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上《世說新語》兩則教學設計參考
8 《世說新語》兩則
教學目標
1.閱讀 淺易的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彙。
2.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的基本內容。
3.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難點
1.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注意古今詞義的區別。
學情分析
《世說新語》兩則是同學進入初中後學到的第二篇文言文。嚴格來說是第一篇,因為前一篇是古代詩歌。因此,教學本文就要注意以下幾點:①不能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②讓文言文與現代文聯絡起來,實現新舊知識的融合與貫通;③根據教學要點概括文意和對 文中的人物進行評價。我把教學重點放在第 三點上面,以實現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
課時分配
2課時
?教學設計 (設計者: )
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匯入
看到同學們一雙雙充滿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得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詩:“萬千的使者╱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那幼小的身軀裡╱含著偉大的靈魂╱有著無窮的機智。”是啊,我國古代文獻記錄中就有許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他們的故事至今流傳。
二、朗讀課文
1.聽錄音朗讀兩篇短文,注意在原文中劃出朗讀節奏。
2.自由朗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義。
教師稍作點撥,注意以下特殊句式:
①賓語前置句:白雪紛紛何所似?(疑問代詞“何”作“似”的賓語,原 順序應為“白雪紛紛所似何?”)
②狀語後置句:撒鹽空中差可擬。[即“(於)空中撒鹽差可擬”,將狀語置於 謂語之後,處於補語的位置。]
三、悟讀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同學討論,完成以下練習。
1.《詠雪》問題組:
①聯絡上下 文,“兒女 ”的含義與今天有什麼不同?
兒女:子侄輩。現在專指兒子和女兒。
②《詠雪》中“寒雪” “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
結合原句體會,明確:營造出溫馨、愉快且文化氣息濃厚的家 庭氣氛。
③太傅對於謝朗、謝道韞的兩個比喻未作出評價,只是一笑而過,你認為太傅的態度如何?
可以有三種看法: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笑”前喻,“樂 ”後喻;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④結尾交代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表示一種讚揚和敬佩,暗示作者欣賞謝道韞的才氣。
2.《陳太丘與友期》問題組:
①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
“君”是對別人的尊稱;“家君”是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②“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元方義正詞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
友人與太丘“期日中”,結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後,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得較為有禮;當得知陳太丘已先行離去,他不但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責怒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詞嚴的批評後,他“慚”且“下 車引之”,又表現得較為誠懇,有知錯就改的精神。元方先指出“友人”失約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 反省,反而出言不遜,惡意攻訐,是沒有禮貌。
③你怎樣評價元方和友人?
明確:元方:明事理,懂禮儀,伸張正義,落落大方。
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禮貌,但知錯就改。
四、疑讀課文
1.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麼?
學生可以有不同見解,意對即可。示例:
“撒鹽”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比較接近。“柳絮”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意蘊。
2.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可以認為元方並非失禮。理由是:元方年僅 七歲,我們不應對其求全責備;一個失信於人 ,不知自責且對子罵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該斷然拒之千里之外。
五、誦讀課文
反覆朗讀兩篇課文,當堂背誦。
結束語
《詠雪》一文寫的是東晉謝家子弟詠雪的故事,勾畫了古人家庭教育、文化生活的畫面,兩代人在富有文化氣息的交流中,透出了一種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傳承。《陳太丘與友期》講述了7歲兒童陳元方的故事,表現出了他的聰敏過人,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說明了“禮”與“信”的重要性,也告訴人們做人要方正,即正直不阿,為人正派。我們中學生在學習古文化的同時也要自覺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詩書陶冶自己,用詩書提高自己。
【板書設計】
詠雪老人:和善 親切侄子:直率 敏捷侄女:沉穩 聰明愉悅、溫馨文化氣息深厚陳太丘與友期 友人 元方 啟示(期日中) (七歲,門外戲)過中不至 則是無信對子罵父 則是無禮下車引之 入門不顧(無信無禮但知錯能改) (聰明伶俐明事理率真)誠實守信重禮守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