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圖形影象/多媒體

多媒體教學的侷限性及使用技巧論文

多媒體教學的侷限性及使用技巧論文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如何把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來充分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教育工作者積極探索和實踐的重要課題。多媒體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將文字、聲音、影象、影片、動畫等多種傳播媒介靈活地組合在一起,使教學內容更形象、更生動、更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增強了教學的感染力,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覺等感官協同作用,共同參與認識和學習,避免了教師大量書寫、畫圖的麻煩,節約了時間,加大了課堂資訊量,提高了課堂效率。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運用中的侷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

一、多媒體教學的侷限性

(一)多媒體教學容易演變成多媒體放映

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有的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從引入新課到講授內容,從舉例、總結到課後練習,均投影在螢幕上,課件成了電子化的板書。上完一節課,學生不用翻開教材,課本上的一切內容均在螢幕上顯示,只是把課本放大給學生看。教師坐在電腦前動動滑鼠、敲敲鍵盤,成了“放映員”,學生整堂課都面對著螢幕,把原來低速的“人灌”變成高速的“機灌”。有的教師雖然也會在課件的基礎上加上輔助性的講授,但也幾乎成了課件這部電影裡的旁白。

(二)多媒體教學過程與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是矛盾的

因為課件是事先設計好的,主要內容是教師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以演示的形式呈現。受計算機技術的熟練程度和課堂時間有效利用的限制,課件極少在課堂上修改,教學思路就要按課件來進行,學生只能按照教師固定的思路來思考問題和學習知識。也就是說,教師事先設計好了一個從起點到終點的嚴密軌跡,學生只能沿著這個軌跡走。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也妨礙了教師根據不同班次學生聽課情況來變更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做到因材施教。

(三)多媒體教學限制了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

多媒體的演示速度比人工書寫的速度快很多,在多媒體課上,學生看得多、聽得多,沒有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和空間,只強調過多的外部刺激,學生收效甚微,更談不上能力的培養,久而久之,降低了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於課件都偏向直觀形象化,會降低學生的思維水平,限制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生腦子中記住了美麗的畫面、有趣的特效,對課堂重要知識、重要內容反而容易忽視。

(四)多媒體教學不利於學生記憶和做筆記

課件的上下頁或者相關頁面不能同時呈現在螢幕上,畫面停留時間短,教學內容消失快,學生對概念性、識記性的知識很容易忘記,使記憶難度加大,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和疲憊感。因而,學生記憶效果反而不如傳統教學中黑板的板書。黑板板書能使重要的內容一直停留在黑板上,長時間強化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另外,學生在課堂上做筆記一方面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課後還可以按照筆記及時複習和總結,但多媒體教學將大量文字搬到螢幕上,又採取放映的方式演示,為了加強放映效果,多媒體教室都拉著窗簾,光線較暗,學生從速度上和條件上都不可能做筆記。更應該注意的是,有的學生一旦因為偶爾走神開小差,一步跟不上就只能放棄本次課的學習,或者乾脆一上課就做小動作、玩手機、聊天甚至睡覺。教師坐在電腦前點選滑鼠、敲打鍵盤和描述課件內容,無法顧及學生的反應,更談不上透過面部表情、身體語言、手勢來與學生交流和探討。師生之間的互動性降低,學生會產生一種脫離感,不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五)多媒體教學會使學生產生視覺和聽覺疲勞

一節課裡面,電腦和投影儀不停地工作,教師、學生被課件牽著鼻子走,這無疑加快了課堂的教學節奏,學生在較暗環境中長時間注視螢幕,會使眼睛產生疲勞的感覺,耳朵裡整堂課都灌滿了講課的內容,無法達到好的課堂效果。

(六)多媒體教學會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扼殺教師的即興發揮

在課堂上經常會產生一些即時教學資訊,如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反應,學生的提問、教師的靈感等,這些資訊是教學中的動人之處,是最體現教師教學藝術、教學機智和教學魅力的地方,如不及時在課堂上提煉出來是非常可惜的。因為使用了多媒體,把教師輔導課件變成課件輔導教師,缺少了課堂中教師的即興發揮和學生的反饋等精彩環節,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實現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的統一,建構高效課堂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的資訊吸收者,而是資訊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多媒體教學也是一種教學過程,當然應遵循認知規律,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教師應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應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不應該單純只注重教學手段的改革,更要重視現代教育思想、教育目標、教育理論、教育觀念的轉變。那麼如何實現既能保持傳統教學的優點,又能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呢?筆者以自己的教學體會,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把握好多媒體教學使用的“度”

教師必須明確多媒體教學是教學的輔助手段。教師要掌握好“度”,不能在課堂上為了完成任務像放電影一樣不停地把學習內容放出來,這樣是沒有效果的。過多地使用多媒體,會阻礙師生的交流,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都無法得到體現,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足夠的時間理解知識和記錄課堂筆記,學習思路不連貫,不能很好地分清學習的重難點,不便於學生記憶重難點。

(二)依據教學內容和課程,靈活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輔助教學雖然具有先進性和高效性,但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合理使用,才能發揮最佳效果。雖說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具備多媒體的優勢,但數千年來的運用和改進,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形成了獨有的特色,也有著不可替代的精華部分。尤其是一些諸如啟發式、研討式等教學方法,達到了教學互動的良好效果。作為傳統課堂學習象徵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現代教學媒體所無法替代的。黑板即時重現力強,隨寫隨看,可以方便地增刪內容,好的板書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學生抬頭一看,便對本節課的重點一目瞭然。

(三)實現人—機結合優勢互補,最大限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實踐證明,只有將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機結合,才能相得益彰。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可以隨時接受學生的提問,對課堂內容作及時的調整。教師在上課過程中的突發靈感,即興發揮等都需要板書。與資訊化手段基於“人—機”或者“人—機—人”的模式相比,傳統的“人—人”交流方式更有利於教師的教學激情、學術修養的體現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不但保證了言傳教書,且有利於身教育人。學生在課堂上也更希望與教師互動,產生思想上的碰撞。實踐證明,只有將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機結合,才能相得益彰,在教學中切不可一味地追求“高科技”,誤認為不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教師是“老土”,沒有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課就不是一堂好課。我們不能一味地依賴多媒體,授課時應避免總站在多媒體展臺前,不操作機器時要走到學生中去,講課時眼睛注視學生,用心和學生進行交流。企圖用螢幕來代替黑板的所有功能,缺乏板書、演算的做法,是事與願違的。不管什麼課,只要教學媒體運用恰當,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造能力的效果,提高了學習效率,就是一堂好課。傳統教學媒體和現代教學媒體各有利弊,不能片面地看待。充分考慮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特點,再選擇最合適的教學媒體,揚其長,避其短,不同的教學方式有機結合,可以優勢互補,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