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手工DIY

學前教育專業手工教學改革探討論文

學前教育專業手工教學改革探討論文

〔摘要〕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承擔著向學前教育機構輸送合格師資的重要任務,是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推動力量之一。該專業手工課程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和創新意識,是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手工;教學改革

學前教育是一門綜合性、實用性非常強的學科,作為學前教育基礎課程的手工課程在專業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12年,為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建設高素質幼兒園教師隊伍,我國頒佈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提出:“幼兒教師應能合理利用資源,為幼兒提供和製作適合的玩教具和學習材料,引發和支援幼兒的主動活動。”這一標準指明瞭幼兒教師不僅需要掌握手工基礎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具有藝術素養和創新意識等專業化素質。作為高校學前教育工作者應該對手工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思考與探索。

一、制定手工教學目標與計劃之前需要充分調研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技能的強弱、學生整體的培養質量都與課程教學目標制定密切相關。為更好地順應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培養需求,首先要圍繞手工課程目標與計劃的制定及相關教學內容,開展實地調研。對不同城市、不同性質、不同等級幼兒園的一些園長、幼兒園骨幹老師以及往屆畢業生,就幼兒園手工製作等相關問題進行深入訪談。根據調研結果,制定手工製作教學的目標,具體應包括以下內容:一是瞭解掌握各年齡班幼兒生理、心理及美術能力發展規律;二是能夠製作與幼師崗位需求相契合的手工作品;三是編寫幼兒園手工教學教案;四是在幼兒園開展手工教學、幼兒玩具製作與環境創設和遊戲活動;五是能夠結合區域資源,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手工材料,汲取民間優秀手工藝術精髓並運於教學實踐。在此基礎上,按照人才培養方案課時要求,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以保障教學目標與計劃的實現。

二、結合教學目標,最佳化更新教學內容,滿足幼師崗位需要

手工製作的教學內容安排要適應新的形勢,將傳統性與時代性、基礎性與實用性、幼兒教師職業素養與基本教育技能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教學內容板塊任務化,幫助學生準確掌握手工課程

《手工製作》課程是《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和《學前兒童玩教具設計製作》兩門後置課程的基礎,其教學內容應立足於紙造型、泥造型、布造型以及綜合造型的內容,每一個內容分別加入環境創設、玩具製作兩門後置課程相關內容板塊,強化課程內容的相互滲透,儘早讓學生明確本課程的學習內容與後置課程之間的關係,這樣開展手工學習就有了目的性和主動性。以《手工製作》紙造型教學為例,該內容要確立兩個學習板塊:一是平面紙工,包括剪紙、剪貼、撕紙、染紙;二是立體紙工,包括摺紙、紙浮雕、紙圓雕、紙花。針對兩個板塊提出四項任務化內容,即製作幼兒紙貼畫或教學掛圖、製作平面紙工幼兒園室內裝飾物或標識牌、製作立體紙工頭飾或活動教具、製作紙浮雕掛飾或主題牆飾等,圍繞板塊進行任務化作業。學生在知識銜接和技能承接上明晰了邏輯順序,作業所訓練的技能要求也是幼兒園日常學習生活中十分實用的能力要求,為今後開展可行性的幼兒手工活動打下了基礎。

(二)豐富手工教學的內容結構,關注幼兒園藝術課程改革和發展動向

“民間美術進課堂”已經從中小學延伸到了幼兒園,江蘇各地區的多所幼兒園開展了與幼兒年齡特徵和日常生活相結合的民間美術欣賞和創作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學前教育專業手工教學中引入民間美術資源,探索學前專業手工與民間工藝的諸多共性,設計適合幼兒年齡特徵的民間工藝創意手工活動,是順應幼兒園藝術課程改革和發展的需要。一些優秀的民間手工藝術,尤其是一些具有童趣化特點的作者與作品可以豐富手工教學的內容結構。如庫淑蘭的拼貼剪紙,其作品蘊含著很多的教育機會。從題材色彩到藝術的形式表現都洋溢著童趣,透著孩子般的靈氣。透過欣賞與臨摹,基於“童趣化”審美體驗,引導學生吸收其設計語言並運用到幼兒創意手工活動中,如採用超輕黏土製作出立體剪紙掛件,運用布貼畫、布嵌畫的方法臨摹庫淑蘭的剪紙貼畫,感受其作品奇巧的構思、獨特的造型與華麗的色彩,從童趣化的製作中提升學生創新意識。

