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觀念的斷裂與融合分析
一、研究的問題
1.研究現狀
國內外學者大都認為,教師的教學觀念是教師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關於教學的比較穩定的看法、認識、觀點或思想。研究者指出,教師的教學觀念包括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為成分;教學觀念具有個體性、內隱性、情感性、情境性和實踐性等主要特徵。教師教學觀念有以下幾種存在形態:1)可以意識與表達,也能夠付諸實踐;2)可以意識與表達,但不能付諸實踐;3)不能意識與表達,但能夠付諸實踐。其中,第三種教學觀念對教學實踐具有重大指導作用。這種內隱的教學觀念主要是教師在個人特定文化背景和長期的教學生活與經歷中逐漸形成的,它類似於某種教育理論但又不具備理論的科學性,常常以一種神秘形式對教師的教學產生重要影響,然而,教師卻常常對之習焉不察。教學行為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外顯的操作方式。研究者發現,要想正確解釋所收集到的教學行為資訊,就必須瞭解教師的教學觀念。至於觀念與行為之間的關係問題,人們普遍認為教學觀念決定教學行為,諸多的研究也顯示了教學觀念確實影響著教學行為。進一步的研究表明,教師口頭表露的是一種教學觀念,但是支配其教學行為的往往卻是另一種內隱的教學觀念。這種支配教學行為的內隱的教學觀念與外顯的教學觀念的不一致性,有研究者稱之為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教學行為的“斷裂”。
2.問題提出
實習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在其內在的教學觀念指導下進行的。由於實習教師從學習者的角色轉變為教導者的角色是一個巨大的變化,其教學觀念也會因之發生變化。已有的研究表明,對於實習教師而言,支配其行為的教學觀念是從理論觀念形態和理想觀念形態進入到真實的學校教學情境後,再演變為慣常的觀念形態的,這期間發生了劇烈的震顫。當實習教師最初完成教學任務時,嚴酷的課堂生活使實習教師在大學教育培訓中形成的教育理想剎那間崩潰。相關研究表明,面臨真實的教學環境,面對陌生的學生和實習學校的指導老師,實習教師經歷了由反差到適應、再到轉變的過程。進一步來說,本研究的問題就是實習教師的教學觀念在實習過程中經歷怎樣的變化,與以往研究關注實習教師教學觀念發生的結果不同,本研究更多地關注實習教師觀念變化的過程。
二、研究方法
1.選擇研究方法
用量化研究的方法,可以從普遍的、宏觀的和一般的角度來探索實習教師教學觀念的現狀以及教學行為的機率性變化結果,但是卻無法深度闡釋在教育實習過程中,實習教師的教學觀念經歷著怎樣的過程、發生怎樣的嬗變的。同為實證研究,與量化研究方法相比,質性研究方法恰恰可以就事件、過程和意義從微觀的角度以靈活的、演變的、比較寬泛的研究設計,對實習教師這一個體進行細緻的、動態的和深入的描述和分析。
2.確定探究物件
研究物件是我的一名學生。出於研究倫理的考慮,將其真名隱去,化名為趙小軍①。趙小軍曾經參加過學院的演講比賽,口才很好,他在教學技能訓練中表現較突出,在全國大學生物理教學技能大賽中曾榮獲一等獎。
我給趙小軍所在的班上過“教育統計與測評”、“物理教學技能訓練”、“物理教學藝術研究”三門課程。他是班裡的學習委員,我們之間有較多的交流。他對自己有這樣的評價:“我的性格大方活潑開朗,我的愛好廣泛,喜歡上網查資料,愛打羽毛球和籃球,還喜歡下象棋等,脾氣較好,喜歡交朋友。”在他成為我的研究物件之前,我們就班級事務有過多次交流,我們是熟悉的,彼此相互信任,這為我們深入交流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我是他所在實習小組的帶隊教師,他的教育實習生活,是在我的“領導”之下的,
3.進入研究現場
作為研究者的我,曾經在一所中學當過5年物理老師,2007年碩士畢業後,來到現在的大學,並連續4年指導物理學專業師範生的教育實習工作。在和4屆學生共同參加教育實習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實習作為師範生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對於學生教學技能的發展和教學觀念的轉變的確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趙小軍這個小組的實習時間為一個學期,從8月末進入實習學校,到第二年元月上旬離開學校。我是趙小軍他們這一實習小組的帶隊老師,他是小組的組長,我們常常在一起談論實習小組的情況,這為我的研究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在這次實習中,趙小軍除了給初二年級的學生上物理課外,還兼任初二(4)班的實習班主任,配合原班主任開展工作。另外,實習學校還為每位實習教師配有指導老師。
