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機械/重工/工業自動化

機械製圖在3+4教學的實踐論文

機械製圖在3+4教學的實踐論文

【摘要】文章就“3+4”機械製圖教學在新課程背景下存在的問題,從整合機械製圖授課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採用多種措施提高學習效率等方面,闡述了對“3+4”製圖教學的實踐探索。

【關鍵詞】機械製圖;“3+4”;學習效率

常州工學院與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分段合作的模式已經開展了6年,學生透過中職3年的文化基礎與專業技能學習,成績合格,即可升入本科進行4年的學習。筆者從“3+4”分段合作一開始就擔任製圖教學工作,在製圖教學中,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筆者透過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來提高教學效率,為以後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3+4”機械製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3+4”學生與大學生水平起點不同根據人才培養方案,機械製圖將在中職第一學年教學完成。本科階段不再有機械製圖的教學。“3+4”學生的生源是初中畢業,對專業課機械製圖教學還不適應,學起來感到有些吃力。而大學生的生源都是高中畢業,相比較這些問題要好很多。2.“3+4”學生與五年制高職學生培養目標的不同五年制高職學生的培養目標是生產一線的專門人才,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為將來的工作做準備。而“3+4”學生的培養目標以畢業生未來成為工作現場技術工程師和技師“雙師型”複合型人才為發展目標。按照總體設計和分段實施的基本原則,加大了中職階段專業理論課比重,使教學的難度提高了很多。

二、“3+4”機械製圖教學的實踐探索

1.合理整合機械製圖授課內容,課堂講解詳略得當“3+4”的機械製圖雖然是一門專業基礎課,但所包含的內容涉及許多後續課程,如《機械基礎》《互換性與技術測量》等,這就要求製圖教師不僅僅熟悉自己所教這門課,還需要熟悉這些後續課程。例如在《互換性與技術測量》中,就包含了機械製圖中表面質量、形位公差等等的`內容。透過課程之間教學內容的整合,可以減少重複教學,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率。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採用多種方法教學。機械製圖是機械類及工程技術類相關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由於這門課需要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部分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就打起了退堂鼓。對學生而言,專業入門最難,這時候,以興趣為教學出發點,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正如孔子說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筆者根據學生悅新好奇的心理特徵,力求教學方法多樣化。第一,細討論。教材中的一些內容,教師不必對之字斟句酌,要放手讓學生去學,充分體現對內容從扶到放的指導思想。如《裝配圖》一課,透過對什麼是裝配圖?它有那些內容?裝配圖的規定畫法和特殊表達方法有那些?裝配圖的尺寸有哪幾類?這些內容與零件圖的區別是什麼?隨著這些問題的深入討論,不僅使學生了解裝配圖的內容,還很好的複習了零件圖的知識。第二,設懸念。在製圖課堂教學中,要善於運用激起懸念的藝術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要使學生對問題或事情產生“欲知後事如何”的好奇心,對學習有一種“追下去”的懸念心理,使他們帶著一種心理上的期待情境去從事學習。第三,鼓勵求異。要鼓勵學生大膽獨抒己見,敢於標新立異敢於開拓前進。如補圖補線練習中,允許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概括。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不同的理解,讓學生逐步形成一種廣開思路、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多方思考、探求解決問題新途徑的創造性思維方式。3.採用多種措施,提高學習效率第一,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葉聖陶說:“講都是為了用不著講,教都是為了用不著教。”預習,學生有這種能力,但沒有這種習慣。筆者課前針對學生實際情況,按照教材特點,明確提出具體的預習要求。透過狠抓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使學生初步具有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素質。第二,採用資訊科技,最佳化製圖教學。資訊化是社會發展的一大趨勢,與課程進行整合是教育資訊化的必經之路。筆者每接手一個“3+4”班級,都會加入他們的班級QQ群中,把教學資源透過共享檔案傳給每個學生,讓學生可以進行課前預習,課後複習。透過課件,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培養,突破教學的難點,這對學習製圖尤為重要。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另外還可以精簡學時,提高教學的效率。第三,採用口訣記憶法增強學習趣味。記憶方法有很多,口訣記憶法是筆者在教學中常採用的的一種。如教學齒輪畫法可採用口訣記憶法:“一個齒輪三個圓,齒頂、齒根、分度圓,要問他們怎樣畫,粗線、細線、點畫線。”學生畫著圖形,念著順口溜,在濃厚的興趣中,留下深刻印象。綜上所述,不管採用何種教學手段,目的都是讓學生能夠學好機械製圖這門學科。筆者認為學生能力的培養並非一日之功,教師要作長期努力,不能半途而廢,虎頭蛇尾,否則必將前功盡棄,一事無成。要多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的素質得到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錢可強.機械製圖教學與研究[M].雲南:雲南科技出版社,1992.

[2]莊西真.職業學校的學與教[M].北京: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15.

[3]皮連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