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裡的人》六年級美術上冊教學反思
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屬於工藝製作,是學生比較喜歡的課程內容,本課透過表現經典故事裡的人物,讓學生掌握立體人物造型的技巧,嘗試表現人物外貌和肢體動作特點。由於本課是立體造型,特別是六年級學生具象表象的繪畫思維對錶現泥塑有所抑制,學生會覺得自己製作出來的人物太粗糙,太不像想要表現的人物,作業預期和實際效果的巨大差異是學生覺得有製作有難度。
在教學過程中,先複習了有關泥塑的豐富的基本製作方法,在欣賞藝術家的作品中,讓學生思考這些泥塑生動在哪裡,從而分析出人物表達的形體、動作、表情(五官)的特徵,讓學生明白只有對上面幾方面的特徵有所表現,那塑造的人物才能生動。在欣賞過程中,同一人物的不同藝術家泥塑作品的欣賞,使學生明確表現人物“更像”的方法,讓學生建立抓“特徵”的思維意識,只要表現特徵,那麼人物自然就“像”。藝術家的作品是那樣的細緻,那是長期作業的結果,在給學生觀看藝術家製作泥塑的過程,那學生就會明白,在精緻的泥塑作品都是從一塊泥透過不斷加工慢慢成形,最後才變得精緻,所以我們一節課時間雖然製作的人物顯粗糙,但同時也顯得更加率真。
在把握人物特徵的教學環節,通過幾對人物照片的對比,學生都能明確人物在體型。動作、表情(五官)特徵,在學會把握人物特徵後,教師示範製作怪物史瑞克,同時在製作不同部分時有意識的和奧特曼做形的對比,給學生慢慢呈現怪物史瑞克各方面的特徵,詳實的示範、對比分析,使學生能明確泥塑的製作步驟以及特徵表現上的技巧,真實的.過程給學生莫大的鼓舞與自信。
在人物比例的把握上,則採用先捏製基本形體後加工的方法,同時情調形的圓柱立體感,以避免學生製作的人物單薄無法站立,因為有繪畫方面的經驗,學生基本能製作出比例較協調的基本人形,泥任意的變形給動作表現上給學生廣闊的空間,除了手。腳的動作,身體的姿勢的變化尤為重要,有了腰部、頭部的姿態,人物才能分外生動、形象。
在學生作業效果看,學生都能有意識的表現人物各方面的特徵,但在製作上還是缺乏一定的信心,學生往往會被約束在區域性的細節的表現上,整體的表現意識需要教學中適當滲透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