我收集資料的方式主要有:課堂觀察、深度訪談和作品分析等。我完成了10節正課(即在上午和下午教學時間內上的課,不包括下午自習課和晚自習課)的聽課,詳細地做了教室觀察記錄和聽課記錄,完成了4節習題課聽課記錄,3節試卷講評課的聽課。每次聽課後,我們都會交流上課的心得。利用課餘時間我做了7次較為深入的訪談,對他的指導教師做了3次訪談,對他所任課班級的學生做了3次訪談。按照學院對教育實習工作的佈置,要求實習小組同學每天完成一篇實習日誌,在研究的後期,我對他的這些實習日誌進行了深入的作品分析。除此之外,我還調閱了他寫的4篇相關的論文作業。
三、研究過程
事例1我心目中理想的中學物理教師
在參加教育實習前,我調閱了趙小軍寫的一篇論文作業,題目是:我心目中理想的中學物理教師。在這篇作業中,他勾勒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中學物理教師的形象:
我心目中理想的中學物理教師,應言行端正,對待學生一視同仁,不放棄差生;喜歡讀書,樂於思考,能將複雜的物理現象解釋得明明白白;是個有上進心的人,應該具有鑽研精神和超前意識;能採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
多數師範生對於未來職業都有自己的構想,這種構想就是他的某種教學觀念。這種觀念是以一種理想的形態展示出來的。對於師範生來說,理想的教師形象是怎樣被勾畫出來的?在與趙小軍的交談中,他說:“我的高中物理教師就和文章中寫的差不多。”由此可以初步斷定,趙小軍的高中物理老師對他心目中理想教師形象的勾勒有很大的影響。中學時代物理老師的教學情境潛移默化地內化為他的教學觀念,而這些觀念,如果不經反思,是很難被輕易察覺的`。
但是為什麼會“差不多”?僅僅是一個模糊用語嗎?在他的心目中,理想的中學物理老師應該風趣、幽默,“應具有鑽研精神和超前意識”,這些理想元素應該摻入了他在大學裡學過的教學理論。因此,可以認為他的理想的教學觀念是一種基於以往的內隱的經驗和大學外顯的學習結果的複合體。當然,根據我的經驗,這樣的“理想”物理教師可遇而不可求,他的這些應然的、理想的教學觀念,將很快面臨嚴酷的教學現實的檢驗。
事例2我要把這些理論運用到教學中
2010年8月下旬,趙小軍所在的實習小組前往實習學校進行教育實習。據我所知,這所學校是本縣最好的初中。來到這所陌生的學校,同實習小組的其他同學一樣,趙小軍對教育實習充滿了期待,他在實習日誌中寫道:
明天就要開始教育實習了,心裡很興奮。現在的中學生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怎樣開始第一節課?我已經學了不少物理教學理論,我要把這些理論運用到教學中。
在和趙小軍交談的過程中,我明顯地感受到他認為自己在大學所學的教學理論是有用的。在很多師範生看來,教學理論正如燈塔給黑夜中航行的人以指示一樣,它給教育實踐者以指引。這也是我們進行教師教育課程設計的前提假設:先進的教學理論,會有效地指導未來教師的教學活動。在進行課前試講時,我看過了他寫的教學設計,他試圖將大學課堂上學過的現代教學理論融入課堂教學中。但是,以我的判斷,這種融人多少有些牽強。對於他們這些實習教師,試講時基於某種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設計,大多是空對空,容易流於形式。但是,不管怎樣,他相信教學理論的有用性,儘管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關係遠非他想的那樣簡單。
事例3 為什麼劉老師對自己教學的不足視而不見
趙小軍所在的備課小組的指導老師是物理教研組的組長劉老師。實習開始後的第一週,劉老師為大家上了一節示範課。課餘,趙小軍與我交流了他的聽課感受。
劉老師講課的思路非常清晰,對教材內容非常熟悉,舉的例子很恰當。教學環節的過度很自然,前後銜接也很緊湊,進度很快。但是,不知為什麼他只提問前面幾排同學?對於學生的回答,只是簡單的答覆“對”和“錯”,不做過多的解釋,也很少對學生講鼓勵的話。他的課和學生的互動少,課堂上大部分時間是他一個人在講。
課下,我鼓足了勇氣,試探著問劉老師,為什麼課堂上不多提問學生?他說,教學時間太緊了,如果提問學生,教學內容就完成不了。另外,班裡學生的座位是按照成績排定的,我透過他們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判斷出他們對這節課內容的掌握情況。看起來,劉老師認為自己的做法並無不妥,我也就沒再問下去。
