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有感課堂教學實錄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來,中華大地,文人輩出,宋朝的時候,出了一位偉大學者,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
出示有關朱熹的資料。朱熹一生勤奮讀書,還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讀書讀累了,信步走到一個池塘邊,一塘清水引發了朱熹對讀書的又一種思考,他頗有感觸地寫下了這首詩:(板書課題)
二、學習古詩,領會詩意
1.自學古詩
自學要求:
(1)看看圖畫,讀讀全詩;
(2)理解詩中每個詞語的意思,並說說詩句的意思;
(3)說說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4)記下不懂的問題。
(估計學生不理解的詞語:鑑、徘徊、渠、哪得、如許、為。)
先請同桌之間互相交流一下自學所得。
2.交流自學情況
(1)誰願意來讀讀這首詩? (出示全詩,指讀)
(2)說說詩句中不理解的詞語。(教師做上記號)學習古詩,遇到不理解的字、詞,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
(查字典,聯絡上下文,組詞,藉助圖畫 )
(3)引導學生理解一、二句詩意
“鑑”是個生字,遇到生字,不理解,我們要查查字典。
出示字典中的字條:鏡子(古代用銅製成)。照。仔細看。
你認為應該選哪條意思?為什麼?(讓學生聯絡上下文選擇合適的字解)
師:怎麼寫?(板書,學生跟著書空)古代鏡子是用銅製成的 ,所以底下是“金”。銅鏡不用時常常用布蓋著,用時開啟。這裡的“開”理解為開啟。
你能把這句話的意思說好嗎?(理解詩句,說詩句意思時,可以用上這些方法:連詞成句,調整詞序,新增詞語。)
師:把半畝方塘比喻成一面剛開啟的鏡子,可見池塘裡的水怎樣?(用比喻突出水的清澈透明。)水的清澈透明,還表現在哪裡?
“徘徊”是什麼意思?
藉助圖畫,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齊讀一、二兩句詩。
這兩句詩,描寫了池塘優美的景色(板書:景),老師非常喜歡喜歡這明麗清新的田園風光。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誦這兩句詩。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學生自由描繪)
美讀:一邊想像畫面,一邊美美地朗讀這兩句詩。(配樂讀)
師:多美的景色呀!藍天和白雲一齊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動,為什麼會不停地晃動?(暗示了水不停地流動,也就是——活水)
(4)那後面兩句詩你能理解嗎?我們先來讀一讀。引導學生理解三、四句詩意
“渠”是什麼意思?(它,指方塘。古詩中的人稱代詞與現代文不一樣,還記得《示兒》中的“家祭無忘告乃翁”,乃,你。)
哪得,怎麼會。如許,這樣。清如許,這樣的清澈。為,是因為。
3.運用“連、調、添”等方法,把詩意連起來說說。先說給自己的.同桌聽聽。
4.誰能讀好這首詩?(配樂朗讀)
5.背誦這首詩。
三、理解哲理
1.引導學生質疑。這首詩學完了嗎?還有什麼問題呢?
引出:這首詩有點文不對題,詩中寫的明明是池塘的水,可是詩的題目是“觀書有感”。池塘的水和讀書有著怎樣的聯絡呢?
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使池水 。
不斷地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使人__________。
2.交流,指答。
出示、齊讀:
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才能使人變得更加聰明。就像源源不斷的活水使池塘變得如此清澈。
四、總結延伸
1.原來朱熹寫方塘的景色,就是為了說明讀書的道理啊!(板書:理)這樣的詩就叫(板書:說理詩)
朱熹先生這首優美的詩,用池塘的水來比喻讀書,透過比喻巧妙地把讀書的道理蘊藏在裡面,使人們一下子就能接受他的觀點,像這樣的方法我們稱它為借景喻理
(板書: 借 喻)。
2.出示: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如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你覺得這兩首詩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嗎?(前兩句都是寫景,後兩句是感受)
3.同學們想想,你還能舉出一些跟這些詩相似的說理詩嗎?(學生回答)
蘇軾《題西林壁》
白居易《賦得古草原送別》
葉紹翁《遊園不值》
陸游 《遊山西村》
4.總結:
這首詩中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兩句詩更是膾炙人口,千年不衰,成為千古名句。(背一背這兩句)這兩句現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五、名句活用
1.我們學習古詩不僅是為了積累語言,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陶冶自己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在生活實踐中學會運用。下面就是運用“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的例子。
例1:這是我們班的小作家,在介紹他的寫作經驗時的一段話:“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正是因為我注意平時留心觀察自己感興趣的各種事物,把觀察所得記下來,所以我的文章內容才豐富多彩、真實具體。
在這段文章裡“源頭活水”是什麼?“清如許”指什麼?
2.朱熹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出示: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宋〕朱熹
師:“讀萬卷書”就是要不斷地學習,因為——(生接)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行萬里路”就是要不斷實踐,因為——(生接)“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同學也能像朱熹那樣勤於讀書,善於思考,勇於實踐,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六、課後作業:
課後自學朱熹的《觀書有感其二》。
朱熹還有一首鮮為人知的《觀書有感》:出示《觀書有感其二》昨夜江邊春水生,蒙衝鉅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蒙衝:古代的一種戰船。向來:從來,一向。一毛輕:輕如一根羽毛。
自學,說說詩句的意思,想想詩所說明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