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期末物理考試的分析範文
一、總體分析
本次八年級物理試卷分四大題,29小題,滿分100分。大多數試題屬於基礎題型,能聯絡社會實際,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性的試題,從總體來看,無偏題,怪題,難度適中,充分體現了義務教育物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及三維目標的要求,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體現了“重點知識重點考,邊緣知識抽查考”,即符合課標要求,又適合學生髮揮,總體上不錯的一套期末檢測試題。
二、試題特點
試卷給人的第一感覺是“熟悉、容易”, 物理試題知識覆蓋面廣,以初中物理基礎知識為載體,對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理、定律等,包括簡單的計算給予了充分的重視。
1、重視考查學生對“雙基”的掌握。如8.9.10.14.13.16.19.28.29題。重力的大小,方向,施力物體(20)、二力平衡(28)、密度的測量(26)、分子運動論(16)、慣性(9.15)、力和運動(14)平衡力(28)、浮力(23.27.29)物體沉與浮(29)等重點知識在試卷中出現。
2、重視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29.7.3.15.21.22.11題。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需要學生用心去體驗、探究。這是物理學的基本價值意向,也是新課改中的教材觀、內容觀的導向。
3、重視實驗內容的考核,強調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如27.28.12.6.15.17題。是依託教材實驗適當遷移,凸顯科學探究思想,科學探究思想不僅體現在實驗試題中,在計算題、填空題、選擇題中都蘊涵著鮮明的科學探究思想。
6、試題編制的不足之處。
(1)有的題用詞欠周密,學生答題時無所適從。13題
(2)題中的字號太小,空格太小。16題,17題
三、試卷分析
(一)考試成績統計和抽樣資料
全區物理成績統計
考試人數
平均分
優秀率
合格率
過差率
5458
57.2
11.8
52.3
15.2
抽樣300份分析,各大題平均分得分率:
一大題
二大題
三大題
四大題
總分
平均分
17.1
16.7
14.9
8.7
57.4
得分率
0.57
0.56
0.57
0.62
0.57
抽樣300份分析,選擇題各小題平均分得分率: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平均分
1.32
1.54
1.68
1.62
0.78
1.04
0.72
得分率
0.66
0.77
0.84
0.81
0.39
0.52
0.36
8
9
10
11
12
13
14
15
0.48
1.32
1.04
1.36
1.08
0.82
0.96
1.34
0.24
0.66
0.52
0.68
0.54
0.41
0.48
0.67
抽樣300份分析 實驗小題得分情況
題號
24
25
26
27
平均分
1.4
0.70
5.7
6.8
得分率
0.47
0.25
0.57
0.68
(二)主要失分原因:
1、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理解不透、表達不清楚。22題應為“具有慣性”,答“受到慣性”“受到慣性力”。沒有理解“慣性不是力”。 19題在水的密度物理意義中,學生把“水重量或水重”為1000kg,沒有理解質量,重量,重力的含義。密度單位的換算也易出錯。16題把“斥力,引力”,答為“吸引,排斥”不能用物理語言描述出來。沒有強調“不停的運動”。20題“重力的施力物體”答錯的也多。
2.學生學習過程脫離生活實際,沒有形成關心社會和自己身邊的物理現象的好品質,也不能靈活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如17題不會分類。4題不計算。1題不能正確估計。3.7題物理聯絡實際的。換了新情景就不會做了。水和水銀的密度不能區別,鐵放在水中和水銀中的情況不清楚。
3.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審題不強。回答問題詞不達意,表述不清,抓不住重點。學生的得分率是很低的。如17題,對物體分類沒有很好審題,送分題答的.較差。26題答案不完整。21題沒有正確審題。答“為增大受力面積” 22題審題不清,答案為“重力”的很多。
4.沒有在計算步驟格式上的規範。28題將計算“壓力”“壓強”混為一談,計算壓強時,要不沒有單位公式,要不就是錯誤的公式單位,計算時錯誤也多。平衡力應用不會,在拉力計算時加上了重力。
5.實驗做得少,實驗不熟練,實驗思路不清楚,出現的問題。如8.13題25題沒有理解“流體流速與壓強的關係”,本題錯誤率最高。27題最後一空壓力差錯誤較多,沒有理解浮力的實質就是“壓力差”。
四、教學建議:
1.緊扣“課標”,學好“雙基”,注重對物理學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公式等的理解和使用的考查。正確地理解、準確地表達、定量地計算是初中物理最重要的教學目標,並能聯絡實際、生活、科技,舉出相應的事例。注重學生理論聯絡實際,關心科技發展,關心我們身邊的生活。
2.加強科學實驗探究過程,包括觀察能力、提出問題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實驗操作能力、資訊收集處理和分析概括能力的培養。對應新的課程標準,教師要留“空白時間”給學生,該讓學生說的,讓學生說,該學生做的題,讓學生做。教師實現角色轉換,起到引導作用。3.關注資訊題和開放性試題。我們在課堂上要分析一些開放性試題,或培養學生的一些開放性思維,以展開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去發現、去創新,去創造性的解決物理問題。
4.透過專題練習和模擬考試,練習認真仔細審題。注重細節,注意單位及單位換算。加強計算題,綜合題能力的培養。學會分析問題。
5、試卷應對學生的科學語言表達提出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