在趙小軍看來,劉老師的教學存在著兩個明顯的不足:一是師生的交流太少,缺少和學生的互動;二是以教師為中心,“一言堂”現象嚴重。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提倡對話教學,是現代教學理念所倡導的,看來趙小軍已經有所領悟。“一言堂”是很多教育理論工作者批判的教學方式。課下我瞭解到,劉老師有15年的中學教齡,是物理教研組的組長,是學校的教學骨幹,他帶的班級的物理成績一直排在同行前面。劉老師對他的教學中的這兩個明顯的不足視而不見,習而不察,這使趙小軍感到困惑,是自己的教學觀念錯了嗎?他告訴我,無論如何,他還是打算在自己上課時,改變劉老師的做法,多提問學生,給學生髮言的機會。
另外,在這個教學事件中,我發現趙小軍是在用一種並未經過自身教學實踐的教學觀念來評判劉老師的教學,而劉老師則是用多年的、成熟的教學經驗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所以,對於同一個教學事件,趙小軍會感到困惑,而劉老師則視而不見,習以為常。
事例4我開始有些緊張,慢慢放開了
教育實習的第一次課總是難忘的。他在教育日誌中寫道:
站在講臺上,開始有些緊張,我故作鎮靜,抬起頭掃視了一下全班,我看到了一雙雙渴望的、好奇的眼睛,我的心馬上靜了下來。透過課前準備的一個實驗,我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慢慢放開了。我儘可能多地提問學生,我們在課堂上配合得很好,課堂氣氛很活躍,一節課講得很快,感覺只講了幾分鐘就下課了。沒想到自己會做得這麼好!我堅信,只要努力沒有做不好的事情。當聽到同組同學說,你講得很好,我心裡真的很高興,這就是我努力的結果。
實習教師的第一次課都會遇到角色轉變問題。儘管在課前的試講中,指導老師都會一再強除錯講同學要把自己當成老師,把下面聽課的你的同學當成你的學生,然而,假的就是假的,試講學生無法完全做到把自己看做是“老師”。正是在職業生涯的第一次授課中,在這種真實的、具體的課堂環境中,趙小軍實現了由學生角色向教師角色的轉變。儘管這種教師角色,其實還是“學生老師”,但畢竟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在教師節後,這種角色轉變帶來了更多的是責任。他不止一次地給我描述他第一次上課時和學生眼光對視的感受。他說:“你只要和學生的眼光相接觸,你就感到自己是個真正的老師,你就有責任上好這節課。”在角色轉變中,趙小軍的教學觀念與教學實踐有了初次的和稚嫩的交融。
我隨堂聽了他第一堂課。儘管在全國大賽中獲過大獎,教學技能比較紮實,我還是感覺到,趙小軍在開始時顯得略有些緊張,他在課堂上的確能放得開,教態很自然,和學生互動
也很多,課堂氣氛很活躍,但是,我也不知道課堂氣氛的活躍,到底是由於學生對於新老師的好奇,還是他們真的理解了教學內容。
實際上,趙小軍對教學效果的判斷過於樂觀,第二天的日誌中,他記錄了批改作業的心情:
今天學生將我昨天佈置的作業交上來,我批改了第一份作業,然而,學生做作業的情況卻讓我大跌眼鏡,我認為全班同學都應該會做的題目,結果只有不到2/3的學生做對了,還有七八個學生對錯都一樣,明顯是相互照抄的。這是怎麼回事呢?這些內容我都在課堂上講了呀!
這次“作業事件”使趙小軍感到震撼,也使他困惑。後面幾次課班裡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也不好,這使得他漸漸有些失落,也使他從以前某種虛幻的、飄渺的教學理想境地中墜落到真實的、客觀的和活生生的教學現實中。“作業事件”使他意識到,教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學生並非都能掌握。在和學生談話後,他對自己的教學效果有了更客觀和更清醒的認識。“下次備課時不能光考慮課本知識,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還要從教學方法上面多考慮”,這是趙小軍想出的解決辦法。
四、研究結論
透過一位實習教師近半年教學生活的描述,我們從中看到一個物理實習教師複雜而又艱難的成長曆程。角色的改變,隨之帶來的教學觀念的變化,這一點已經被相關研究所印證。研究中我們發現,在真實的教學環境下,實習教師的教學觀念的變化大體由“以學生為中心”的、理想的教學觀念變為“以教師為中心”的、現實的教學觀念。他們頭腦中存有大學課程中領悟到的、沒有在現實中實踐的理想的教學觀念。這種理想的教學觀念
體現在強調師生互動而非教師主宰課堂,強調幫助學生理解知識而非灌輸知識,強調發展學生能力而非應付考試。但是,一旦這些理想的教學觀念與現實的教學情境相遇,便不斷受到現實的衝擊,一次又一次的衝擊後,他們心目中理想的教學觀念一點點消退,反差與震顫後,就融合到“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念為主流的教學現實中。從懷著改良教學現實的夢想出發,到趨於保守、適應當前教學現實結束,這一點也被一些研究證實,但我們認為,這並不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結束,而是實習教師必經的一段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