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新文化運動》評課稿

《新文化運動》評課稿

剛才我們一起聽了吳老師《新文化運動》。不知大家對這堂課的感覺如何?我個人認為,吳老師的這堂複習課,不失為一堂精彩、有序、具有示範性和實踐性的一節好課。之所以說是一節好課,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面得出的結論。

一、 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高三複習課如何上,一直是我們高三教師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話題。在基礎知識的複習基本完成後,如何展開第一輪的複習,既要讓學生建構起“知識之樹”,又要在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有所提高。這節課,吳老師立足於“學生的發展”,這種發展不只是簡單的教材知識的羅例,更多地是教材知識的重組和整合。在掌握基礎知識之後,提升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高考複習中必須要重視的一個方面,吳老師的課一直在努力培養學生在之方面的能力。同時,整節課始終體現著“互動、合作與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的課堂探究意識濃。

二、任務目標定位準確。高考第一輪複習是介於複習基礎知識與講專題之間的一種複習方式,其目標定位既不能只整理教材知識,也不能離開教材而去講專題。因此,要上好一節課,其目標任務定位非常重要。從吳老師這節課的教學中,可以看到本節課的目標定位是二方面:一是教材知識的整合,知識的`遷移;二是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這樣的目標定位無疑是準確的恰當的。從從教學結果看,也比較好地達到了這二個目標。學生圍繞一個主題,對教材知識進行重建,把分散於各課的知識進行了整合,建構了學生自己的“知識之樹”,而這樣的知識才是學生自己的,才是鞏固的,才是能力的真正的基礎。同時,學生參與了問題的解決,提出從多方面解決問題的方案,既培養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辯證思維、多角度思維的能力

三、情境材料的選用精而又精。選用什麼樣的材料,這同樣體現了一位教師的選材能力。對一段同樣的材料,有的教師所出的題精要,有的教師出的題很表面。經常編講議、編練習的教師,會去思考某一材料出題的“切口”,從哪個方面去設問更好。因此,我們必須研究材料,呈現給學生的也必須是教師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材料和問題。這節課吳老師所選用的材料,我用一個詞說就是“精要”。時代性、時效性強,針對性強。

四、教材文字處理和再認識上有自己的見解。一節好的課,必須要對原有教材文字進行鑽研,並根據個人的教學風格重新處理和認識文字。王老師在處理教材文字時,打破原有教材的邏輯,把原來第三點內容提到第一點講,而把第一點放到最後去講。這樣的文字處理本人認為是可以的。教材處理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需要論”。這種需要既有教師個體的需要,如匯入的需要(感覺把第3點先拿出來匯入更好)、教學習慣的需要(教師個體的思維習慣)、重難點設定的需要(把重難點置於前面還是中間或是後面)、教學形式的需要等。又有教學過程本身的需要。新穎的教材文字處理,會使人感覺耳目一新,也會使學生有一種新課的感覺,更好地融入於課堂學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