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三打白骨精》課後反思
課改的路上,也曾彷徨迷惘,不知所措,也曾欣喜若狂,躊躇滿志。今天,我在本班執教《三打白骨精》第一課時,感受頗多。
自己的學生,學情非常瞭解;精心的備課,做足了準備。課堂上,我努力按照新課堂所倡導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科學有效的利用了多媒體課件一步一步完成教學。自學了,展示了,交流了,檢測了,有聽覺的美妙感受,更有視覺的愜意欣賞,整節課雖水波不驚,但目標達成顯效。一切皆在預料之中。只是由於自學時間較長,反而影響了課堂氣氛。
課後反思,我突然明白:在自己的課前設計時,若能把自學環節分為三步:第一步,朗讀課文,做到正確、通順;第二步,瀏覽課文,抓住“六要素”把握主要內容;第三步,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主要人物(孫悟空、白骨精、唐僧)的性格特徵。自學的步子小了,學生的學習任務分解開來,學習緊張感會減輕,自學效果會更好。如此學習一點,展示交流一點,展示時也會更輕鬆、表現更精彩。倘若這樣,不僅學生學得積極有效,也便於教師及時瞭解學情,予以點撥,以學定教,及時調整課堂預設,為下一步引導自學打好基礎,從而,真正實現課堂的實效與高效。如此一來,課堂不會因為靜靜的讀書而冷清,學生不會因為展示而膽怯,教師也能更好地掌控課堂。
本人認為,無論是傳統課堂還是現在的教學模式,教師都應批判地學習與繼承,盲目地跟風或一味地守舊,或者都不是我們所追求的吧?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在不斷地實踐與反思中成長,力爭形成自己適合的、有效的、教學模式與教學風格,可能才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出發點與歸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