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企業管理

心理因素視角下企業管理研究論文

心理因素視角下企業管理研究論文

一、心理因素對企業管理造成的影響

1、心理因素對企業執行力的影響。必須完善針對目標執行者的遴選,培訓,激勵和考核等措施的監控機制。針對因集體作業的“責任分散”心理所造成的“社會浪費”現象,採取對集體和個人作業績效同時監測的方法,從而喚起責任感提高集體作業的執行力。

2、心理因素對企業文化的影響。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艾德佳沙因(EdgarH.Schein)從三個層次剖析了企業文化的框架:第一層:人工製品,即“外顯文化產品”和“表象層的文化”;第二層:信仰與價值——組織的戰略,目標和哲學;第三層;隱性的假設與價值。企業文化的關鍵在於組織成員的共同觀念和心理因素,在組織內部“理所當然”的得以共享,並隨著組織發展而發展,只有當三個層面構成相對獨立又呈現一致的狀態時,才能真正建立企業文化,而管理者和員工的心理因素則是企業文化建立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3、心理因素在管理者與員工溝通中的重要作用。溝通是管理過程中最為生動和最難以把握的要素之一,因為溝通本身就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的,而溝通中心理因素是決定著溝通是否有效的關鍵因素。例如對會談式溝通來說,能規定會談什麼時候開始嗎?能規定雙方何時進入會談的房間嗎?能規定他們何時進行會談嗎?溝通不是直線式的,而是一種迴圈。溝透過程要比單線式的解釋複雜得多。因此真正的溝通不是單向的資訊流動,也不是像打乒乓球那樣是一種機械的給予與反饋,而是在雙方同時扮演發出者和接受者的資訊迴圈運動。從資訊流動的角度來看,溝通包含行動模型,互動模型,交易模型三種類型。行動模型對接受者是忽視的,互動模型對溝通的連續性過程缺乏足夠的重視,所以只有交易模型才能展現出溝通的真實內涵。溝通是複雜的。溝通並不是一個人在傳送資訊,而是在商討的過程中共同參與的。因此,在溝通的過程中,管理者和員工應該對自己和他人的位置,思考給予充分的關注。溝通是不可逆的。溝通宛如永恆的印章,是洗不掉的。即使想反悔或者收回已經說過的話,但對“潑出去的水”來說是無濟於事的。溝通語言在構成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此,必須以誠信的態度對待溝通。溝通是包含著個性的充分展現。溝通不能獨立於他人之外而存在。溝通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人的一種特性,人們透過溝通形成並維持著一系列的思想與觀念。

二、利用心理因素進行企業管理

1、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文化”(culture)一詞來源於拉丁文,原意有栽培,教育,發展,尊重的意思。文化的本源充分體現了對心理因素的關注。現代企業管理對企業文化是這樣定義的: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文化環境和市場環境影響下,在企業管理者倡導下得到組織員工的認可與實踐,最終形成的行為道德規範準則、經營特色、管理風格、傳統習慣和整體價值觀念等方面的總和。企業文化是企業員工在工作和互動過程達成的一種心理預期並客觀存在,瞭解看待企業文化,其實就是了解員工以怎樣的心理態度、價值理念對待工作、對待同事、對待組織、對待社會,這才是企業文化的真諦所在。基於企業文化的特點,可以借鑑“羊群效益”和“從眾心理”,利用員工的從眾心理合理影響員工的心理行為;以按企業文化建設方向行事的管理者或員工作為典範引導員工。企業管理者影響組織員工的力量包括金錢,地位和思想。而企業文化建設更多要利用思想的力量和心理的因素。管理者作為企業文化的倡導者,企業精神的培育者,心理因素的養成者,必須透過心理引導企業員工朝企業文化建設希望的方向發展。企業文化可以指導管理制度框架。再完善的管理制度也是有空隙、有缺陷的,但管理制度之間空隙和缺陷可以用文化填充。也就是說,文化可以在管理制度發揮不了作用的地方發揮作用。制度是書面上的管理,而文化是對心理因素的管理。有沒有有效的溝通是優勢文化與自然生長的文化之間的區別。所以,企業文化建設需要要建立強勢的.企業文化,系統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能漸進化。必須從“文化”迴歸到人的的本質;不應該直接去改變企業文化,透過對心理因素的關注,心理契約的改變而逐步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2、重視組織的凝聚力。凝聚力高的組織,其成員之間有良好的關係,並有較強的歸屬感,關心,維護組織的利益與榮譽,互相尊重和友愛,自覺遵循組織規範,對組織的任務有較弧的責任感與義務感。所以,組織凝聚力是維持與發展組織,實現組織目標的重要條件。許多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組織凝聚力的高低與勞動效率有著密切的關係。高凝聚力有積極引導的勞動組織,勞動效率最高;低凝聚力能積極引導的組織,勞動效率次之;低凝聚力且消極引導的組織,勞動效率再次之;高凝聚力而消極引導的組織,勞動效率最低。可見,組織凝聚力越高,其成員越能遵循組織的規範與目標,如能積極而正確地進行引導,就會促使成員努力工作,提高效率。但如果給以錯誤的,消極的引導,就會產生本位主義,小組織主義等傾向,而限制勞動效率的提高。在企業管理中,僅僅利用組織之間的感情來增強凝聚力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採取有效而正確的方法去引導,使組織的凝聚力成為促進勞動效率的動力。比如,不少組織,特別是非正式組織,都有各自不同的追求目標,有的與企業的總休目標是一致的,有的是不一致但並不衝突的,有的則是有礙於企業總體目標的。這就需要我們去引導,強化一致性的目標,拉近不相關的目標,改變有害對立的目標,使組織向企業總體目標靠攏,併為之服務。又如,組織意識是影響組織有效性的重因要素,我們培養組織意識,、就必須堅持正確的方向,使之符合整個國家利益和企業利益的集體主義思想,符合高度精神文明的道德規範。

3、加強溝通式管理。首先,溝通式管理是化解衝突和消除誤解,達成相互諒解的需要。管理是一種激勵,鼓動和說服員工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管理過程並不是可以透過精確的計算測量出來的。管理者的激勵,說服,鼓動往往是有效的,管理者與追隨者之間的誤解與衝突常常也會產生。於是,溝通式管理便成為化解衝突,消除誤解的重要途徑。其次,溝通式管理並不意味著單向的下行溝通。資訊在下行溝通中往往因為組織層次的繁多以及層級之間的過濾,使許多資訊被丟失了,溝通式管理恰恰是以克服這一缺陷為目的的管理者就必須透過溝通式管理,向員工傳遞員工能夠正確理解的資訊,透過這種理解使員工領會管理者的意圖,從而改變自己的行為與態度,致力於組織目標的實現。

三、結語

企業管理者把握員工需求,利用員工心理因素不斷提高其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充分挖掘企業人才資源的潛力,無疑對企業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會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