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計算機/網際網路/通訊

環境藝術設計表達教學中手繪表現與電腦製圖的結合教育論文

環境藝術設計表達教學中手繪表現與電腦製圖的結合教育論文

摘要:手繪表現與電腦製圖是兩種不同的設計表達手段,二者各有其表現優勢與不足。就設計表達教學而言,這兩種表現手段不是對立的,完全可以相融互補。從手繪表現與電腦製圖的比較入手,闡述環境藝術設計表達教學中手繪表現與電腦製圖相結合的必要性和優勢並對它們結合應用的方法加以分析。

關鍵詞:設計表達;手繪;電腦製圖;結合

前言

設計表達是環境藝術設計的基礎課程,是本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專業技能,要求快速、生動、準確的表達各種環境、場景的結構和透視關係以及材質搭配和空間氣氛的表現方法,為以後的環境藝術設計學習甚至就業打好基礎。設計表達的教學主要包括手繪表現和電腦製圖兩種表現方式,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用以表達設計方案、表現創作意圖的主要手段。

1手繪表現與電腦製圖的比較

眾所周知,設計包括構思和表現兩個階段。針對設計的過程而言,手繪表現和電腦製圖在不同階段各有優勢:在設計構思階段,手繪表現因便捷、自由、可與思維同步等原因更有優勢;而在設計表現階段則相反,電腦繪圖的速度、質量、資訊傳遞等方面則是手繪表現無法比擬的。可見,手繪表現與電腦製圖是密不可分的,就設計而言,這兩種表現形式哪個都不能放棄,它們不是對立的,完全可以相融互補。一個好的點子、方案、構想、創意如果用傳統的手繪表現草圖,再根據設計者的思路和方案,用電腦繪圖表現出預想的理想效果,把手繪表現和電腦製圖有機地結合起來,共同發揮兩者的價值和作用。

2環境藝術設計表達教學中手繪表現與電腦製圖相結合的必要性和優勢

2.1節約教學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在以往的設計表達教學中,往往是先經歷一個較長的時間過程學習手繪表現,掌握空間透視、線條表達、色彩表現等方面的具體內容並完成從快速表現到長期作業的過渡,然後再學習電腦設計軟體的使用方法,進而利用電腦進行圖紙表現,無形中浪費了較多的學習時間。在教學中,可以考慮壓縮原有的手繪表現和電腦製圖學習時間,適當增加手繪與電腦製圖相結合的設計圖紙表現技法的學習,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對學生設計能力和審美水平的提升上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2.2改變學生對設計表達技法的偏頗,提高學生的整體設計表現水準

目前,在設計表達教學中呈現出傳統的手繪表現與現代的電腦製圖並存的局面,在教學中二者是有承接性的,但是缺乏融合性。學生大都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社會工作的需要側重於手繪表現或電腦製圖中的某一項,沒有考慮到二者的有機結合。有時學生也因美術基礎薄弱等“先天不足”而厭倦手繪技法的學習或因為對電腦軟體不夠敏感而放棄對電腦製圖的使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面臨挑戰,更嚴重的是許多學校都面臨類似的問題。因此,手繪表現與電腦製圖應取長補短,相輔相成,才能變得完善。

2.3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競爭力

隨著設計業的迅速發展和客戶審美水準的提高,人們開始關注將手繪表現和電腦製圖相結合來完成設計圖紙的繪製,如在廣州、上海等地,部分設計師除了一些設計創意草圖作為工作內部交流以外,也有用相對細緻的手繪表現與電腦製圖相結合的設計圖紙直接與客戶交流,這樣非常便於近距離的溝通,也便於完善和修改,充分體現了手繪表現與電腦製圖相結合在設計交流中的優勢,同時也提高了客戶對設計師素質和修養的美譽度。因而,環境藝術設計表達教學注重手繪表現與電腦製圖相結合的教學必將使學生的綜合表現素質有所提升,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對設計人才的需要,增強就業競爭力。

3環境藝術設計表達教學中手繪表現與電腦軟體相結合的方法

3.1在專業訓練中注重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

設計方案的創作不僅需要創作者具有一定的手繪表現功底,更需要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總體上,新形勢要求學生在設計表達上並不主要是高技巧,而是高素養、高眼界、高審美情趣,這是和以往的教學最不同的地方。而素養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既有賴於學生自身對設計表達的投入程度,更多地有賴於教師對各種最新表現方式的瞭解和新動向的把握,因為教師在講評鑑賞中的見解能對學生藝術設計修養的提高產生很大的影響。

3.2全面提高教師的手繪與電腦製圖的表現水平

在計表達教學中經常是絕大多數講授手繪表現的教師不懂使用電腦製圖,相反,能夠嫻熟地使用電腦製圖的教師卻對手繪研究不夠深入,這就使電腦製圖很難與手繪表現結合到一塊兒。所以,必須全面提高教師的手繪與電腦繪圖的表現水平,改變講授手繪表現與講授電腦製圖是互不干涉的兩門課的現狀。最好講授手繪表現的教師也能擔任電腦製圖課程,因為他們能把兩種不同的繪製工具、不同的技法訓練融入到一塊兒,從而把新體驗、新知識傳授給學生,使他們在今後的設計學習中能更好地利用兩種手段,更加快速地設計出更加完美的圖紙。傳統的手繪表現和現代電腦製圖相結合是大勢所趨,全面提高教育者的手繪表現和電腦製圖綜合水平,改革傳統的設計表達方法和教學方法,必將使設計表達這一課程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更加突出。

