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傳統建築符號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應用論文
論文關鍵詞:傳統符號 影象符號 指示符號 象徵符號 建築設計
論文摘要:傳統符號是文化歷史的濃縮精華,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建築與符號的內在聯絡出發,本文分類解析傳統建築符號的特徵及其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應用,指出傳統建築符號的多義性、複合性,及其反映形式與內容間的特定關係。希望透過在建築設計中對傳統符號的運用來實現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
一、符號概述
早在中國古代就已有了關於“符號”思想的記述,在《易傳·繫辭》中提及“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形容,象其物宜,是救謂之象。象也者,像也。”在古羅馬時期,哲學家聖奧古斯丁對符號下了這樣的定義:“符號是這樣一種東西,它使我們想到在這個事物加諸感覺的印象之外的某種事物”。創造與運用符號能充分體現設計師的藝術功底與素養。
歷史上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產生了它自己的獨特建築,其建築隨著文化而興盛衰亡。從符號學的角度來考察,我國的建築遺產是一份豐厚的,獨特的建築符號遺產。當今如何發掘和保護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並且使傳統建築符號文化在現代設計中得以延伸發展,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二、建築與符號的內在聯絡
符號學作為形式語言的—種表現形式,在中西建築中卻早已存在。
從對符號理論的研究中可以發現,符號是傳遞資訊的媒介,建築的視覺資訊正是以符號為載體傳達的。建築符號是一種藝術符號,也是一種表現性符號,它們都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必須圍繞著一個特定的主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符號如同人類的語言,沒有語言人們無法表達感情、交流思想。沒有符號,建築也難以顯現其隱喻與象徵。因此,應在現代科技不斷髮展的支援下,結合未來世界文明的發展趨勢,重視吸收地域環境文化的優秀傳統,努力尋求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方式的結合點,不斷地探索傳統審美意識與現代審美意識的結合方式的形式語言,更好地服務於人民大眾。
三、傳統符號的分類及其應用
根據符號本身的抽象性及其涵義的複雜性,美國哲學家皮爾斯把符號劃分為影象性、指示性、和象徵性三類,運用他界定符號的原則傳統符號也可分為“影象符號”、“指示符號”和“象徵符號”三大類。
1.影象符號
影象,即用線條、顏色顯示出來事物的'形象。
在傳統建築中一些具象的彩畫、紋飾石雕、木雕、琉璃飾件及門式、窗式等,都屬於影象符號或它的複合體。傳統建築的影象符號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其一是對自然現象的描繪和概括(如來自水波形象的水紋,來自雲彩形象的雲紋);其二是對動植物的描繪與概括(例如山魚或飛鳥的形象簡化而形成的幾何紋樣、植物、動物紋樣、傳統吉祥圖案以及歷史題材典故等。傳統的影象符號最主要特點就是它的直觀性。
2.指示符號
指示符號是指表現形式與內容涵義之間存在著內在因果關係的符號。指示符號在建築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傳統建築符號的主幹。傳統建築的構件形象和空間形象,大多數都是指示性符號及其複合體。 指示符號在建築中又可分為兩類。
一類指示符號所表達的內容就是它自身,是—種“本體形態”的符號,實質上反映著作為符號載體的構建自身的內容與形式的統一關係,如窗戶的形象表達採光、通風、眺望的功能意義,門的形象表達著出入交通開啟閉合的功能意義;另一類指示性符號是與它所表達的內容相分離的“標誌形態”的符號。在一些建築細部上也時常可以見到指示性符號的例項,如表示方向的標誌、箭頭;表示工作狀態的燈光。
3.象徵符號
象徵即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的意義。象徵符號是指表現形式與內容涵義之間存在約定俗成聯絡的符號。
五千年的中華歷史,培育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每個地區、民族在他們的建築中都應用了獨具特色的象徵符號,它們的研究對於建築設計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北京香山飯店是現代建築藝術與中國傳統建築特色相結合的經典之作,飯店的外牆上有規律地排列著中國傳統的如意等圖案,象徵事事如意,傳達著濃濃的中國文化。
四、三種符號在建築設計中內在聯絡性
在中國傳統符號之中,影象、指示與象徵之間並非有著嚴格的界限,傳統建築符號呈現著多種多樣的複合形態和變叉方式,有時一種符號既具有影象性,同時又具有指示性、象徵性。
建築符號內容層面的複雜性和內涵層次的多意性,以及認識主體本身的文化背景和意識形態的不同,都會帶來對符號認識的不確定性。建築符號的意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它是以當地文化作為基礎,與建築所處的地理環境、使用者的生活方式、生活經歷以及人們的觀念有密切聯絡的。三種建築符號的組合運用,是對於符號和符號之間的制約關係的處理,要在實踐中逐漸瞭解符號同的相同、相似、相反關係,透過恰當組合達到不同的效果。
五、結 語
傳統符號是歷史文化的濃縮精華,在一定時期和地域內產生,是人們生活方式、生活環境、生活文化的反映,具有較大的穩定性。但傳統符號的意義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間、地點、社會背景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傳統符號具有豐富的多義性,我們可以根據表達需求靈活地運用影象性、指示性和象徵性的手法,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取其“形”,延其“意”,從而傳其“神”,充分挖掘我國傳統符號文化的豐富內涵,以使其現代設計中得以延伸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英]羅賓·喬治·科林伍德,藝術哲學新論,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8
[2]張書鴻:《室內設計概論》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9
[3][英]G·勃羅德彭特:符號、象徵與建築,北京: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1
[4]羅楠著:《當代建築創作手法解析》,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
[5]羅文媛,趙明耀:《建築形式抽象簡析》,《建築學報》,1995,4
[6][意]布魯諾·賽維著,席雲平,王虹譯《現代建築語言》,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