為中心,把握好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把教師由權威者變成指導者。要精講多練,多讓學生活動。《資訊科技》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其中技能性,也就是操作性,佔據主要地位。而動手是領會、鞏固和運用知識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培養技能的基本途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親自動手、親自實踐,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奧妙。在實踐中我們可能都有類似的體驗,對於有些操作,比如滑鼠的單擊、雙擊和拖動等,聽起來或看起來覺得挺簡單,但在自己實際操作時卻覺得非常笨拙,這時才感覺到原來並不是想像得那麼簡單。此時,教師就應當用少量時間講解操作方法,而讓學生用大量時間練習。持續一段時間之後,學生就會覺得輕鬆多了。動手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自信是學習過程中的巨大動力,只要親自動手去試一試,實際操作一下,你就會從內心裡感覺到計算機並不是那麼神秘。這樣,即使每次動手只有很小的一點點收穫,他們也會有一種日見成效的感覺,信心隨之也會大增,學習勁頭也就更大。
三、多用舉例對比,講清基本概念
在講授“計算機基本知識”這章時,除講清楚概念外,多采用舉例對比。講“計算機特點”時,為說明計算機速度快,用計算機幾分鐘就可以預報第二天的天氣,而用人工計算,則須要六萬四千人連續計算24小時。又如英國數學家W.Shanks曾用15年的時間將圓周率 的值計算到527位,而用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僅用40秒鐘就打破了這一記錄。講計算機的精度高時,可以計算機控制導彈為例,從幾公里或幾十公里之外發射,可以準確擊中預定的目標,而誤差不到一米。在講“計算機中資訊的表示”一節時,“位元組”是計算機儲存容量的基本計量單位。著重對學生強調基本的“計量”單位,與我們生活中重量採用“克”、長度用“米”或“尺”等計量單位相對比,以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四、注重任務驅動,用好多媒體課件
所謂任務驅動就是以淺顯易學的例項帶動理論的學習和應用軟體的操作。使學生任務明確,思路清晰。例如,我在講Excel的自動序列填充與排序時,事先設計好各班的成績表,並填好學生的成績(事先準備好某班的成績單)。上課時,我首先展示該班的成績表,然後要求學生在看清老師的示範操作後,完成表格,看看自己在班級中處於第幾名。對於這種實用性的任務,學生興趣很濃,學習熱情高漲,學生在這個具體任務的驅動下,能很快完成目標任務。但同時應注意,由於學生中知識水平的不同,差異也很大,要面向全體學生,精心研究教法,注重優秀生的示範操作和助手作用,及時發現差生的進步並予以表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維護學生的學習興趣。資訊科技課一般都在多媒體網路教室教學,我把製作好的課件放在教師機上,除教學用以外,學生也可以點播,這樣可使學生手、腦、眼、耳並用,使學生有新穎感、驚奇感、獨特感、直觀感,能喚起學生的“情緒”和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五、加強鞏固性練習,整合所學知識
創新教育的一大特點就是跨學科。傳統的學科教育往往強調線性思維,而忽視了發散思維。這樣是很難培養出具有創新素質的人才的。計算機的工具性,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科教育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教師應讓學生在鞏固性練習中,多進行知識的整合創造。如用Word設計賀卡、小報,進行單詞聽寫比賽,用Excel分析班級成績,用“幾何畫板”研究數學與物理問題,用Internet查詢資料等。這些學以致用的教學方法,既有利於完成資訊科技課的教學任務,又打破了學科界限,使學生在輕鬆愉快地學習、鞏固相關學科的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開發學生智力、促進學生主動發展,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還能有助於消除其他部分學科教師因資訊科技目前不是高考科目而對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產生的偏見。再說,對資訊科技課教師本身來講,也能促進自身業務水平與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試行)》
2、《陳至立在中小學資訊科技教育會議上的報告》 中國教育報 2000-11-07
3、王吉慶教授《資訊科技課程中的“任務”設計》
4、樊志華,《中學資訊科技教學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