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生物的社會》課堂教學實錄
一、匯入
師:同學們現在是文理兼修全面發展的人才,上課前,我想請教大家其他學科的兩個問題。首先是政治歷史方面的,什麼是社會?
生:有五種社會形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
生:還可以泛指由於共同物資條件而互相聯絡起來的人群。
師:由此看來,人群應是構成社會不可缺少的因素。
師:現在老師再問一個生物學上的簡單問題,什麼是生物?生物包含哪些大的方面?
生:生物是自然界中所有具有生長、發育、繁殖等能力的物體。
生: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真菌、細菌、病毒等。
師:大家知道人類是有社會性的,那麼其他的生物也能組成社會嗎?今天我們學習美國醫學家生物學家托馬斯·劉易斯的《作為生物的社會》。
二、理清文章思路
師:課前大家預習了課文,請大家再次快速瀏覽課文說一說課文哪些段落重在寫人類社會,哪些段落重在寫其他生物的社會?
生:3—10段重在寫其他生物。
生:1、2段和11、12、13段重在寫人類。
師:文章的層次清楚了沒有?
生:清楚了,文章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三、具體研習課文
師:文中提到了人以外的哪些生物?
生:螞蟻、白蟻、蜜蜂、粘菌細胞、鯡魚以及其他魚類。
師:作者在寫到這些生物時,往往從個體與群體兩方面做比較分析。說一說個體的少數的生物行動有什麼特點?群體生物行為又有什麼特點?
生:個體的生物體並不擁有多大智慧,集體的生物團隊才更有智慧。
師:文中哪些語句可以體現這一特點?(以第五段為例)
生:比如第5段,一隻獨行的螞蟻連有什麼頭腦也談不上,四隻或十隻螞蟻就有點意思,數千螞蟻聚叢集體時,你看到它思考、籌劃、謀算。
師:從生物的社會中,我們可以發現生物在哪些方面跟人類社會有相似性?
生:比如第3段,表明螞蟻的社會與人類相似,也有戰爭和奴役,它們也交換資訊。
師:請同學們將第三段齊讀一遍。
生:(讀第3段)
師:“它們什麼都幹,就差看電視了。”這一句如何理解?
生:用誇張的語言說明螞蟻的社會行為太接近人類了。
師:作者為什麼說“螞蟻的確太像人了,這真夠讓人為難”?
生:自然表明螞蟻的行為與我們相似。
師:為什麼承認這一點讓人為難呢?生物學家願意承認嗎?人類社會願意承認嗎?
生:根據上一段內容“昆蟲群居的活動跟人類事務總有點聯絡,那在生物學界將是相當糟糕的態度”,可想而知,我們不願意也不敢承認這一事實。事實與心理的矛盾讓人為難,諷刺了人類的自大心理。
師:其他地方還能體現與人類活動相似的地方嗎?
生:老師,我認為6、7段螞蟻在築巢、覓食時能思考,有智慧,像人類社會一樣,有組織有紀律,彷彿有人指揮一樣。
生:粘菌和鯡魚的生長繁殖同人類一樣,經常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絡、同步活動,讓我想到人類的舞蹈。
師:作為群體的生物,也是具有社會性的。它們在很多方面與我們人類社會是相似的。反過來說,人類的行動也像生物的社會。齊讀1、2兩段。
生:(齊讀)
師:人類是如何看待生物社會的?
生:人類認為昆蟲好像是外星生物。它們的行為絕對是有異於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幾乎還是非生物的。它們倒更像一些製作精巧,卻魔魔道道的小機器。假如我們想從他們的活動中看出什麼顯示人類特點的東西,那就是違反科學。
師:生物非生物,竟是小機器,而且還打著科學的'幌子,作者對某些生物學家和書籍作者持怎樣的態度?作者對其他生物持怎樣的態度?
生:作者諷刺和嘲弄愚見,反對把人和群居動物看作是完全不同的。人的自尊自大沒有必要。人類應該尊重其他生物,也汲取它們社會形態中最有價值的東西。
師:當生物組成“社會”時,似乎就具備了力量和智慧,就擁有了個體生物不可比擬的優越性。而人類是所有群居動物中最具有社會性的。是否就更加具備這種聯合的智慧呢?請朗讀11-13段。
生:(朗讀)
生:“我們並不經常感到我們的聯合智慧”,“電路好像還在,即使並不總是通著電”。
師:如何理解課文最後一句?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主張呢?
生:個人的孤獨靜默也許有助於一些發明創造,但這些發明創造必須融入到群體的智慧中才能發揮作用,才有意義。
生:人類應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人類社會的整體構建也要依賴這一智慧。在這個意義上,人類一定要尊重生物的社會經驗。
師:本文雖只是一篇科普論文,但是我們讀來卻並不枯燥,反而覺得饒有趣味,這是為什麼呢?
生:文章運用對比,將人類的行為與其他社會的行為比照映襯,突出其相似性。
生:作者在寫人的時候,如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運用擬物的手法,在寫其他生物時卻運用擬人的手法,文章顯得生動而有趣。
生:語言幽默風趣,化雅為俗,拉近了同讀者的距離,激發了我們的閱讀興趣。
師:難怪托馬斯·劉易斯的作品能夠暢銷不衰了。下去後大家可以閱讀他的《細胞生命的禮讚》,學會尊重其他形式的生命。從它們的生存智慧中得到啟示,來指導我們人類自身的行為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