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春季小學同題閱讀教學研討會上的評課發言

春季小學同題閱讀教學研討會上的評課發言範文

精讀課、略讀課的教學都是閱讀教學,積累·運用中的讀讀背背,閱讀短文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也屬閱讀教學,既然都是閱讀教學,就有其共性的東西;既分作不同的課文型別,又該有其各自鮮明的特殊性。看閱讀教學的課上得好不好,既要看其共性體現得怎麼樣,又必須看個性體現得怎麼樣。

一、閱讀教學的共性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閱讀教學要體現現代教育理念:

1、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一是重視學生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要保證學生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文字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的;二是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三是要正確發揮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

二、各種型別課文的特殊性

(一)精讀課

1、精讀課的特點

(1)教學目標的多樣;(2)教學形式的豐富;(3)學生活動的充分或語文實踐的多樣;(4)文字解讀的深入。

2、精讀課的教學

(1)繼續加強詞句訓練;(2)根據思考·練習安排教學思路;(3)加強朗讀、默讀訓練。

3、精讀的評價:重點評價學生對讀物的綜合理解能力,要重視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造性的理解。根據各學段目標,具體考察學生在詞句理解、整體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現。

(二)略讀課

1、略讀課的特點

(1)教學目標相對集中;(2)語文實踐活動形式和相對單一;(3)教學形式相對單一。

2、略讀課的教學

憑藉課文前的閱讀提示,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著重指導學生把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讀書方法應用於閱讀實踐。

3、略讀的評價:評價略讀,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評價瀏覽能力,重在考察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資訊。

(三)讀讀背背

1、讀讀背背特點。

不求理解,側重記憶。

2、讀讀背背教學特點。

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記憶。

(四)閱讀短文

1、閱讀短文特點

(1)擴充套件閱讀;(2)具有檢測功能。

2、閱讀短文的教學特點

比略讀課還要更放手,提示閱讀要求後讓學生自主讀書,在反饋中適當指導。

三、課文特點:

1、精讀課《桃花心木》是一篇借事喻理的文章,其所在課文組的重點訓練是閱讀要有一定的見解。從種樹人如何給桃花心木苗澆水、這麼澆水的道理,以及作者從中領悟到的育人道理,是文字內在的意義。引導學生髮表閱讀見解,是本文學習指導的重點要求。

2、略讀課《烏塔》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其所在課文組的重點訓練也是閱讀要有一定的見解。從十四歲烏塔一個人獨自遊歷歐洲的經歷中以及她對這件事的見解中,感受西方兒童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識,是文字內在的意義。引導學生髮表閱讀見解,是本文學習指導的重點要求。在對課文文字意義的把握上,閱讀提示只要求想想課文寫了一些什麼事,對這些事有什麼看法,並未要求對文字意義進行深究,也未要求探究重點詞句意思,未要求進行人物評價,未要求語言積累。

四、十冊第二組訓練重點:

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只要是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得出來的見解,不管和課文(老師、同學、其他人)是否一樣,都是學生自己的見解。

五、對八節課的教學評八節課的教學評點如下:

八節課都是在沒有提前熟悉所借的班級上的,可都上得比較順利,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反映了實小學生較高的素質;課的教學層次清楚,重點突出,而且較好得體現了課文型別特點,體現了老師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比較嫻熟的教學藝術。

1、精讀課的教學

易老師的教學思路是:第一課時:創設情景、匯入新課初讀課文質疑問難指導寫字;第二課時:複習匯入感悟道理(感知事實、明白道理)創設情景、表達閱讀。

林老師的教學思路是:第一課時:揭示課題、介紹桃花心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研讀課文、體會用心(提出研讀問題、感悟種樹人的用心);第二課時:積累詞語→概述複習→再研讀課文→感悟哲理→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兩個老師的課都在努力實踐新課標,努力體現大修訂教材的特點,都非常重視讀書實踐,都關注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都重視多媒體的運用。在教材處理與教學策略、方法的運用上,又各具特點。

從教學內容上看:

易老師的課以文字意義的理解為主,和課堂上作寫字的指導。林愛花老師的課既關注文字意義的理解,又注意擴充套件延伸,課前講《夏令營裡的較量》,課中有作適當的聯絡,課後作業增加了一篇閱讀短文。兩個課時的教學內容的分配也不一樣,前者第一課時沒有要求深入探究課文的思想內容,後者作了一定的安排。前者教學中初讀充分,體現循序漸進,後者體現對研讀專題的著力探究。

從教學策略與方法上看:

兩個老師都非常明確本文借事喻理的特點,都非常明確本文教學重點、難點的所在,在突破重點、難點方法採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方法。

易老師採用的是:(1)循路法,即從語言文字入手,感知作者認識的變化,跟作者一起感知種樹人澆水的事實,聆聽澆水的道理,跟作者一起聯想育人的道理,從而明白本文所要闡發的道理;(2)表達閱讀法,易老師在課的結束前,創設假如作者來到你們中間,你會對他說什麼的情境,引導學生表達閱讀的感受。

林老師採用的方法是:(1)專題研究法,抓住重點詞語不確定確定研讀專題,圍繞不確定這個詞語體會作者是怎樣明白種樹人那樣澆水的用心,又是怎樣從種樹這件事懂得育人的道理的;(2)擴充套件閱讀法,選用的短文《懶老師》,文旨也是培養自主能力,要求學生把學習《桃花心木》的讀書方法遷移到《懶老師》的學習上來。

