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探索文化產業發展新路子的述職報告範文
一、打破組織形式和演出形式,演出團體推向市場
以編劇、導演、設計和主演為核心,人員不超過10人,鬆散型組織,實行節目製作人制,自負盈虧。不要樂隊,用伴奏帶伴奏,不用佈景、導具、甚至可以不用燈光,發揮戲曲虛擬表演的長處,反而為戲曲展示自身魅力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不用化妝,不制服裝,角色為演員“量身定做”,隨身衣服,錄音機一開,即可演出,這樣不僅達到了“簡”的目的,同時也使演員揚長避短,沒有任何包裝。各演出團體把演出市場定位在基層:縣城、廠礦企業、學校、農村、以老百姓喜聞樂見和稚俗共賞為宗旨,透過小人物、小事件、小場面反映大主題,以通俗的戲曲傳統手段,表現深刻的現代思想內涵,調動戲曲的表現特長。至今已有4臺大戲和2臺小品供正常演出。其中《希望》獲市級獎。戲劇《牌坊村》、《金鎖》、《遺產》及《退體之後》、《我是啞巴》獲省級獎。小品《三個和尚的故事》、《角色》、《拔牙》獲國家級獎。
正常演出時,因人員都是七八個人,又無服裝、佈景、導具和複雜的燈具,大大地節約了食、宿、運輸等方面的開支,而且演出不受地點限制,田間地頭、操場、辦公室、車間都可演出,又節省了院租開支;另外,因是鬆散組織、不演出時,演員各幹各的事,不存在平時養人的問題,這樣每場收入在1000元左右的小劇團,就有了相當的盈餘。
二、文化搭臺,經貿唱戲,文化產業的發展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繁榮
先進文化為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企業需要文化,有許多企業自發與文化團體結合,提高員工的`文化素質,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各種文化團體就積極深入到工礦企業,為他們提供各種文藝演出服務,同時還定期進行聯誼演出。如該縣宛藥公司、西保集團等企業,每逢廠慶或節日,就主動邀請文藝團體去單位指導或演出。用文藝開道,唱好經貿戲。該縣宛藥公司組織經貿洽談會文藝演出,邀請曲藝團的派專業人員上門輔導、排練、加工、提高、使節目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準,雄壯的氣勢烘托氛圍,吸引了眾多商家的目光,一次訂貨超千萬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經濟效益。
發揮專業藝術表演團體優勢,組建小而精的藝術輕騎隊,與縣民政、計生、教委、文明辦等部門聯姻,自編、自導、自演以反映計劃生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律知識、農村養老保險等為主題的文藝節目,到全縣各地巡迴展演。每到一處,與當地文藝愛好者同臺演出,培養了一大批農村文藝骨幹。該縣被省文化廳授予20__河南省“群星獎”。
三、開動腦筋,找準市場,發展文化產業的辦法多
西峽縣把“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做為兩個轉動的輪子,大膽進行市場開拓。一是以西峽旅遊、恐龍蛋資源為載體,製作專題片,開發旅遊產品,向縣內外單位客人饋贈、銷售和發行,同時達到擴大宣傳西峽、推介西峽的目的;二是在民間文化藝術、優秀的民間節目上做文章,興辦地方戲曲樓、民間藝術展演茶座等,提升文化演出品位;三是利用西峽文化傳播發行這個宣傳渠道,組織好文化藝術的宣傳,培訓中介、演出活動等。尤其在團體演出、音像服務方面探討一些新的模式;四是利用劇團、文化館、圖書館、西峽書畫院等文化陣地、抓好舞蹈、音樂、表演、戲曲、繪畫、文化創作等培訓班。一方面培養文化藝術人才,另一個方面創造經濟效益;五是對地方民風民俗民間故事,戲曲表演進行充實和改裝,打響各旅遊文化牌子。透過發展文化產業,使西峽的文化事業與全縣政治、經濟同步發展起來。
四、積極鼓勵,支援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文化實體
該縣在充分發揮國有文化企業主導作用的同時,積極發展非公有制文化產業。如吸納社會力量,創辦了西峽文化傳播服務中心。該中心投資近30萬元,佔地800平方米,裝飾典雅,環境舒適。它集少兒舞蹈培訓、女子形體訓練、電子琴、器樂演奏、美術書法培訓、演出中介服務、專業藝術團體演出等互為一體,交相融合。它具有管理模式先進,文化品位起點高,師資力量雄厚、規模大、覆蓋廣、環境優雅、收費低廉等特點,適用於社會各界。面向大眾,老少皆宜,是廣大群眾文化健身、文化健心、文化健神、文化健感的最佳場所。既有利於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創造就業機會,拉動內需,又有利於多元化、多渠道地為廣大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