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特殊學生傾注的愛教學故事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所創造的一切都是為人著想的。如果人不能給人以幸福,那麼任何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也不會給人帶來幸福。”新的課程標準的實施,就要求我們要著眼於“人”的發展,設法為他們搭建成長的平臺,從生活中長出靈氣。這就是我對一個特殊學生傾注的愛。
羅崢是我班典型的“兩困生”,在課堂上他主要表現出的是注意力不集中、好動、愛講話、坐起來東倒西斜的毛病。雖然他是一位很聰明的孩子,但是他的學習成績卻始終在下游水平徘徊。提起羅崢,他媽媽總會說小時候,因為孩子長的可愛,一直招人喜歡,所以一直沒有太嚴厲的去督促孩子和批評教育孩子,致使現在的習慣很不好。現在上課不注意聽講,愛出風頭,作業不完成,還經常去惹其他同學,並且喜歡強詞奪理,不承認錯誤,還愛管他人的閒事。孩子表現出來的這些行為,在部分老師與家長眼裡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不思進取、專搞破壞”的“差”學生。我曾想過“放棄”,但“老師”這個職業離不開愛與責任,不允許我“放棄”,於是我儘量從細微之處尋找他的閃光點。在一次語文測試中,他出乎意料考了48分(以前都是20—30分),總結這次測試時,我顯得有點激動地說:“這次進步最大的是羅崢同學,比上次上升了22分,今天我要為他頒發進步獎。”正在搞小動作的他感到很驚訝,一下坐得端端正正,臉脹得通紅。在我的一再微笑、點頭下,他將信將疑地走上講臺,我把寫有鼓勵語的筆記本鄭重地放在他的手裡,說:“小夥子,加油!我們都期待著你的下一個進步!”“啪啪啪”教室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知道嗎?這是他做學生以來的第一個獎勵。說也怪,自那以後,羅崢變了,勞動積極了,上課也用心了,見到老師也會主動上前打招呼了。由於羅崢的進步,整個班級每天也安寧多了。讓我感動的是,在五年級語文期末考試剛結束,他特意趕到我面前報喜:“張老師,這次考試我一定會考及格的。”果不其然,他考了69分。這個成績不算好,但對羅崢來說,它不僅僅代表學習的'進步,更是身心健康的成長。如當初我把“48分”看作是低分加以訓斥,不注意“進步”這個細節,恐怕會得到多方面的“不及格”,是愛,是鼓勵轉變了他的人生。
孩子現在已經進入小學畢業階段了,因為孩子性格很外向,每天都很樂意和我交談,透過長時間的交流我發現孩子很愛表現自己。於是,針對他這種情況,每次提問的時候,一看到他舉手,我總是讓他先來,對於回答比較好的我立即表揚,諸如“羅崢回答的很好”,對於回答錯的我也給與鼓勵,諸如“這位同學很勇敢,錯了不要緊,下次再來”之類的話,慢慢的他對我的語文課興趣愈來愈濃厚,下課了也喜歡圍在我的身邊和我聊聊談談心。
對於這樣特殊的學生,家長又不能有力配合,我透過教師專業化的學習,特別是新課程改革,讓我認識到:
1、尊重讚賞這位特殊的學生。
教師要學會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讚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讚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及對自己的超越。
新的學生觀要求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堅信對學生的尊重、信任、理解、關心是教育好學生、這是塑造好學生心靈的前提。我在課上、課下加大了對羅崢的關注,多問他,看著他寫作業。找同學和他玩。此外,我利用班會對學生進行教育,告訴學生:我們這個班,就像一個大家庭,家中的每個人要相互幫助,相互關心。羅崢在咱們班有時做錯了事,我們大家要原諒他。寫作業時,他和你說話,你不要理他,這樣他就不會再找你聊天了,或者你提醒他趕快寫作業。課間,同學間要謙讓,要寬容些,從小要學會關愛他人,長大後,才能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當他聽到我對班上其他23位同學苦口婆心的教育時,有一次他居然感動的向全體同學道了一聲:“對不起。”此外,我與家長經常密切溝通,儘量從家庭、學校兩方面統一思想,共同教育孩子。
2、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這位特殊的學生。
教師不能把學生看成是一成不變的。要研究學生現實的認識水平、思想水平、經驗水平,而不能簡單地以自己的思想、感情、認識來要求有看待學生的思想、感情和認識。“天生其人必有材,天生其材必有用。”每一個學生都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每一個學生都有各種發展的可能性。學生的自主發展並非齊頭並進整齊劃一,而是各具特色爭奇鬥豔。學生身心發展水平之間的差異表現是多方面的。每個人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不可能以同樣的速度,以同樣的方式達到相同的終點。面對差異,在承認和正視的基礎上,我們要以更為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為各種人才的成長打好基礎,提供條件,使差異成為一種寶貴的教育資源。
3、因材施教,針對個別差異進行教育。
教師應該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深人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內心世界,有的放矢地、有計劃地進行教育,設法為他們搭建成長的平臺。
在對羅崢的教育上我採用了與其他同學不同的教育方法,作業留法上制定了寫好、寫對的標準。不要求數量,但要質量。制定此標準後,他基本能按時完成作業了,字跡也較為工整了。此外,我還注意及時表揚,利用板報表揚,給家長髮報喜簡訊表揚,物質獎勵等形式,調動他和家長的積極性,使孩子感到“我能行”,家長感到老師很關注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能成材。
透過一段時間的教育,班上的學生髮生了顯著的變化。羅崢上課專心學習的時間長了,一些不良的禮儀習慣有了顯著的改觀。同學間知道互相謙讓,互相幫助。家長也改變了對老師和同學的看法。看著他我真的覺得孩子的教育對於一個老師來講是多麼的奇妙,是一門藝術。
一代先聖孔子在兩千年前就教誨我們:仁者愛人。泰戈爾也曾嘆道: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美。我們作為教育者要愛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愛他們極大的可塑性,愛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愛他們成長中的一點一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