3.3適度調整手繪表現與電腦製圖的課程,增加二者結合方面的訓練

傳統手繪表現技法內容多、效率低,對美術基礎要求較高,學生因壓力太大而望而卻步。而電腦製圖也並不簡單,一般都需要掌握2-3個專業設計軟體(比如AutoCAD,3DS MAX和Photoshop等幾個大軟體)才可以進行較完整的設計,內容多而複雜,要做到熟練掌握更需要很長的時間。二者均解決不了因複雜性導致的“教”與“學”的矛盾,最好是進行設計表達教學的課程調改。

3.3.1精簡手繪表現教學內容,偏重“快速表現技法”

傳統的手繪表現技法包括:水彩、水粉、炭鉛筆、鋼筆、色粉筆、彩色鉛筆、馬克筆和噴繪等,內容很多。相對複雜的是水彩、水粉和噴繪技法。其中水彩、水粉技法最好放在美術基礎課教學中解決,噴繪技法因材料昂貴、程度複雜,可以省去。教學中應偏重“快速表現”,比如以教授馬克筆、彩色鉛筆和鋼筆淡彩為主。注重表現中的快速意識和圖面的感覺,訓練構思、創意和思維的敏銳性,不要過分追求透視的精確、細部的嚴謹和場景的真實。這樣不僅見效快,而且輕鬆有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3.2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因材施教

當下的大學生生活在一個科技發達的資訊時代,他們大多對電腦繪圖這一新興流行的表現手段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以筆者多年的教學感受來分說,至少有80%以上的學生能用電腦進行製圖與設計,學生綜合表現能力大大提高。在教學中採取因材施教的.辦法,要求學生在掌握一定的快速手繪表現技法的基礎上再學習電腦製圖,並嘗試手繪表現和電腦製圖教學同步或穿插進行,從而達到二者的連貫與統一,緩解“教”與“學”的矛盾。

3.4方案設計不同階段手繪表現與電腦製圖相結合應用的方法

針對環境藝術方案設計的整個過程而言,手繪表現和電腦製圖在不同階段各有優勢。在方案構思時手繪表現因其便捷自由、可與思維同步等原因更有優勢,可以生動、形象地記錄創作激情並把激情注入設計作品之中,有利於體現設計者的思想初衷。而在方案設計時則相反,電腦製圖的速度、質量、資訊傳遞等方面則是手繪表現無法比擬的。在圖紙設計表達中應遵照設計過程的階段劃分,將手繪表現與電腦製圖有機地結合,穿插進行。比如一個設計方案,兩種方法可以結合使用,調動各自的長處。在設計的初始階段、草稿設計和比較階段,可以用手繪快速表現來完成,此時它記錄設計人員的想法,同他人交流意圖、徵詢意見,用起來很方便。在進行到設計的方案表現階段,需要對圖紙進行精細描繪,這時用電腦製圖是比較適合的。

手繪表現與電腦製圖畢竟是兩種思維和行為方式,除了在方案創作的不同階段優先選用不同的方法之外,同時還應在同一個階段中採用不同手法的靈活組合。可將電腦輸出的線框圖紙用手繪填充其中的顏色和附加部分,同樣也可以將手繪的線稿匯入電腦軟體(常用photoshop)中,有時還藉助電腦手繪數位板這一新型的輔助工具來進行色彩、紋理繪製和後期處理。手繪表現與電腦製圖相結合所表現的設計圖界於繪畫與電腦設計之間,它可將手繪線稿中的流暢、自然的線條和電腦中無窮的色彩相結合,也可以把電腦線稿中的準確、精密的線條和富於感情的手繪色彩相結合,形成一種新穎的設計效果表現圖,並可以以此新穎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鍊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審美水平。

3.5鼓勵學生主動勤奮,積極實踐

在設計表達教學中要使學生能夠牢固地掌握兩種表現方式的結合不是容易的事情。課程教學上提倡互動式教育,不拘於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並鼓勵學生舉辦個人手繪表現與電腦製圖設計展覽。除了在教學上的調整外,還需要學生自己付出極大的努力,學會主動學習,勤奮練習。教師可以佈置一定數量的作業,讓學生按時保證質量完成,著重培養學生設計思維表達的能力。經常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一些專業設計比賽,以激發和增強學生學習設計表達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透過參賽也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總結經驗,明確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做一個很好的鋪墊。

4結語

手繪表現與電腦製圖相結合是環境藝術設計表達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手繪表現和電腦製圖作為實現設計者意圖的兩種途徑,沒有本質上的優劣之分,兩方面應該並重,形成互動、互補的正確關係。傳統的手繪表現與現代的電腦製圖相結合是設計人員綜合素質的集中反映,在現代社會中也勢必成為設計領域最重要的表現形式。

參考文獻

[1]@鄭曙腸.室內設計思維與方法[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

[2]@邵龍,趙曉龍.設計表達[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

[3]@陳祖展,唐飈.電腦設計與“手繪”——建築表現技法教學誤區及對策[J].四川建築科學研究,2005,(1).

[4]@韓朝暉.室內設計中手繪與電腦結合應用研究[J].美術之友,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