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繪本閱讀《快來不及了》課後教學反思
在日常生活當中,幼兒往往會有許多事情來不及,如:小便來不及、穿衣服來不及、排隊來不及等等。特別是剛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他們年齡較小,動手能力方面較弱。為了更好地緩解這一現象,我帶著本班幼兒一起學習了繪本故事《快來不及了》。
這個繪本故事主要講述的是小動物們聽到大公雞“喔喔喔”的叫聲後,都說“快來不及了。”說完跳起來就跑,可是小蝸牛爬得很慢。小動物們跑過山岡,去看紅彤彤的太陽昇起來,最後只剩下小蝸牛還在路上慢慢地爬。這個故事既有趣又有教育意義,小班幼兒也很喜歡,故事裡的大白鵝、小狗、小綿羊、奶牛等都是幼兒比較熟悉的動物,而且在活動過程中也可以模仿這些動物們的'叫聲。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繪本教學,一點經驗也沒有。在上之前我和本班組的老師反覆探討研究,觀察繪本上的每一幅畫、閱讀繪本故事中的每一段文字,理解繪本故事隱藏的教育價值。在初步探討的基礎上,我開始備課,制定目標,製作教具。活動中我在每本繪本書中貼上了彩色的小問號,提供了一些常見的會發出叫聲的小動物,嘗試讓幼兒進行創編。然而在創編中我遇到了一個問題:“只考慮了幼兒可以模仿動物的聲音,但沒考慮到動物是否有腳。”活動中有一位幼兒拿到小蛇時就說:“小蛇沒有腳呀,它怎麼跳起來就跑呢?”當時我一聽心想無法創編繪本中的語句,如“XXX,xx聽見了,跳起來就跑。”於是我嘗試讓幼兒改編,如:“嘰嘰嘰,快來不及了,小鳥聽見了,拍拍翅膀就飛”;“嘶嘶嘶,快來不及了,小蛇聽見了,急忙就遊。”透過這樣簡單的調整,讓幼兒進行自主創編。
在這次的教研課中,讓我感悟到教師是否讀懂繪本是關鍵,讀得越深,領悟的知識會更多。因此,在我們每一次繪本教學活動中,教師前期經驗的準備及教師對繪本的解讀非常重要,只有不斷地去研究,去實踐,才能發現更多有教育意義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