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舞蹈

職校舞蹈課程教育透析論文

職校舞蹈課程教育透析論文

注重實踐教學實踐部分教師可採用示範性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教學方法的提示,並且有計劃地做好學生課下自學的指導,與課上彙報評價的安排。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培養學生對舞蹈教材的閱讀、表演示範能力,讓學生能自覺、主動地學習。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往往都以言傳身教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教課,而舞蹈教學的特點就是要“學以致用”,以上幾點證明了實踐和理論的結合是能將學生的舞蹈技術和學習能力提高的。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中時,應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將實踐貫穿在“講與練”的教學中,在講解舞蹈的理論知識的同時,用實踐和培養技能的訓練去驗證理論,使兩者結合,融為一體。

高職舞蹈教學中應注重的幾項原則

剛開始訓練對,學生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都較差,因此動作較為簡單,不宜作過多的變化。低年級的課以單一動作訓練為主,讓學生系統地把每個動作反覆做多次,在掌握了每個動作的規格、要領,並能正確運用之後,才能與其他動作組合訓練。若急於變化或組合太複雜,學生就容易顧此失彼,忽視動作的要領,影響訓練質量。科學的訓練可以讓學生在練習舞蹈的基本功或者練習跳舞時更好地保護自己的身體,不至於在練習中頻繁受傷,而且能夠在最佳狀態時保持身體的平衡,達到練習的目的。例如,在“跳躍”時要克服重力騰空而起,就必須要透過手臂由下至上的擺動和腿的快速蹬伸獲得一定的向上動力,這樣才能跳起。跳躍時腿部肌肉和腹部肌肉快速收緊,訓練後背力量及動作變化的敏捷,使整個身體協調而靈活。而要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科學的進行訓練,在騰空時不僅要注意舞姿的優美,也要保持上身的挺拔,使身體在各個部位都在空中保持一種平衡的狀態,落地時也是如此。注意課堂順序的安排高職舞蹈課的教學還應注意課堂順序的安排。一堂課由把上動作和中間動作兩大部分組成。把上動作為中間動作做好準備;中間動作質量的好壞,是對把上訓練的檢驗。把上訓練可使學生得到較全面的活動,訓練身體各部分肌肉的能力,關節的柔軟,以及手臂和腿的靈活性,使學生學生在舞蹈時具有正確姿勢,掌握瞭解身體各部位舞蹈基本動作的要領,為中間動作的學習打好基礎。重心、控制的`穩定性和跳、轉、翻身等各種技巧,則要在中間進行嚴格的訓練。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物件,不同的學習時間,制定教學計劃,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並根據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反覆修訂計劃。這樣,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積累經驗,提高教學質量,在預定的教學時間裡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以形體訓練為主,民間舞學習為輔高職舞蹈教學應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和課時安排,以形體訓練為主,訓練時不應過分強調學生肌肉力量的強度,關節的軟度、開度和動作的控制等。教師要根據不同年級的不同特點,施以不同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受到最大限度的藝術薰陶。舞蹈藝術的中介是人體,沒有體態的自然美,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條件,因而在教學中,必須高度重視形體訓練。運用科學的訓練方法,使學生具有健美體態,自然飽滿的情緒,培養舞蹈動作與情感表達的一致性。在形體訓練外,輔之以民間舞學習,廣泛積累舞蹈素材,豐富學生的舞蹈知識,提高學生表演舞蹈的能力和藝術審美力。

素質教育對教學主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師在課前應做好備課工作,備課需要翻閱大量的教材,包括文字、圖片、音像資料,透過不斷地改進,豐富自己的教案,做到胸有成竹;上課時,應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講解動作時,多示範,讓學生有更直觀的認識。教師要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認真上好每一堂課,這樣才能樹立威信,使學生願意學。教師要開闊視野,潛心鑽研業務,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大量學習更新舞蹈知識,建立自己的舞蹈審美標準。教師要全面熟悉和理解教材,靈活運用,開展適應教學物件的有質量的教學。因此,教師必須掌握每個動作的規格、要求、訓練步驟,瞭解每類動作的性質、訓練目的和各類動作之間的縱橫關係。只有這樣,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才能收放自如,根據學生不同的狀況,制定出不同的訓練方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師還要增強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溝通能力。一個好的舞蹈教師,不僅自身要有好的專業素質,還要能與學生溝通,這樣才能把自身所學完整地傳授給學生。語言也是一門藝術,掌握好了這門藝術,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教學效果才能有所提高。在舞蹈課堂教學中,僅僅有動作示範時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形象、生動的講解,準確、精闢的表述,這樣,學生才能充分理解,並運用到舞蹈訓練當中,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質量才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