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心理學提升管理效率
管理說到底就是心理學運用,離開心理學就沒有管理。不懂心理學沒法研究管理行為,不懂心理學,很難做好管理工作。因為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和個性特徵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管理的物件是人,不瞭解人心人性,不能談管理;不尊重人心人性,做不好管理。
是不是懂得心理學就一定能做好管理?也不盡然。那還得看是否尊重人。我們說過,管理從尊重人開始。管理就是理解人、尊重人、關心人、信任人、幫助人,並按約定的標準激勵人。因此管理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人的心理發生發展規律的運用,就是人的個性特徵形成發展規律的運用。這樣一說,企業不懂心理學的人是不是就得退出管理崗位?答案顯然不是!張國祥老師認為,是人都是半個心理學家,因為每個人都有心理活動、都有個性,都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只要我們認識到人的共性心理和個別差異,我們就能從事管理。如果我們在管理行為中不違背以下原則,我們就能做好管理工作。
一、每個人都有人格和尊嚴,管理從尊重人開始
把人設想的很自覺,管理不一定成功;但把人設想的很壞,則一定會失敗。這世上,講道理的人還是佔多數。只要你從尊重人開始,把道理講清楚,相信被管理的人沒有不支援和配合工作的。這個道理很簡單,勿需多說。張國祥老師文章《管理從尊重人開始》就是經驗總結,朋友們可以查閱分享。
二、每個人都要生存和生活,管理要儘可能滿足人的需求
白居易詩云“賣碳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衫口中食”。想想我們的下屬甚至包括我們自己誰不要生存生活?不論我們有多麼崇高的.理想、偉大的目標,我們都得穿衣吃飯。在人的基本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人是很難有更高追求的。最著名的人類需求分類說就是馬斯洛的需要五層次理論。這五個需求層次依次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歸屬的需要、自我成就的需要。人只有滿足了低層次需求,才能向更高層次邁進。那種動輒罰款、扣工資的做法非常不得人心。不僅不利於管理水平的提高。相反還可能導致員工離心離德,降低工作效率、破壞工作成果。
三、每個人都有情感和情緒,管理要激發熱情、凝聚人心
每個企業都希望員工敬崗愛業,這無可厚非。問題是如何吸引員工敬崗愛業。還有不少企業每天把員工拉到大馬路上唱《感恩的心》,風雨不改。企業不為員工著想,沒有讓員工感動的舉措,員工感從何來?員工對工作崗位充滿了恐懼,時刻擔心罰款或裁員,他又如何做到愛崗?凝聚人心的管理必須遵從人心人性。管理就是要培養員工愛的情感。投桃報李先從企業開始。
人的情緒很容易受環境或他人影響。這既是管理的難點,也是管理的契機。一個管理者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善於察言觀色,發現員工情緒不良,一定要“噓寒問暖”,排除員工苦惱、化解員工憂慮。單個員工情緒不佳,還好解決。如果群體情緒不佳,特別是出臺影響多數人利益的政策或規定時,管理人員一定要慎之又慎,防止對立情緒升級。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壓力增大,企業的情感情緒管理顯得尤其重要。
四、每個人都渴望被認同,管理要給人歸屬感
人是群居動物,心理學研究表明:對人的懲罰最痛苦的不是肉體的折磨,而是把人與世隔絕。人都有歸屬感,都渴望被認同。這無疑給管理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只要企業組織事先制訂好了遊戲規則,並且這套規則得到了多數人的認同、行之有效,它就可以發揮巨大的管理作用。遵守遊戲規則的人可以從組織中獲得更多的報酬、激勵和認同;反之,會受到組織的懲罰和拋棄。管理只要能滿足員工的認同感、歸屬感,事半功倍就成了尋常事。
五、每個人都想出人頭地,管理要給人表演的舞臺
人的上進心與植物林木一樣,都想出人頭地。你看成片的樹木,樹樹爭春、欣欣向榮,一棵比一棵長得高、長得快。在我小時候抱怨沒有哥哥姐姐幫助時,我母親總是說“成林的樹不用磕砍,磕磕砍砍節巴多”。這其實就是說的環境造就人才。企業就是一個聚集眾人的組織,完全可以營造人人成長的空間、提供人人表演的舞臺。其實企業的每一個崗位就是一個舞臺。企業給每一個崗位都提供支援和服務,在每一個崗位員工做出成績來的時候,都給予及時的鼓勵和獎賞,員工就會以更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來,敬崗愛業也就培養教育出來了。
管理並不複雜,尊重人心人性,將心比心,做一個既懂心理學又會管理的人,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