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幼教專業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培教育論文
論文關鍵詞:學前教育語文應用能力職業需求課程改革
論文摘要:學前教育的發展備受期待,幼教專業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的提高勢在必行。筆者從幼教專業語文課程改革的實踐中深刻認識到中職語文新課改要體現鮮明的職教特色,就必須以學生的職業發展需求為出發點,緊扣幼師崗位需求,著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為學生適應未來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國家十二五教育規劃將學前教育列為發展重點,幼教專業作為幼兒園師資培養的主陣地備受關注,提升幼師專業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無疑是當務之急。教育部2009年新頒佈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中職語文教學要突出職業教育特色,加強語文實踐,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在教學內容和結構上更突破性地將職業模組作為學生學習相關專業需要的限定選修內容。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有效推動了中職語文教學的發展,但目前來看語文教學中的“職業化”特色並不明顯,為專業服務的意識也不強,教師在授課時無視學生的專業屬性,其結果必然是讓語文陷入教師叫苦、學生痛苦的尷尬境地。要有效解決當前語文教學學用脫節的問題,就必須在語文教學中突出專業特色,突出實用性,讓學生在有專業特色的語文教學中提高職業能力,從而認同語文教學,提高學習興趣,這在我校學前教育專業進行的語文課程改革實踐中得到了有力證明。
1課程改革勢在必行,觀念革新勢必先行
中職語文教學要走出當前困境必須先從觀念上除舊佈新。
(1)擯棄會考及格=合格。原本職高學生語文基礎就薄弱,加上課堂教學時間又被專業技能課擠壓,職高語文真可謂“先天不足,後天失衡”,當語文課也不可避免地變成“雞肋”的時候,幫助學生會考過關就成了語文教學的唯一目標。而一線語文教師都明白,只要讓學生死記硬背考試題庫加上適當改造作文範例就可以輕鬆過關的會考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幾乎沒有太大的意義。
(2)明確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傳統教學重知識傳遞而輕能力培養的弊病在職教語文教學上表現特別明顯:我們給學生講了很多語文課文,卻沒有教會學生怎樣去思考、去解讀;我們讓學生寫了很多作文,卻沒有教會學生怎樣去交談、去表達。學生被動閱讀,表述不清,用語不當,書寫雜亂,錯字連篇。很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已經退化到了令人擔憂的地步。
2深入行業廣泛調研,提煉職業能力需求
學前教育專業是我校的“拳頭”專業,隨著社會對學前教育事業更加重視,家長對幼兒教師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是大勢所趨,為此我們深入幼教行業展開廣泛而深入的調研,進一步明確該行業對學生職業能力的需求,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經過對區內外15所不同層次的幼兒園的深入調研,我們發現幼教行業對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的要求很高,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閱讀理解能力——能根據職業需求,有一定的文化積澱,具備較強的幼兒文學作品的解讀領悟能力。
(2)口語表達能力——能根據語言環境,藉助語氣、表情、肢體動作恰當地表情達意。
(3)語言交際能力——能根據工作需要,準確、清晰、得體、有條理地進行溝通與交流。
(4)文字表述能力——能根據崗位需求,正確編寫教學案例以及相關的應用文體,格式規範,用語準確。
(5)活動設計能力——能根據教學需要,設計教學活動專案,引導幼兒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3依據職業能力需求,最佳化教學內容結構
隨著學前教育專業語文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課改之必要與艱難。我們認為,要體現職業能力需求就必須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進行整合。
3.1調整教學結構
主要體現在打破傳統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實現課堂教學與見習活動相結合、常規必修課與能力訓練選修課相結合、閱讀教學課與實踐活動課相結合的多元模式,既不失語文教學的獨立性,又能落實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比如《自我介紹》這一節課,學生透過小組教學方案設計評比和語文老師課前輔導兩個環節,最後由幼一(5)班的張同學來任教,該生廣泛查閱資料,多次修改教學活動設計,最後出色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認可。最終,張同學還被其他語文老師借到平行班上課,也深受好評。學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教學能力也得到了鍛鍊,更激發了其他同學的學習興趣。在這一過程中,老師作為場外指導調控課堂節奏,真正實現了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目標。 3.2最佳化教學內容
一本教材要滿足所有專業的能力需求顯然是不現實的。新課改要求我們對現行的教材進行合理的取捨增刪,我們的標準是捨棄那些遠離時代背景又脫離專業能力訓練的.,增添一些既能突出學前教育專業特點又貼近學生興趣的內容,並按照閱讀理解、口語表達、語言交際、文字表述、活動設計五種能力訓練的模組層層深入,逐步推進。為此,我們立足專業需求,開發了一系列專用校本教材《職高幼師專業課外讀本》和《職高幼師專業寫字課教程》,並面向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開設了相關的選修課《演講與口才》、《應用文寫作》等等。整合後的課程內容,既不失語文課高雅的文化品位,又能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職業能力不同層次的需求。
3.3強化實踐活動
《新大綱》明確提出:教師要加強語文實踐,提高學生的運用語文的能力,加強書本學習與實際應用之間的聯絡。作為本次改革的重點,我們著重透過強化實踐活動,注重挖掘教學活動中的專業要素,並對實踐活動進行專案化改造,把語文教學嵌入到專業能力訓練中去。比如教材《城市的文物與文化》一文後有一個實踐活動,要求調查寧波的老街和老屋。針對本專業學生就業後服務的物件是幼兒的這一特性,我們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拍攝主題圖片並製作成PPT的形式來進行彙報展示,要求圖片的解說詞要通俗易懂並富有趣味性。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學生提前瞭解職業的特性,從而培養了職業意識和職業情感。最終,學生富有表演性的解說贏得了陣陣掌聲。
新課程改革是一個嶄新的課題,面對讓人眼花繚亂的新理論、新思想,我們始終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信念,因需施教,強調實效,努力構建以學生職業能力需求為導向的語文教學平臺,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力,為學生適應職業需求負責。當然,我們在強調實用性的同時並沒有放棄對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提升,在能力培養的過程,我們更看重學生參與熱情和責任意識,透過潛移默化地引導,幫助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Z].2009.
[2]石偉平.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技術[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語文教學與提高語言應用[J].中學語文教學,2005.
[4]梁鴻偉.提高中職生語文應用能力的探索和實踐[J].中等職業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