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教學論文

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教學論文

一、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的學科地位

社會學學科體系由社會學理論、社會學研究方法和分支社會學(應用社會學)三個部分組成。1999年7月召開的全國高校社會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暨社會學系主任聯席會議確定了大學本科社會學專業10門專業主幹課,它們是:社會學概論、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國外社會學理論、中國社會思想史或中國社會學史、社會統計學、社會工作概論、社群概論、社會心理學、經濟社會學、發展社會學(社會現代化)[4],建立了社會學專業的課程體系。在社會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涵括了社會研究方法(筆者所在學校沿用了傳統課程名稱: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社會統計學兩門專業基礎課。一些高校還圍繞社會學研究方法開設了其他方法課程,如《統計軟體應用》、《質性研究方法》、《學術論文寫作》等,這些課程都可納入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體系中。本文僅涉及社會研究方法、社會統計學和統計軟體應用三門課程。社會研究方法介紹社會學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程式,從研究方法體系包括方法論、研究方式和具體研究方法及技巧;及社會學研究的完整過程包括選題、研究設計、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和撰寫研究報告五個階段等方面全面系統地介紹社會學研究方法的基礎。社會統計學介紹定量資料資料的統計原理和方法,包括單變數與雙變數的統計描述和統計推論方法。統計軟體應用介紹運用統計軟體處理定量資料資料的操作技術,包括統計描述和統計推論方法的具體操作技巧、統計圖表的製作與編輯等技術。這三門課程分別從不同角度和側重點介紹開展社會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課程內容聯絡緊密且各有側重。這三門課程是相互關聯,內涵著邏輯關係,是一個課程體系。[5]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下稱系列課程)中的社會研究方法和社會統計學是社會學專業的核心課程,統計軟體應用也是社會學專業的專業必修課,這三門課在社會學專業課程體系中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社會學恢復的初期,中國社會學界在“開啟窗戶學習”的過程中,對西方社會學研究方法的關注和引進成為最主要的方面之一。[6]“在引進、借鑑美國社會學的初期,我們更多地表現出的是方法興趣而非理論興趣”[7]社會學及相關專業的學生要開展社會研究,必須完整地掌握這三門課程所包含的知識和技能,缺一不可。同時,系列課程也是社會學學科體系中應用特色最突出的部分,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社會學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邏輯過程,更要求學生透過調查實踐掌握社會研究的綜合技能和具體技巧,如設計合理的調查問卷、成功地實施調查收集資料、熟練並準確地操作統計軟體對調查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及撰寫調查報告,要全面掌握這些方法必須透過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的系統學習和訓練。

二、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現有教學模式存在不足

作為社會學專業的重要課程,各高校通常對系列課程的重要性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從開課時間的安排到學分及學時的分配等多個環節都會進行充分考慮。但許多高校也由於師資力量、培養經費等因素的影響,對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的教學安排不盡合理,教學效果不十分盡如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學本科學生研究方法綜合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提高,進而影響到社會學專業本科生的培養質量。當前存在的比較普遍的問題有:

1.系列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還存在諸多不足,如教材選擇、教學大綱編寫、課程考核等諸多環節都是以每門課程為基本單位的,很少考慮系列課程之間的關係及不同課程對教學的特殊要求,缺乏從整體的角度對待系列課程之間的關係和協調,影響到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社會學研究方法的系統知識。儘管每一門課的最佳化有利於研究方法系列課程整體水平的提高,但要真正提高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體系的綜合教學質量,必須對現有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從課程整合的角度將三門課程融會貫通,形成體系。

2.系列課程部分內容存在重複交叉,不僅浪費了教學資源,也容易影響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積極性。社會研究方法課程是系列課程的基礎,從選題、研究設計、資料收集、資料分析到撰寫研究報告,比較全面地介紹了社會研究的基本程式,作為一個獨立的課程,社會研究方法教材中通常都包含了對定量資料分析方法的簡單介紹,與社會統計學的教學內容存在重複和交叉。再如抽樣方法是社會研究方法課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而許多社會統計學的教材中也包含了抽樣方法的內容。如果系列課程三門課程是由不同教師分別授課,而教師們備課及授課時不積極溝通和交流,就容易造成多門課程內容交叉、重複講授,不利於系列課程教學效果的最佳化。

(二)系列課程的性質要求進行系列課程教學改革

系列課程包含的三門方法課程之間有非常緊密的聯絡,社會研究方法課程是另外兩門課的基礎,只有瞭解了社會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研究過程之後,才能更深刻理解社會統計學在社會研究中的地位和應用目標。同時只有充分理解了社會統計學的基本方法和主要作用,在學習統計軟體操作課程時才能真正掌握統計軟體的靈活應用,進而認識到統計軟體作為一個分析工具在社會研究中的應用價值和前景。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屢次發現少數學生過分信賴統計軟體的操作便捷和計算速度,而對社會統計學課程重要性認識不足,結果在統計軟體課程學習時困難重重,不是不知如何選擇操作方法就是對計算結果無法正確理解。因此,首先必須正確認識每門課程的性質及教學目標,深刻理解系列課程之間的關聯,在此基礎上著手改變現有的三門課程獨立授課缺少聯絡的模式,促進各門課程之間的相互滲透與貫通,實現課程之間的整合最佳化。

