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一政治生產與經濟制度相關知識點總結
生產與經濟制度
1、生產和消費的關係
(1)生產決定消費——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生產決定消費的物件、消費的方式、消費的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消費是物質資料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
A消費的實現是生產行為的完成標誌
B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
C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
D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的積極性。
2、為什麼要大力發展生產力
(1)我國現狀:我國目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其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落後的社會生產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
(2)意義:
① 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② 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
③ 擺脫經濟文化落後狀態,充分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④ 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3、改革是強國之路。
① 內容:
A 調整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
B 調整上層建築中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
② 性質: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③ 誤區:把改革誤認為要改變社會主義性質。
4、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1)公有制為主體: 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2)組成部分:公有制範圍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國有經濟:A 含義:社會全體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以國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同較高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 B 地位: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集體經濟:A 含義:由部分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一種公有制的經濟。
主導作用實現方式:國有獨資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 集體經濟:1.地位:公有制經濟重要組成部分 2.優越性: (1)把分散的生產資料組織起來,有助於克服個體經濟力量單薄,無力地與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弱點(2)集體經濟組織是獨立的經濟單位,有充分的自主權,經營方式比較靈活,對市場有較強的適應性,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3.作用: (1)共同富裕原則得以實現(2)吸收社會分散資金(3)緩解就業壓力(4)增加公共積累和國家收入 B 地位:是我國農村的主要經濟形式,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混合所有制經濟,是不同所有制經濟按照一定原則實行聯合生產或經營的經濟形式。(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集體成分,都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5、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
1)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既有量的優勢,又有質的提高
2)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A 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執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
B(在關係到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佔支配地位。)
2.作用:保證經濟制度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
6、非公有制經濟
(1)個體經濟:由勞動者個人或家庭佔有生產資料,從事個體勞動和經營。 (以勞動者自己的勞動為基礎,勞動成果直接歸勞動者所有和支配。)
(2)私營經濟:以生產資料私有和僱傭勞動為基礎,以取得利潤為目的。
(3)外資經濟: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企業中的外商投資部分。
7、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存在的意義
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是根本原因)實踐證明: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基本經濟制度的必要性:
1. 根本原因:由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
2. 具體原因:
(1)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
a是以社會化大生產的公有制必然在所有制結構中居於主體地位
b有社會主義本質決定:保證我國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鞏固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逐步消滅剝削,防止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2) 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決定:生產力整體水平低,不平衡,多層次;人口多,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3. 有“三個有利於”決定∶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為社會主義服務社會主義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三個有利於”的內容:
1)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
(2)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
(3)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基本經濟制度的作用:1.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2.促進我國經濟建設
3)促進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