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類工業設計專業素描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教育教學論文
摘要:由於工科類學生在入學前基本沒有任何美術基礎,很難適應畫素描這樣藝術性、技術性較強的課程的學習。加之課程設定不夠合理,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思想、手段落後,與相關課程之間內容缺乏系統性、延續性等一系列問題,不利於培養學生綜合設計思維與造型能力。本文論述了素描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了素描教學改革的思路和看法。
關鍵詞: 素描:設計素描:審美:ail意夾現
引言在藝術與設計專業的不同領域,對素描有著不同的要求與理解。工業設計專業的素描課程是結合產品設計的特點而開設的一門造型與創意思維訓練的基礎課。隨著學科的不斷髮展,工業設計專業的素描教學模式已經從知識技能的傳播而轉向創新型、專業化的特點,同時也在向藝術產品靠攏。然而當前在素描教學中卻是“大專業”的概念,並沒有照顧到工科類工業設計專業學生自身的特點,實質訓練與傳統素描的教學並無不同。國內一部分藝術院校雖然進行了一些實驗性的探索和改革,卻多數只是針對有基礎學生的教學。
本文從工科類工業設計專業教學與實踐的角度,結合專業的特點,提出旨在滿足和適應工科類學生越來越專業化的教學需要,探索如何針對造型思維和技能的訓練方法,如何藉助於素描形式語言進行思考的能力,經過系統化、科學化的造型基礎訓練,使工科類學生迅速走向與專業銜接的軌道。
一、工科類工業設計專業素描教學的現狀
目前我國工業設計專業的教育模式分為藝術類和工科類,大多數工科院校開設的工業設計專業屬於工科類,這類工業設計專業不同於其他普通專業或藝術院校下的其他設計專業。由於工科類學生在入學前基本沒有任何美術基礎,很難適應畫素描這樣藝術性技術性較強課程的學習。工科類工業設計專業的素描課程,同藝術類設計專業的課程設定、授課內容並無實質區別,課時較少且多不連貫,與相關課程之間缺乏必要的交叉與延續。在教學目標上不夠明確、教學思想落後,重設計性培養輕藝術性發展。在教學方法上,普遍存在重課堂教學輕課外實踐,重技法訓練輕理論教學等問題。造成工科院校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造型基礎薄弱,藝術表現力和審美水平偏低,因此建立一個符合專業特點的素描課程教學體系非常重要。
由於資訊化傳播速度的加快,全球學術交流日益頻繁,素描教學中新觀念、新技術、新工藝不斷出現,因而工業設計專業素描的專業發展,需要與時俱進,教學體系要具有針對性的符合專業化發展的模式,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學科專業建設的需要。
二、工科類工業設計專業素描教學目的
工業設計與繪畫不同,工業設計專業素描是一門重點基礎課程,它既要秉承傳統繪畫性素描的藝術精華,又需將造型基礎訓練有機地聯絡起來。因此不能將繪畫專業素描與設計專業素描混同在一個概念下加以考察。前者強調培養造型能力、整體的觀察能力注重培養學術的藝術語言。
傳統繪畫素描注重物體的光影與明暗、線條與色調,以明暗層次的豐富變化使畫面得到完整性的藝術表現。而工業設計專業素描則是從物體的表象進入對物體結構形態與構成關係的研究和表達,是以“設計”為前提構建設計創造性思維模式的一種手段。要求拋開那些表面的非本質性因素,注重形態與結構、空間與內部構造表現,從而使具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科學與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完美統一。
工科類工業設計專業素描教學的目的是培養能用視覺語言準確表達設計思想的人才,為培養具有較強創新設計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礎。素描教學要結合設計教學進行,制定工科類設計專業的素描教學大綱時,要強調工科類專業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和審美情趣。教學內容應包括形態的分析和對結構的理解,立體研究,材料分析,空間分析,意象與抽象思維的訓練,形式聯絡與表現技法,美學範疇的研究等。在理念上,要不斷繼承和吸收西方傳統美學觀和中國傳統美學觀;在表現形式上,從研究自然形態入手,透過再現物件的具象描繪來獲取客體的本質特徵,讓學生對抽象形態有較深認識,達到主動性的認識與創造。在掌握素描基礎知識和原理的基礎上,強調對形體結構與重構的組織能力,強調創造性思維的應用,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工科類學生逐步走上設計專業化的道路。
三、改革教學方式與實踐
