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運動會》課堂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透過“趣味運動會”這幅圖,引導學生提出有關乘除法的問題。
2.根據統計表提出問題,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
3.能根據圖意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從統計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冬天到了,你們有沒有在冬天開過運動會?
生:沒有。
師:過幾天我們班就要舉行一個冬季趣味運動會,你們高興嗎?
生:高興。
師:冬季運動會和秋季運動會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為了使我們班的運動會開得更好,同學們玩得更開心,我們先開一個準備會好嗎?
生:好。
師:冬季運動會的體育專案和秋季的不同,我們既然要開趣味運動會就要有一些好玩的專案,老師透過多方查詢,給大家提供一些比賽專案,看看你們喜歡哪個?還有什麼更好的專案也可以提出來。
(出示表格)
生:我喜歡堆雪人。
生:我喜歡打獵。
生:我喜歡雪地鑽圈。
……
(學生爭著搶著說,學生的興趣被極大的調動起來。)
師:同學們喜歡的專案各不相同,哪項運動最受同學喜愛呢?
生:我認為是堆雪人。
生:我不同意,我覺得應該是雪地鑽圈。
師:現在同學的意見不統一了,到底誰說得對呢?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生:我們可以統計一下喜歡每個專案的各有多少人,人數最多的就是同學們最喜歡的。
師:這個辦法行嗎?
生:行!
師:好吧,就讓我們一起來統計吧。
(每名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體育專案,其他同學做記錄,完成統計表。)
生彙報:喜歡堆雪人的9人,喜歡打獵的5人,
喜歡雪地鑽圈的12人,喜歡雪地足球的10人。
(師根據學生的彙報完成統計表。)
師:同學們最喜歡哪個專案?為什麼?
生:最喜歡雪地鑽圈,因為喜歡雪地鑽圈的有12人,人數最多。
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師:老師準備購買一些體育用品,你覺得應該買些什麼呢?花多少錢?請說出你的理由。
(出示體育用品的價格。)
生:我打算買6個呼拉圈,每個7元,一共42元,7× 6=42(元)。因為喜歡雪地鑽圈的同學最多,所以我買6個呼拉圈。
生:我打算每樣體育用品都買一個,花34元,7+8+ 5+9+2+3=34(元),因為每樣體育用品在比賽中都會用到,所以我每樣體育用品都買一個。
師:同學們的想法很不錯,能從實際問題出發,並能說明自己的理由。我現在給你40元讓你買3種體育用品,你準備買什麼?至少要設計兩種方案,請你們小組成員一起商量商量。
(學生在小組內各抒己見,由小組長負責主持,記錄員負責記錄,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之中,使小組合作學習落實到實處,提高效果。)
生彙報:我們組的第一種方案是買球拍2個花了 16元(8×2=16),買足球2個花了18元(9×2=18),買毛絨玩具2個花了6元(3×2=6),正好是40元。
生:我們組第二種方案是買2個球拍花了16元(8× 2=16),買壘球2個花了10元(5×2=10),買呼啦圈2個花了14元(7×2=14),正好40元。
師:你們小組的方案完全符合老師提的要求,買了 3種體育用品而且40元正好花完,老師在下面巡視的時候發現很多小組有這樣的困擾,要麼就是錢花多了,要麼就是剩錢了。能說一說你們組是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的嗎?
生:我們組的同學開始的時候也是試著買的,也出現了錢數不正好的情況,後來我們就想如果我們買3種體育用品,每樣買兩個,那麼這3種體育用品加起來就應該是20元,於是我們就看看哪3種體育用品的價錢加起來等於20元,發現買球拍、足球、毛絨玩具錢數加起來等於20元,就有了第一種方案;又發現買球拍、壘球、呼啦圈錢數加起來也等於20元,就有了第二種方案。
師:你們小組的發言太精彩了,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能動腦思考,利用集體的智慧解決問題,是我們全班同學學習的榜樣。還有哪個小組願意說說你們小組的方法?
生:我們小組的第一種方案是買4個壘球花20元 (5×4=20),買4個口袋花8元(2×4=8),買4個毛絨玩具花12元(3×4=12),正好是40元。
生:我們組是這樣想的,要買3種體育用品用40元,我們就挑了3種最便宜的壘球、口袋、毛絨玩具,發現它們加起來是10元,那麼每樣買4個正好就是40元。
生:我們組的第二種方案是買4個呼啦圈花28元 (7×4=28),買一個足球花9元(9×1=9),買一個毛絨玩具花3元(3×1=3),正好40元。我們是這樣想的,喜歡雪地鑽圈和雪地足球的同學比較多,就買了呼啦圈和足球,剩了3元正好能買一個毛絨玩具。
師:你們小組能用到我們剛才統計出來的結果,聯絡實際從比賽的需要去考慮問題,非常好。
師小結:從剛才的彙報來看,我們班同學小組合作的效果真不錯,能從多方面考慮問題,並能運用我們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老師已經為大家買好了體育用品,共花了72元,猜猜看,老師都買了什麼?可以結合剛才各組同學的意見想一想。
(學生馬上自覺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都在積極地討論並隨時把自己討論的資料記在本子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生彙報:我們組猜老師可能每種體育用品都會買,因為這些體育用品比賽都會用到,所以我們組設計了這樣的方案:買3個呼拉圈花21元(7×3=21),買2個球拍花16元(8×2=16),買2個足球花18元(9×2=18),買2個壘球花10元(5×2=10),買2個口袋花4元(2×2=4),買1個毛絨玩具花3元(3×1=3),正好是72元。
生:我們組是根據喜歡每項比賽的人數定的,喜歡雪地鑽圈的人最多,我們組就買了5個呼拉圈花了35元(7×5=35),然後球拍買了4個花了32元(8×4=32元),還剩5元就買了1個壘球,正好72元。我們組認為學校有足球,就沒買。
生:我們組也是根據剛才統計同學們喜歡的比賽專案來買體育用品的,但是我們覺得比賽用一個足球就夠了,所以就買了一個,設計的方案是這樣的:買4個呼拉圈花28元(7×4=28),買1個球拍8元(8×1=8),買1個足球花9元(9×1=9),買壘球3個花15元(5×3=15),買 4個毛絨玩具花12元(3×4=12),正好72元。
師小結:同學們都能從實際問題出發,考慮到多方面因素,合理地設計方案,說明同學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設計的方案和老師的差不多,老師買了4個呼拉圈,1個足球,2個球拍,3個毛絨玩具還有2個壘球。
三、開放練習,活躍思維
師:運動會的'體育用品我們都買好了,現在又有一個難題要考考大家了。有24名同學參加了雪地鑽圈比賽,應該編成幾組比較合適呢?