兩位老師的課體現不同的教學風格,易老師運用常規教學法,舊瓶裝新酒,舊瓶指的是傳統的教學理論。葉聖陶老先生有句名言,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沿著作者思路一步步地去探索作者的思路和文字的意義。新酒即新教材、新理念,在新理念指導下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這是與時俱進。在易老師的課中,學生自主學習充分,感情朗讀充分,幾次合作學習有效。教學中,易老師指導學生聯絡生活經驗理解關鍵詞語不確定獨立自主的詞義,效果相當好。要是語重心長、生機勃勃、優雅等詞語能隨文指導學生理解,詞語教學會顯得更加到位。林老師的詞語教學,幾關注關鍵詞,還重視其他生詞的教學,要是關鍵詞不確定的教學不是由老師例舉極端的例子而是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經驗理解,這方面會做得更好。兩節課林老師力圖體現研究性學習方法,研究性學習法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關注過程。由於是借班上課,又不能提前熟悉班級,在體現自主研讀方面放得不開,很像抓住關鍵、輻射全篇的另一種常規教學法的課,老師牽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學生研讀過程體現不充分。抓住關鍵、輻射全篇教學法的運用,要特別注意環節的銜接與過渡,否則會由於跳躍性比較大而顯得教學層次不夠清晰。研究性學習法在我國明確地提出來也才幾年,在小學尚未有成熟的經驗,特別是在小學的語文的課堂上的研究學習,還有待深入的探索與實踐。力求指導學生研讀,體現了老師大膽的探索精神,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在教學中,我們既要重視傳統教學方法的與時俱進,又要不乏對新教法的探索。

2、略讀課的教學

兩位老師分別上《烏塔》。蘇老師的教學思路是:自讀課文、捕捉資訊→朗讀課文、探究資訊→個性閱讀、升級資訊→拓展延伸、運用資訊。陳老師的教學思路是:激情匯入、明確要求→初讀課文、瞭解內容→再讀課文、交流感受→三讀課文、質疑解疑→總結延伸、佈置作業。

兩位老師的教學都能較好地體現閱讀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大意,即抓住課文寫的幾件事;都能較好地體現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如何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課文閱讀提示中提示的是想想課文寫的幾件事,談談自己的看法。教學中在一一梳理出課文所寫的事以後,再就所寫的事情談看法,然後或者是引導學生歸納烏塔的特點,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可以向烏塔學習什麼;或者是引導學生思考:一個人獨自出遊,應備怎樣的能力,進而引導討論像烏塔那樣年紀的`少年,可不可以獨自出遊?教學中似乎適宜就一個論題深入討論,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問題單一,討論也易深入。不過陳老師的教學也是可行的,先探討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然後討論像烏塔那樣年紀的少年可不可以獨自出遊,兩個問題的結合也比較自然。蘇老師放的比較開,個性化的閱讀體現比較充分。

本文所寫的事比較散,要抓住課文寫烏塔的幾件事是不容易的,因此,在引導學生默讀,篩選主要資訊方面應多花一些時間。感情朗讀本文未做要求,如果多花一些時間篩選主要資訊回更符合本課的教學要求。此外,篩選的資訊不應該是零星的,應引導學生整理,使之系統化。此外,陳老師的課如果課堂氣氛活躍些,教學效果會更好。

3、讀讀背背和閱讀短文的教學

兩個老師上積累·運用二的第一題和第二題。

積累·運用二的讀讀背背安排讀背五句我國古代有關學習的格言,透過反覆誦讀達到背誦目的是本題教學重點。閱讀短文《鵬程萬里》教學重點之一完成練習1,二是理解鵬程萬里成語意思。謝老師的教學思路是:讀讀背背的教學:1、導語引入、揭示課題→初讀→品讀→熟讀→在情景中運用→總結→延伸;短文的教學:初讀短文→瞭解大意→細讀短文、有所感悟(質疑問難)→聯絡實際,深入感悟(聯絡課文感悟、聯絡課文對比、聯絡生活昇華)→激勵延伸、總結全課。

傅老師的教學思路是:讀讀背背的教學:啟發讀活→比賽激趣→匯入課題→自由朗讀格言、體會句子意思→檢查學生朗讀情況→指名說說對格言的理解→學生識記格言→檢查識記情況→讀體會、引方法→在情景中運用;短文的教學:匯入→自由讀文→指名讀、正音→指出合作學習要求,提示閱讀方法→彙報學習收穫→在情景中運用。

在教學內容上,教學讀讀背背,都重視對讀讀背背中的格言的熟記和一定程度上的句義的感知;教學短文都能圍繞練習進行。

在教學策略方法上,讀讀背背部分,都重視興趣的激發和避免單純的枯燥的讀、背,都重視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運用格言,積累的目的是運用,在情境中運用能強化積累。謝老師的情境創設和相關的名句聯絡更為緊密,更容易引起學生對相關格言的聯想。短文的教學,也都重視在情景中運用鵬程萬里這一成語,巧妙地讓學生理解鵬程萬里的意思。大鵬為什麼要飛到九萬里之外是理解的難點,謝老師指導學生聯絡王之煥《登鸛雀樓》中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詩句,使學生比較順利地突破短文理解上的難點,但在突破難點之後沒在展開。傅老師用畫面情境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難點突破後多側面的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鵬是一種什麼鳥,雖然不是理解的難點,但是教學的一個重點,體現主要資訊的篩選,要注意答題的完整性,指導自主學習時老師應做要求的提示,反饋時要引導學生整理、歸納。傅老師注意到了這一點。

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謝老師剩了五分鐘,如果把這些時間分到格言的誦讀和短文資訊的篩選上,或短文練習1後半題的發表見解上,效果也會更好。

短文具有檢測功能,既然是檢測,應以獨立學習為主,而不能以合作學習為主,也不宜一老師的導為主。這是在今後教學中應該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