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數學課堂真諦的小學數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2014年10月14日到17日我在z參加了“z省小學數學研討會”。會議期間觀摩了13節地市優質課,聆聽了數學泰斗曹培英先生對新課標“十個核心詞”的解讀,最後學習了z省教研員z先生對前面數學課堂教學的分析與點評。專家的話給我的心靈很大震撼。2001年新課程實施以來,至今已有十二載,課改在磕磕絆絆中迂迴上升。無論是教師的理念還是教學方法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在這13節課中,集中體現了兩點: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和一切從學生的需要出發。這不僅是緊扣新課標的目標,也恰恰代表了當前數學課堂發展的方向。下面根據曹培英先生對新課標的解讀結合我的教學例項,重新認識小學數學中關於“數感”和“符號意識” 的教學真諦:
一、關於數感。
很多老師對數感的教學存在偏差。例如:我們在教學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教學情境:
(1)先估再數,看誰估的準?
“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估豆子:出現一堆豆子讓學生想辦法估一估大約有多少粒?
“教學1000以內數的'認識”時估紙:給出一摞A4紙,讓學生估一估大約有多少張?這不是在培養學生的數感,而是在培養學生的穿透力、特異功能,連數學家都做不到的事情小學生怎麼能做到?
(2)加強應用,培養現實的數感。
在教學整萬數的認識時,有的老師給出一大摞人民幣,讓學生估一估大約有多少錢?如圖:先出現一小摞錢,
再估一堆錢……。
以上都不是在培養學生的數感,而將數感、量感混為一談。簡單、通俗地說,數感就是對於數的感覺與理解,是最樸實的數學素養。請看讀數的例子:
30600, 30060, 30006
三萬零六百 三萬零六十 三萬零六
上面三組數中,前兩個數的零是可以不讀的,而第三組數中的零時必須讀出來的,因為中國人有省略計數單位的習慣。所以說,數感可以數出來、讀出來、算出來、估出來、用出來……
二、關於符號意識
培養符號意識誤區的主要表現:
(1)生活中的符號混同數學符號;
(2)規律的表徵混同符號意識;例如:
紅 綠 紅 綠 紅 綠 ……
1 2 1 2 1 2 ……
○ △ ○ △ ○ △ ……
……這些只是記號,而不是符號。
(3)一概讓學生自創符號。
學生自創符號之後更應瞭解為什麼全人類沿用這些符號?例如“=”的發明者英國學者列科爾德所講“再也沒有比平行而又等長的短線段更確切的相等符號了”。 可見,數學符號如同“象形文字”, 簡潔、生動、形象、傳神。符號本身就具有促進理解,幫助記憶的教學功能。任何教學藝術、任何語言描繪,都相形見絀!
對於小學數學來說: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首先是讓學生親近符號,接受、理解符號!其次是讓學生感悟符號表達的優勢與作用。“優勢”不僅在於“簡潔”、還在於“準確”、“無歧義”,更在於由特殊到一般……這體現了新課標中所提倡的“使用符號可以進行運算和推理,得到的結論具有一般性”
z之行使我真正體會到“人生因思想而精彩,生命因思想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