(討論彙報)
生1:分成4組,每組6個人。(24÷4=6)
生2:分成6組,每組4個人。(24÷6=4)
生3:分成8組,每組3個人。(24÷8=3)
生4:分成3組,每組8個人。(24÷3=8)
生5:分成2組,每組12個人。(24÷2=12)
生6:分成12組,每組2個人。(24÷12=2)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把能想到的分組方法都說出來。)
師:最後兩種分法同學是怎樣算出來的呢?我們沒學過24÷2這樣的除法呀?
生:我是用小棒分的。
師:遇到不會的問題能自己想出解決的辦法,你真是個善於動腦思考問題的孩子。
師:在這些分法中,你認為哪種比較合理,請說出你的理由。
生:我認為第5種和第6種分法不太合理:第5種每個組12個人太多了,第6種每個組2個人又太少了。
生:我覺得第3種每組3個人也太少了。
師:去掉剛才同學們說的,現在還剩下第1種、第2種和第4種方法,你們覺得哪種更好?
生:我覺得這三種方法都可以。
生:我覺得第2種每組4個人最好,人數不多也不少。
生:我不同意,我覺得第1種每組6個人最合適。
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雪地鑽圈的場地示意圖,請同學們看看,這回你們有什麼意見。
生:我覺得每組4個人最好,因為有4條跑道。
師:你同意嗎?
生:同意。
師:好,編組問題也順利解決了,我們班的36名同學已經練好了一套健美操,在運動會上要進行表演,其中有18名男生,18名女生,該排個什麼隊形好呢?請同學發揮集體的力量一起來想一想吧。
(開放性問題,意在發散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生:展示成果,並說明理由。
師小結:同學們的設計非常富有創意,構思獨特,又能合理地安排好同學,並能將自己的理由闡述清楚、明白,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冬季趣味運動會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我們利用自己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了我們身邊發生的問題,看來學好數學知識真的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平時留心觀察,看看數學知識還能幫我們做什麼,今天的準備會就開到這行嗎?下課。
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進行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徑。在低年段,教師應組織學生開展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過程。”本節課是一節實踐活動課,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透過本節課的教學不僅使學生對乘法、除法、統計等方面知識有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總體上體現以下三方面特點: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針對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教材中創設了“趣味運動會”這一學生喜愛的生活情境,將所有的實踐活動都圍繞這一情境展開。在設計教學環節時,對教材內容做了一些改動。根據上課時間正處在冬季,為了使本節課的內容更真實,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筆者把書上的主題改成了冬季趣味運動會,把比賽中的體育專案也變成了適合在冬季進行的堆雪人、雪地鑽圈等體育專案,相應的體育用品、主題圖也都更換了。設計了“我班召開冬季趣味運動會”這一主題情境,學生對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興趣更濃,同時也能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在購買體育用品、報名編組、體操表演等實踐活動中應用統計、乘法、除法等有關知識,綜合解決問題,使學生在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運用所學知識綜合解決問題的重要性。
2.設計開放型練習,活躍學生的思維
數學實踐活動不同於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它以學生的生活和現實問題為載體和背景,突出自主性、開放性、實踐性、過程性和創造性。因此,本節課的所有練習都是開放性練習,沒有統一的答案,意在發散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學中設計了“你打算買哪些體育用品?”“給你40元買三種體育用品,你會怎樣買?”“老師已經買好了體育用品,共花了72元,猜猜老師可能都買了些什麼?”“有24名同學參加鑽圈活動,編成幾組?”“我們班36名同學參加體操表演,請你來排隊形。”等一系列的問題,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下,利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並結合生活中的經驗,考慮每個問題可能存在的多種結果,判斷結果的合理性,找出最科學的結論,在探究的過程中啟用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
3.分工合作,將小組合作學習落到實處
在設計本次實踐活動課時,對本節課的學習方式做了認真的思考,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有序、有效的進行小組合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小組合作時,採用了小組分工合作的模式。每個小組4個人,每人在小組內都有自己的分工,從而讓每個人在小組活動中真正地動起來,並且當小組內出現問題時能透過討論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遇到困難時,大家能互相幫助,從而增強合作的意識與能力,將小組合作學習落實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