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初中聽《最大的書》有感

初中聽《最大的書》有感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大家好

首先做為一名普通的教師,我很慶幸能不走出家門就聽到這樣一堂優秀的課,能不舟車勞頓就參加一次這樣的教學研究,我想這就是網路化教研給我們帶來的便利。

下面我就針對謝善英老師剛剛執教的《最大的書》談談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俗話說,“不見其人,先聞其聲”,當謝老師那委婉動聽的聲音在我們耳際響起的那一刻,我想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了謝老師那富有“美”的語言。她的語言不僅美在那動聽的聲音,更是美在那動聽聲音中所體現的教學藝術,如在課堂上,當她聽到一個孩子在回答“叔叔”講了哪些話時,她抓住孩子回答問題的條理性,隨即表揚孩子回答問題有條理;又如在教學寫字時,謝老師想讓孩子們能擁有一個正確的姿勢去書寫,就抓住一個坐得特別端正的孩子,說:“你坐的樣子真好,看上去人真帥。”謝老師正是透過這樣富有教學藝術的言語對學生循循善誘,透過這樣富有教學藝術的言語將教學環節逐步深入,每一個過渡語,每一次生成後的引領,每一句回答後的評價,無痕自然,渾然天成。整節課下來,我們可以看到在她那富有美的語言的引領下,孩子們包括我們都很好地實現了在與文字對話的同時更進行了一次語言的提高,我想,長久以來,孩子們在這樣潛移默化的美的語言的引領下得到將不僅僅是一節課,一個40分鐘所帶來的東西那麼簡單。

同時,我們每個教學過低年級的老師都知道《最大的書》這是一篇普通的',沒有什麼美麗詞藻,優美句式的文章,謝老師能從普通中抓重點,從平凡中挖主要,抓住文中川川與叔叔的對話,樸實而紮實地展開多種形式的朗讀,自己讀,同桌讀,師生對話讀,集體合作讀,讀好對話中的每一句,每次讀都有每次讀的訓練目的,每次讀都有每次讀的目標,在讀好對話的同時又感悟好文字中所承載的點滴知識,以讀為本,讀悟結合,書聲琅琅之間,體現了語文最基本的“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同時這樣的朗讀又不僅僅是泛泛之讀,純粹地為讀這種形式而讀,讀而有味,讀而有價值,所以說,整堂課無論是老師的聲音,還是孩子們的聲音,在讓我們在感受一種聽覺享受的同時更是看到了一個完美的課堂,一組完美的師生。

其次,謝老師的課堂充滿了對學生一種質疑品質的培養。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我們往往會提出要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包括在聽到很多課的同時,我們都會看到一個個質疑環節的營造,然後我們更多的是看到老師對質疑這個形式的注重卻忽視了質疑能力的真正培養。而謝老師的整堂課,首先從一張“岩石”的圖片入手,並將其稱之為“書”甚至為最大的“書”,從而造成學生對在生活中,在頭腦中已擁有的“書”的概念的矛盾,從而引起孩子們對“書”這個認知的衝突,進而讓學生在一片質疑中去展開對文字的閱讀,在閱讀中解答這個疑惑,並在閱讀中進一步地產生新的質疑,再一次地圍繞著新疑問進行新的探究,新的解答。

整堂課,孩子們的思維都得到了很好的訓練,實現了一種發自內需的需求,是因為需要才讀,是因為讀而獲得思考,是因為思考而再讀,自始自終,都體現了一種質疑解疑良好品質的塑造和培養,然而當我們再此回過頭看看文字《最大的書》時,我們又會發現,這其實是與文字中的川川那“刨根問底,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品質是相互呼應的,這也實現了一種語文來自生活,用之生活,語文的一個人文的培養。

謝老師的課堂與其說是給我帶來了許多感悟之外,其實更多的是帶給了我怎麼樣去上好一節低段語文課的思考,在我們平時的教研活動中,我們往往也會產生這樣的疑惑,低年級的語文課,到底怎麼樣處理好識字和閱讀的關係,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最需要擁有的是什麼,而面對象《最大的書》這樣一篇既沒有生動情節,又沒有什麼美麗詞彙,帶著點點科普知識的文章,我們又該怎麼樣去把握。

今天透過謝老師的課,我覺得這都給我們帶來了或多或少的啟發,正如謝老師自身所說的,我們課堂,我們的公開課教學,都有沒有想過什麼教學主題,有沒有思考過什麼教學原則,我們的朗讀有沒有實現在情景中朗讀,這都給了我們深深的思考。

謝老師紮實和語文字質的把握,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我想,我們的語文課堂,精彩之中更應體現的是語文字質的培養,透過課堂我們應引領孩子去獲得的也應該是最本質的東西,應該是姓語名文的東西,而面對本文我們應該去挖掘的,靠著一雙眼睛去啟發的都應該是實在的。我們的教研活動,也應脫離那純粹地為了精彩的尋求和為了美麗的展現,更應尋思地是熱鬧非凡之下留下的是什麼,精彩之下有什麼。

最後我想說,每個人,無論他是一個剛剛踏入教學生涯的新教師也好,還是一個身經百戰,擁有無數教學經驗的老教師也罷,同樣的一節課,同樣的一次活動,或多或少都會擁有屬於他自己的收穫和見解,所以說,今天我只是在各位老師和專家面前魯門弄斧,談了談自己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和見解,如有不當之處,盡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