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心理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滲透小學音樂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是指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理論,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認知、情感發展的活動。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關鍵有兩方面:
一、掌握滲透的操作要領
有效的心理教育應該結合學科教學進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找準學科個性特點與學生需養成的心理品質的結合點,使心理教育與教學互補。音樂課堂教學滲透心理教育的操作要領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1.整合教學目標
傳統的教學目標多偏重以音樂技能、技巧為核心,忽視了“以人為本”的原則,以致割裂了音樂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底蘊以及與人類社會各種文化的有機聯絡,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教授一首歌時,除了教會學生正確的演唱姿勢、音高,準確把握節奏外,教師還應從滲透心理教育的角度出發,加速學生情感的昇華,使他們獲得求知動力,並受到完美人格的薰陶。
2.創設參與情境
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的雙邊活動,任何知識、技能乃至情感因素,只有經過主體內化才能養成,這就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因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無疑是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有效策略。
3.進行行為實踐
行為實踐有助於學生在親身實踐的體驗中強化對事物的認識,深化對事物的理解。例如,教學革命歷史的音樂題材時,可以組織學生瞻仰烈士陵園、誦讀烈士詩文、講述烈士故事等。這些實踐活動,都會使學生產生心靈上的震撼,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把握滲透的主要內容
若要在音樂課中更好地滲透心理教育,必須緊緊抓住以下主要內容:
1.鍛鍊堅定的意志
意志是人們為了達到有意識提出的目標而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所做的持續努力,對個體的學習、工作有著巨大的影響。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展現音樂家的'優秀品質,對學生進行心理滲透教育。
2.培養活躍的思維
學習過程是複雜的心理活動過程,思維是學習心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音樂教學中,一方面要憑藉教材中音樂形象的思維例項啟迪學生;另一方面還應該指導學生把握音樂藝術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徵,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3.陶冶積極的情感
情感是構成人格穩定的獨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學生的情感正處於急劇變化時期,其情緒狀態帶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賦予人物的積極情感因素,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
4.練就自我心理修養的能力
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有賴於相應心理知識的掌握和具備一定的自我心理修養能力,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個體才能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保證心理健康,發揮心理潛能。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還應注意教材與教學的結合,注重提高學生自我心理修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