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統籌方法的讀後感
讀統籌方法讀後感範文一
華羅庚先生的《統籌方法》這篇文章淺顯易懂,內容中卻蘊含著科學而實用的道理,透過泡茶的例子講述了運用統籌方法帶來的益處,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工作任務。統籌方法不僅是一種安排工作程序的數學方法,也是整合資源、最佳化結構、提高效率的管理方法。
當今統籌方法在社會實踐中運用的範圍很廣,許多事例都體現著人民群眾的智慧,學會運用統籌方法對我們的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都是很有幫助的。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每個人都想得到的。這就需要運用統籌的方法,合理安排時間和事情,達到效率最大化,節約更多的時間。
有些人抱怨事情太多,工作太忙,老感覺時間不夠用,看著人也沒有閒著,但工作成績效果不明顯。如果我們在事前先理清工作思路,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制定一個合理的工作計劃,充分利用時間和資源,少做無用功,那麼結果可能就會大不一樣。比如我們對納稅人申請認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進行下戶調查,可以同時開展日常檢查、戶籍巡查、稅收預測等工作,一次下戶就把能辦的事都辦了,避免重複下戶,節省了自己和納稅人的時間,也節約了車輛資源。
因此我們不僅要學統籌方法,還要用好統籌方法。
讀《統籌方法》讀後感範文二
我初中的時候學過一篇華羅庚的《統籌方法》,他舉了一個早上起床做事情的順序為例,上廁所需要五分鐘、洗漱需要五分鐘、煮雞蛋需要十分鐘,做這些事情的順序應該怎麼安排?如果先上廁所,再洗漱,然後煮雞蛋,總共需要花二十分鐘。如果我們把這些事情“統籌”一下,先把雞蛋放進鍋裡煮,然後去上廁所,再洗漱,這個時候雞蛋也正好煮好了,整個過程只需要十分鐘,節約了一半的時間。
這樣的方法對我們合理安排時間當然很有借鑑意義,但有一個條件:這種利用時間的統籌只有在做那些不需要動腦筋思考的事的時候才能發揮作用。這個道理,我也是後來才明白。
2004年9月7日,當我的第一本書《最高命運》還差最後一章完成的時候,我算計了一下,先聯絡出版社,出版社審查選題差不多需要一週,這樣剩下的一週我正好可以寫完最後一章。如此算是對“統籌方法”的合理應用,應該可以節約不少時間。但是,我錯了。
拿著沒有寫完的書稿,總覺得有點底氣不足,跑了幾家出版社都沒有明確的答覆。等我回過頭來寫最後一章的時候,寫作效率大大降低,覺得完全沒有了狀態,磨磨蹭蹭寫了12天才算勉強寫完,而且質量也不能令我完全滿意。
等我寫完書稿之後我再全力以赴地去聯絡出版:發郵件、打電話、面談,一切都變得十分順利起來,很快就談妥了出版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