進入21世紀,社會急需富有美感的創意人才和創意勞動力。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意,加強創意表達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富有創意地進行創作和展示,發展思維技巧,提升審美標準,表達思想與情感。手工教學內容既要傳承本土文化,也要尊重世界多元文化。一些國外設計師的手工作品也應補充到教學內容中,例如英國的維維安韋斯特伍德、日本的加茂可也等,篩選這類設計師部分充滿創意靈感的現代設計作品,從幼兒的欣賞水平、心理需要、思想感情出發,分析作品藝術語言對幼教手工的借鑑,加強創意表達方法的指導,最佳化當前手工教學內容的結構,使教學內容更科學、合理,與時俱進。教師在手工教學的國際視野與本土思考之間建立橋樑,以相互交融的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手工作品。

(三)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思維習慣

手工製作教學旨在培養會做、會教、會創新的專業人才。在教學中結合幼兒園主題活動加入手工模擬教學環節,學生以個人或團隊的形式圍繞幼兒園常見主題開展手工製作。如季節類、語言類等;學生透過提取主題內容的相關性息——分析加工資訊——完成相關手工作業,最後講解手工作品的構思、創作過程與製作步驟,教師給予補充和點評。學生在此過程中分享了資訊,表達了情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學生應思考如何教、如何用。這樣,促使學生形成了手工教學思維,大大提高了手工製作教學的效率。

三、設計靈活多樣的手工教學實訓方案,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實訓空間

手工是幼兒園教師的一項實實在在的職業技能,培養這種能力必須依賴高比例、高強度的實習實訓教學。由於受課時限制,見習的時間往往不能真正滿足手工教學的實訓需要。為此,增加靈活的課外實訓,成為學生實訓空間的有益補充。即利用學生課餘時間,以班級為單位,由在幼兒園掛職鍛鍊的教師進行指導,參與幼兒園手工活動的策劃和組織,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學生在真實的現場會感知、操作、鞏固手工專業知識與技能,這樣大大增強了學生在教育實踐中的洞察力和創新能力。著名教育家顧明遠說過:“教育是實踐應用性職業,需經過臨床實習。”筆者認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尤其需要這種“臨床式”的校外實訓,多創造這種“臨床式”的'校外實訓機會,讓學生親身感受未來工作氛圍,真正與幼兒進行交流,才能更明白需要學什麼,為什麼學。這樣的實訓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快速成長。

四、以“技能大賽”和“基本功彙報”為主要抓手,強化學用結合與成果意識

手工教學要想不斷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多種方式的考核評價以及成果展示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一是透過階段性的習作展,回顧模組的學習過程,教師對學生作品做出整體評價,提出修改意見,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學期末的“基本功彙報”,這是對學生一學期藝術技能課學習效果的檢驗,也是手工技能與其他課程之間的相互滲透的一次大練兵。學生運用掌握的手工技能設計舞臺佈景,製作舞蹈表演的服裝配飾和童話劇的道具等。作品完成形式可以是個人、小組或是團隊合作,在整個彙報設計、籌備、製作的過程中,學生將課堂中的學習模組加以綜合運用,甚至跨學科運用,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學生也獲得了成就感和榮譽感。結合江蘇省師範生技能大賽考核專案,每學期考核學生手工製作的造型、色彩與媒材表現應用到幼兒園主題牆飾設計,這不僅是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考核,也是手工技能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和補充。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認為:“教育活動關注的是人的潛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並加以實現,以及人的內部靈性與可能性如何充分生產。”學前教育專業的手工教學培養學生的整合創新、開拓貫通和跨越轉換的多種能力,為未來發展成為“研究型教師”奠定基礎。高校教師要不斷拓展學生的手工技能學習渠道,努力完善教學方式,積極思考手工教學創新的途徑,才能在充滿挑戰與變革的21世紀培養出實現“中國夢”理想的創意幼教人才。

參考文獻:

[1]錢初熹.國際視覺藝術教育的新動向及其啟示[J].現代基礎教育研究,第11卷,2013(9).

[2]邰康鋒.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4).

[3]顧明遠.教師的職業特點與教師專業化[J].教師教育研究,2004(6).

[4]雅斯貝爾斯.什麼是教育[M].北京:三聯書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