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於《烏塔》的教學案例
《烏塔》是一篇第十冊的略讀課文,寫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
本節課雖過去一月有餘,可同學們學習場景歷歷在目。
鏡頭一,72雙眼睛入神的閱讀,不時地從不同方位傳來朗讀聲。
鏡頭二,大家在自然段旁寫看法與見解。
鏡頭三,渴望的眼神一齊望著大背投找烏塔旅遊路線。
鏡頭四,朗讀擂臺賽熱烈。
鏡頭五,四人一小組討論,各抒己見。
鏡頭六,小組選派代表班上發言,談理解和感受,有的同學認為烏塔還小,不應該一個人外出旅遊,這樣太危險;有的同學認為只要做好充分準備,烏塔可以一個人外出旅遊;有的.結合了本地本人情況與烏塔對比談看法,認為自己從家裡到外婆家都不敢獨自乘車,怕壞人……等,老師問:“湖南省會在哪裡?瀏陽有哪些出名的地方?出名人物?文家市最出名的是什麼?”學生們面面相覷。
反思:學生的語文實踐太少了,往往只從有限的課本中獵取,忽視自主學習,忽視與他人溝湧,老師也只圍繞課本佈置作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應在自主學習和反覆實踐中,在語言的感悟、積累運用中,逐漸形成適合自己學習方法,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現在的學生活動範圍狹窄,缺乏人際交流,不能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往往只注重書面作業,輕視實踐活動,所以任課老師要有意識組織或安排課外活動,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其次,學生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膽小怕事,這與家長溺愛,社會風氣有關,老師在進行語文知識傳授時,也不能忘記德育教育,與人要坦城相待。雖然經常能從電視上、周邊事例中聽到駭人聽聞的搶劫、 綁架等,傷害著幼小的心靈,但教育學生勇敢、機智還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