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去》的教學實錄
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
生:我最想知道課題裡的我是誰?
生:我想知道我必須去哪裡?
生:我還想知道我為什麼必須去,去幹什麼?
生:我想知道他為什麼要說“我必須去”?
師:同學們心裡有這麼多疑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我必須去》這篇課文。請翻到書
頁,認真讀課文,相信你們能在課文裡找到答案。
生:自由閱讀全文思考問題。
師:剛才我們提出的問題都找到答案了嗎?趕快把你的收穫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吧,在互相交流的時候也許你又會有新收穫呢。
生:同桌互相交流。
師:同學們說的這麼熱鬧,一定收穫不少,咱們大家來交流交流吧。誰先來彙報你讀書後的收穫。
生:我知道題目裡的我是李丹,她必須去敬老院。
師:你是從哪裡知道的?
生:略
師:李丹剛要出門,這時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生:爸爸打電話來叫她快出門去看馬戲表演。
師:李丹喜歡看馬戲嗎?你從課文哪些地方知道的,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
生1:我從爸爸說的話知道李丹很想看馬戲。“你不是想看馬戲,盼了好多天了嗎?”。李丹天天都盼望能看馬戲表演,她喜歡馬戲表演。
生2:我從6自然段知道李丹很喜歡看馬戲“是啊,李丹多想親眼看看山羊拉車、小狗算算術、老虎鑽火圈啊!”李丹多想親眼看看就是說她很想自己去看看真的馬戲表演,不是在電視上看,也不是聽別人講。
師:是呀,丹丹盼望了好多天的馬戲表演今天終於可以親眼去看看了,這可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是——丹丹怎樣了?
生1:丹丹猶豫了?
生2:老師,什麼叫猶豫?
師:誰能來解決這個問題?
生1:就是李丹又想看馬戲,又想去敬老院表演節目,不知道該去哪裡了。
生2:就是李丹拿不定主意去不去看馬戲表演。
師:你們來幫李丹拿拿主意,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為什麼?
生1:我會去敬老院表演節目,因為這是我和同學早就約好了的。
師:答應了別人就要遵守承諾,你是一個守信用的好孩子。
生2:我會去看馬戲表演,因為我很喜歡看,這次不去也不知道會等到哪一天才能親眼看到馬戲表演了。而敬老院我可以改天和同學約好再去呀。
師:你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的,你的選擇也沒錯。
生3:我也會決定去看馬戲。
師:為什麼?
生:因為爸爸已經得到了兩張馬戲票,如果不去看就浪費了多可惜呀。我的是獨唱,不去也沒什麼。
師:你是從節約的角度來決定的。
生4:我要去敬老院表演節目。因為我既然已經和大家約好了,說話就要算話,要不下一次,同學們可能就不相信我了。
師:你想到了失信的後果,所以決定去敬老院。
……
師: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來做出了自己的選擇,現在如果你就是站在集合地點等待李丹的同學們你希望李丹怎樣決定呢?
生1:我希望李丹能來。
生2:我也希望李丹能來,大家約好了的。
生3(不好意思的樣子):我和他們一樣,盼望李丹快點來。
師:看來有的時候我們站在自己的立場和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做出的選擇是不同的,哪一種更好呢?我們一起去看看李丹是怎麼想怎麼做的。
……
課堂教學是一個極富變化的動態活動過程,有著許多我們無法預見的教學因素和教學情境。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做出相應的變動。”動態生成的課堂需要老師認真聆聽學生的心音,結合課堂實際靈活的增刪環節,尊重學生個性思維,注重價值觀的引導和智慧的啟迪。在《我必須去》這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在決定是否去看馬戲表演這一問題上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兩種選擇,課堂上老師並沒有枯燥的說教。而是抓住這一生長點先讓學生充分的表述自己的意見,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巧妙的引導學生站在別人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使學生學會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問題,輕鬆的解決了課堂上的矛盾衝突。正是老師真正把人的發展放在了關注中心,課堂上傾心聆聽學生的聲音,,從而為課堂創造性的發揮提供了時空餘地,真正享受到了花開的芬芳沁人心脾,花開的聲音扣人心絃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