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二章》知識點總結練習及答案
《論語十二章》知識點總結練習及答案
一、文學常識填空
1.《論語》是 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 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論語》共二十篇。與 、 、 並稱“四書”。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 , 時期 人,春秋末期的 、 、 , 思想的創始人。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後世統治者尊為“ ”,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並稱“ ”。
二、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論語( ) 不亦說乎( ) 不慍( ) 三省吾身( ) 傳不習乎( )不惑( )
不逾矩( )( ) 不思則罔( ) 不學則殆( )
一簞食( )曲肱而枕( )( )( ) 好之者( ) 篤志( )
三、解釋加點詞語
1. 學而時習之( )
2.有朋自遠方來( )
3.人不知而不慍( )( )
4.不亦君子乎( )
5.吾日三省吾身( )( )
6.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
7.傳不習乎( )
8.三十而立( )
9.四十不惑( )
10.不逾矩( )( )
11.溫故而知新( )( )
12.學而不思則罔( )
13.思而不學則殆( )
14.可以為師矣( )( )( )
15.人不堪其憂( )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 )
17.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
18.飯疏食飲水( )( )( )
19. 曲肱而枕之( )( )
20.不義而富且貴( )
21.於我如浮雲( )
2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
23.擇其善者而從之( )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 )
26.不捨晝夜( )
27.三軍可奪帥也( )
28.匹夫不可奪志也( )
29.博學而篤志( )
30.切問而近思( )( )
四、通假字
1.不亦說乎通 ,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通 ,意思是
五、古今異義詞語
1.學而時習之 (時,古義: ;今義: 。習,古義: ;今義: )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義: ;今義: 。三,古義: ,今義: )
3.溫故而知新(古義: ;今義: )
4.擇其善者而從之(善者,古義: ;今義: 。從,古義: ;今義: 。)
5.可以為師矣(古義: ;今義: )
六、一詞多義
1.為:為人謀而不忠乎( )
可以為師矣( )
2.而:人不知而不慍( )
溫故而知新( )
3.知:人不知而不慍( )
七、詞語活用歸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溫故而知新( )
4.樂:不亦樂乎( )
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
1.學而時習之( )
2.吾日三省吾身( )
3.傳不習乎( )
4.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
5.飯疏食飲水( )
6.擇其善者而從之( )
7.溫故而知新( )( )
八、成語歸類(寫出文中成語,至少五個)
九、按要求默寫
1.闡述“學”和“思”辯證關係的句子是:
2.求學應該謙虛,正如《論語》中所說:
3.複習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且對學習者有重要的意義:
4.當別人不瞭解自己、誤解自己時,孔子提出不要焦慮:
5.孔子讚歎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
十、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譯文:
3.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譯文:
4.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雲。
譯文:
5.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
7.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譯文:
參考答案:
一、文學常識填空
1.《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聖人、至聖先師”,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並稱“孔孟”
二、略
三、解釋加點詞語
1. 學而時習之(按時複習)
2.有朋自遠方來(從 )3.人不知而不慍(瞭解)(生氣,發怒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6.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誠,誠實)
7.傳不習乎(老師傳授的知識)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這裡指獨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0.不逾矩( 越過,超過)(規矩,規範)
11.溫故而知新
(學過的知識)
(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
12.學而不思則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13.思而不學則殆(有害)
14.可以為師矣
(可以)
(憑藉)
(做,當作)
15.人不堪其憂(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代詞,……的人)
(喜歡,愛好)
17.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以……為樂趣)
18.飯疏食飲水(吃)(粗糧)(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
(彎曲胳膊)
(承接連詞)
20.不義而富且貴(不正當的.手段)
21.於我如浮雲(對於)2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泛指多個,幾個)
(於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擇其善者而從之
(好的方面,優點)
24子在川上曰
(河邊)
25.逝者如斯夫(流逝)(這,指河水)
26.不捨晝夜(捨棄)
27.三軍可奪帥也(軍隊的通稱)
28.匹夫不可奪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漢)
29.博學而篤志
(忠實,堅守)
30.切問而近思
(懇切地提問)
(多考慮當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說乎說 通 悅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兩位數的整數和零數之間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異義詞語
1.學而時習之
(時,古義:按一定時間;今義:時間。習,古義:複習;今義:學習)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古義:每天;今義:一日。三,古義:泛指多數,今義:數詞,三)
3.溫故而知新
(古義:舊的知識;今義:過去的,老的)
4.擇其善者而從之
(善者,古義:優點;今義:善良的人。從,古義:跟從(學習);今義:跟從。)
5.可以為師矣
(古義:可以憑藉;今義:可能,許可)
六、一詞多義
1.為:為人謀而不忠乎(替)
可以為師矣
(成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慍
(轉折連詞,卻)
溫故而知新
(順承連詞,不譯)
3.知:人不知而不慍
(瞭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溫故而知新
(得到)
4.樂:不亦樂乎
(愉快,快樂)
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以……為樂)
七、詞語活用歸類
1.學而時習之(名詞作狀語,按時)
2.吾日三省吾身(名詞作狀語,每天)
3.傳不習乎(動詞活用為名詞,老師傳授的知識)
4.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好: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喜歡,愛好;樂: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以……為樂。)
5.飯疏食飲水(名詞活用為動詞,吃飯)
6.擇其善者而從之(形容詞活用為名詞,指優點長處)
7.溫故而知新(故:形容詞作名詞,舊知識;新:形容詞作名詞,新的知識)
八、成語歸類
1.不亦樂乎
2.溫故知新
3.擇善而從
4.三人行,必有我師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奪志
7.富貴浮雲
8.簞食瓢飲
九、按要求默寫
1.闡述“學”和“思”辯證關係的句子是: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求學應該謙虛,正如《論語》中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複習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且對學習者有重要的意義: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當別人不瞭解自己、誤解自己時,孔子提出不要焦慮: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5.孔子讚歎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的句子是: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6.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度是: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別人不瞭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譯文: 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人。
3.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譯文: 我十五歲就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感到迷惑。
4.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譯文: 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榮華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那天上的浮雲一樣。
5.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過呢?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 軍隊可以改變主帥,但是就連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變志氣。
7.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譯文: 能廣泛地閱讀,並且能夠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