由於工科類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形象思維較弱、美術知識缺乏、造型能力較低,使得素描課程的教學難度加大。多數院校素描課程課時相對較短且多不連貫,平均課時90~120左右,因此很難在課堂教學上去實現素描的全部內容。不可能做到拋棄技藝訓練去完全講述理論,也不可能在描摹基本形體尚有困難的情況下去談設計創意的表現,更不可能稱心應手的將頭腦中的形象完全表現出來。
工科類工業設計專業素描教學應重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現力和想象力,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在教學中強調培養學生眼、手、腦協調配合的能力,強調學生對形體與空間結構的理解,訓練學生對物體作出理性的分析和認識。素描的教學要始終跟著專業的需要走,在實踐中作者對工科類工業設計專業素描的教學方法做了以下幾點改革與嘗試。
首先,設計不能是沒有基礎的創造,也不可能拋開基礎的造型能力去一味地強調抽象和創意,因此教學中從具象開始,這是基礎和前提。主要從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思維能力的訓練和技術層面表現能力的訓練入手。準確的描繪與表達能力,是建立在大量的課題訓練的`基礎之上的。教學中選擇從幾何形體入手,拋開形體的光影、固有色的視覺干擾,直接關注物體的形態與結構,在理性的分析與理解的基礎上表現出物體的明確性和完整性,從而培養學生十分自覺地運用整體的觀察方法與透視原理,掌握素描的程式步驟與方法,掌握表現技法,不斷提高造型能力和視覺判斷力。
其次,構建以設計專題為主的教學模式,重點圍繞不同物體或產品的主要功能部件、結構節奏、肌理形態、材料質感等因素進行研究。
在工業設計中,產品的結構與形態有著密切的關係,結構是實現形態的基本條件,同時又很大程度束縛了形態的變化。在教學中,和學生探討結構與形態的關係,明確研究結構本質意義就是為了解決產品形態造型問題。除了結構與形態之外,物體材質和肌理也是一種要素。
工業設計離不開製造產品的材料屬性,圍繞不同材料的肌理組織的視覺特徵進行課題訓練,培養學生對不同材料質感表現的能力,這種過程就是對肌理感覺進行積累,達到對材料選擇的合理利用。
第三,把平面構成、材料、立體構成觀點引入設計素描教學範疇,以拓展培養想象力和創新設計思維的多樣性。形體和空間是我們要研究的主要問題,平面構成中的點、線、面、體是造型語言的重要表現要素,因此從平面構成的角度研究透過視覺平面來創造立體形態,把物體的三維空間引入到平面的二維空間中,最終為三位立體設計打下基礎。在教學中把點、線、面、體中的同類基本元素進行整理歸類和比較,找出視覺元素各自的視覺特性,提高對視覺元素的認識和應用能力,在此基礎上不斷去發現新的元素,讓學生學會從自然界中獲取素描的規律和形式法則。教學中透過嘗試性的構成訓練和不同材料的表現,將幾何學上的元素直觀化,創造出能夠被我們把握和表現的現實物體。
第四,著重學生從意念抽象到手頭抽象的訓練,構築嶄新平臺,使素描成為設定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橋樑。透過不同的途徑拓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賦予設計素描教學新的生命。
第五,根據設計素描的教學目的和原則,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工科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理科知識、邏輯思維能力較強的特點,加強與其他課程的銜接與聯絡。如先期開設《現代工程製圖》、《陰影與透視》等課程,有利於學生提高空間的思維能力,從三維空間的角度,對物體進行全面的認識和把握。透過對透視及其投影規律的研究有助於學生熟練地表現出物體結構與功能的相互關係,大大地提高了素描課程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
如何在有限的課程之內,培養工科學生學習工業設計專業所必需的造型能力和創意表現能力,更好地為設計服務是工業設計素描教學的重要課題。加強素描與工科專業的特色相聯絡,創造科學的素描教育方法,使學生逐步認識到素描的重要性,學有所用,更好地為設計服務,這是工業設計素描教育共同面臨的問題。素描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只在素描教學的某個環節改革是難以奏效的,需要在課程的創新進步、教學體系、教學思路等方面進行多方位綜合改革。同時我們也需要重新去審視教學中所謂的“理性”、“設計性”、“表現性”等等被冠以現代藝術之名的種種素描形態。把這些所謂的現代觀念,作為對沒有任何美術基礎的工科學生的專業基礎訓練是不妥的,勢必造成學生專業思想上的混亂和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