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小學美術《點的魅力》優秀教學設計

小學美術《點的魅力》優秀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美術《點的魅力》優秀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美術《點的魅力》優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紙上畫擺放小圓點,體驗各種變化,並組合出各種創意的作品。

2、在擺放圓點中發現有創意的圓組合會產生美感,給自己帶來心靈的愉悅。

教學重點:

讓學生從大自然和生活的萬物中發現線條的幾種變化,發現圓點在紙上的不同位置產生的不同感覺。

教學難點:

讓學生有創意地玩小圓點,用圓點組合出有創意的作品。

教具:平面構成“圓點的變化”。

學具:彩筆、瓶蓋、紐扣等圓的東西。

第一課時

一、匯入階段

展示課件動畫圖片和播放聲音,出現一個小圓點。

“同學們,聽完了小圓點的自我介紹,它的自我評價還挺高,那今天,我們就讓小圓點來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吧!”板書:《點的魅力》

二、發展階段

今天我們在欣賞小圓點魅力之前,必須知道,怎麼樣才能算小圓點?誰能告訴老師,圓該怎麼畫呢?

學生來一個畫圓,

老師用圓規示範畫圓的方法。當然我們在畫的時候不可能這麼標準,做到儘量而已!

老師加於講解:固定圓心,半徑相等長度,旋轉360度就是一個標準的圓了,如果裡面是實心(有色彩)就是圓點,如果裡面空心的那就是圓圈了!那今天我們畫的圓點就是實心的,因為比較小!所以才叫為小圓點。

(一)、大家看見今天的課題肯定會覺得有點奇怪,小圓點的魅力在哪裡?怎麼體現出來呢?我們馬上就可以領略到啦!

老師在黑板上貼好一張白紙,粘上一個小黑圓點,並做從上往下移動,出現三種畫面效果,讓同學們一起來觀察,一起來體驗小圓點位置變化後產生的不同心理感覺,並把自己的感覺提出來。

老師出示一個乒乓球,加與示範,這就好比是一個小圓點,師生一起進行總結出三種感覺:

1.下落感 (懸空的感覺)

2.穩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樣,四平八穩。)

小學美術《點的魅力》優秀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瞭解造型要素中“點”在不同的位置會給人帶來怎樣不同的感覺。

2.透過圓點的擺放,體驗各種變化,並運用點來組合各種圖案。

3.感受圓點產生的美感,提高視覺感悟能力。

二、教學重點

瞭解造型要素中“點”在不同位置的不同作用。

三、教學難點

學生有創意地玩小圓點,用圓點組合出有創意的作品。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播放一段乒乓球下樓梯的影片,引導學生觀察,觀察乒乓球在影片畫面中有什麼變化?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學生交流回答,教師總結,揭示課題。

(二)交流探討,講授新知

1.請學生上臺畫一個小圓點,由此指出圓點是實心的,空心的是圓圈。

2.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白色小圓點紙片在黑板上並且從上往下移動,出現三種畫面效果,請同學一起來觀察,並思考:小圓點在不同位置時所產生的心理感受是怎樣的?

學生觀察思考,師生共同總結圓點不同位置給人的不同感受:

①下落感(懸空的感覺)

②穩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樣,四平八穩)

③安定感(沒有地方可以掉了)

3.教師拿出2個小圓黑點,要求同學們在一張白紙上擺出吸引感和排斥感。(請出2位同學上臺進行擺放)

教師總結:小圓點只要把位置改變了一下,就能產生不一樣的感覺,所以我們在畫畫時,要注意,主體物的位置就象小圓點一樣,位置不同也會產生不一樣的畫面和心理感覺!(出示課件,結合美術作品進行講解)

4.展示兩張點的範畫,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這兩幅作品分別給你什麼感受?

學生交流回答,教師總結:①線的感覺;②透視的感覺。

(三)迴歸生活,欣賞作品

1.小組探討:生活中存在哪些小圓點?

學生交流探討:衣服、鞋、圍棋、人民會堂的燈、藥丸、被子。

2.展示法國畫家修拉《大碗島星期日的下午》,引導學生觀賞並思考:畫家是如何運用圓點來進行表現的?

講授後印象主義的特點,運用並置的色彩小點來組織畫面。

3.出示一些運用豆類進行擺設的作品,引導學生觀察,拓展學生的思維,並講授運用小圓點來進行創作可以利用身邊的材料。

(四)實踐練習,展示評價

1.作業要求:利用小圓點(色彩、黑白)進行繪畫或拼貼,進行創作。

2.學生自願展示作品,學生從小圓點的排列組合等方面進行自評、互評、教師點評。

(五)總結課程、拓展提高

1.以提問的方式總結出圓點不同位置產生的不同感受以及圓點的排列組合的方法。

2.觀察生活中以圓點來構成的場景或物體。

五、板書設計

點的魅力

位置:

一點:下落感、穩定感、安定感

二點:吸引感、排斥感

多點:線、透視

小學美術《點的魅力》優秀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瞭解造型要素中“點”在不同的位置會給人帶來怎樣不同的.感覺。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圓點的擺放,體驗各種變化,學會運用點來組合各種圖案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圓點產生的美感,提高視覺感悟能力,激發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瞭解造型要素中“點”在不同位置的不同作用。

【難點】

學生有創意地玩小圓點,用圓點創造出有創意的美術作品。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匯入新課

創設情境模擬小圓點講故事,引導學生讓小圓點來展示一下它的魅力,順勢就引出本節課的課題——《點的魅力》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初步感知

請學生上臺畫一個小圓點。由此指出圓點是實心的,空心的是圓圈。透過對點的瞭解,引發學生思考生活中見過哪些小圓點,來拓寬學生的視野。

我將設疑本節課小圓點的魅力到底在哪裡,是如何體現出來的?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再進行總結:小圓點只要把位置改變了一下,就能產生不一樣的感覺,畫畫時要注意,主體物的位置就像小圓點一樣,位置不同也會產生不一樣的畫面和心理感覺。

(二)深入探究

展示兩張不同排列組合點的範畫,引導學生分為四人一小組兩分鐘的時間,觀察並討論這兩幅作品在排列組合上有什麼特點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再做一個總的歸納:點排列在一起會有線的感覺;圓點從大到小,是一種透視現象,漸變後會產生移動的感覺。

(三)欣賞點的作品

展示畫面中具有小圓點存在的美術作品,讓學生明白小圓點的作用和獨特的畫面藝術效果。在欣賞美術作品的同時,我將從構圖、色彩等審美角度講解,使學生在美術欣賞和審美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鍛鍊。

環節三:課堂練習

練習內容:運用色彩及彩紙的小圓點進行裝飾創作。

練習要求:(1)要美觀更需要創意

(2)方法不限

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圓點的色彩搭配。

環節四:展示評價

自評、互評、師評

教師總結評議。

環節五:小結拓展

說明本節課主要是運用彩繪圓點的方法完成美術作品,課後可以利用其它方法、材料,如布、色卡、圓的小物件等,展示小圓點的魅力所在。

五、板書設計

點的魅力

一:穩定感、下落感、上升感、吸引感

二:1、點的排列,有線的感覺

2、從大到小,有遠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