三、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

筆者所在的中南民族大學2001年開始開設社會工作專業、2002年開始開設社會學本科專業,2009年開始以社會學類專業合併招生,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是社會學類學生的專業必修課,學生進行專業分流前開設社會研究方法和社會統計學課程,進行專業分流後社會學專業和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分別開設統計軟體應用課程。筆者自學校開設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以來,一直承擔系列課程包含的`三門課程的講授任務。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逐步認識到系列課程教學安排及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如早期教學安排中社會研究方法課程第二學期開課,社會統計學第四學期開課,而統計軟體則安排在第六甚至第七學科開課,三門課程的開設時間間隔太長,學生對前一門課程內容遺忘快,教師不得不安排大量課時複習前一課程教學重點,即使如此教學效果仍受到影響。經過不斷提出修改建議,學校教務部門幾次修改教學大綱後,目前三門課程的開設時間比較緊湊,比較容易實現三門課程教學內容的順利銜接和鞏固。同時學生較早地全面掌握了社會研究方法後,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更有能力參與或申請各級研究專案的研究工作,對其他課程的學習也有推動作用。由於本校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由同一教師先後承擔教學任務,為順利實現三門課程之間的整合最佳化提供了便利。經過不斷摸索與努力,筆者開展了一系列推動研究方法系列課程整合最佳化的嘗試,並取得初步成效。

(一)系列課程教學內容整合最佳化

所謂整合,是指按照一定的目標,合併全部資源並集中加以運用,以獲得大於各個別資源所發揮效果之總和的整體效果。所謂最佳化,也稱最最佳化、最佳化、最適化,指在資源約束的條件下,採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對資源加以充分和有效的利用,以獲得最理想的效果。[8]在教學實踐中,針對三門課程教學內容存在部分交叉重複的現象,筆者在安排每門課的教學內容時進行了適當的取捨和調整,力爭對三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最佳化。如在第二學期開設的社會研究方法課程中,筆者只簡要介紹定量分析方法與定性分析方法的不同特點及其在社會研究過程中的作用,定量分析的具體內容則不展開講解。這樣既為第三學期開設的社會統計學課程的學習做了必要鋪墊,也使得這兩門課的重點更為突出。再比如,由於在社會研究方法課程中著重講解了抽樣方法,在社會統計學課程中就不展開講解抽樣具體方法,只在簡要回顧抽樣方法的常用型別後著重從社會統計學角度介紹不同抽樣方法帶來的機率差異及樣本容量的估算,這樣安排較好地銜接了同一主題的內容又避免了教學內容的簡單重複。其次,考慮到案例教學在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教學中的獨特作用,系列課程教學過程中均採用了大量案例材料。為了更好地推動系列課程教學內容的整合最佳化,筆者在教學案例的選擇和使用上做了不斷改進和完善。如在社會研究方法課程中講授問卷設計和抽樣方法時,筆者採用了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等許多大型抽樣調查的案例材料,向學生詳細介紹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的抽樣方案及調查問卷設計技巧。在社會統計學課程中講解單變數統計描述等相關方法時,筆者再次引用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後期發表的調查報告資料,使學生將調查問卷的設計與後期資料分析方法緊密結合起來理解。在統計軟體應用課程中,介紹變數編碼時筆者則再次以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問卷為例介紹問卷中不同變數的編碼方法,並從中選擇合適的問題編製成更有針對性的問卷供學生練習使用。透過對相同或相似案例的不同講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些學生會順著這個思路將在前期課程中出現的案例主動與後期開設的方法課程建立聯絡),也更好地體現了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之間內容的邏輯關係和知識體系的連貫性。在此基礎上,筆者開始嘗試透過不斷積累和改進,建立三門課程可共享的系列課程共享案例資源庫。希望系列課程共享案例資源庫建成之後,系列課程教學中可根據各門課程的知識點和課程性質選擇合適的案例穿插在教學中,教學內容也可根據各門課程的學時量和教學大綱的重點合理分佈,從而有效避免某些交叉內容和案例的重複講解,使各門課程的重點和特色更突出。

(二)系列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系列課程的教學內容有緊密聯絡,但課程重點和目標卻各有特色。因此在系列課程教學改革實踐過程中,除了對三門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最佳化外,還要採取更適合不同課程性質和目標的教學方法。社會研究方法課程是系列課程的基礎,涉及面廣,內容較多,且既有強調理解和記憶的知識點,如社會研究方法體系、理論與研究的關係等;又有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的具體技巧,如概念的操作化、調查問卷的設計等。因此這門課程要求教師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對於偏重理解和記憶的知識點,筆者主要採用課堂講授、案例分析等方法。對於概念操作化和調查問卷的設計等具體操作技巧等內容,筆者則努力調動學生參與教學及增強互動等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如分組討論、課堂模擬調查、分組開展小型社會調查並進行調查體會交流等。社會統計學課程則側重對基本統計原理的理解和各種統計方法的具體應用,在教學方法上,筆者透過課堂大量例題講解和佈置適當課後練習,再進行集中或個別答疑等方法使學生紮實掌握社會統計的基本方法。統計軟體課程則從分別安排理論課和上機課的模式改進為理論和上機緊密結合的上機課模式,課堂上筆者結合知識點和統計軟體的操作特點分時段講解演示操作過程和方法,及時指導學生進行上機練習,環環相扣,步步跟進。結語在社會學回復重建三十多年來,社會學課程體系不斷完善。社會研究方法在這一時期也進一步多樣化、精細化,一些方法類的課程也有所增加,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增設了質性研究方法、抽樣方法、SPSS操作等課程。南開大學社會學系增設了資料分析技術、市場調查與預測等課程。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增設了資料分析技術、統計指標與社會專案評估、人口統計學、市場調查與預測等課程。

筆者所在學校近年來也在積極嘗試進一步調整完善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體系,除了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社會統計學和統計軟體應用三門課程外,還增設了市場調查與預測、質性研究方法等選修課程,同時加大了社會研究方法實踐教學的培養力度,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的重要性得到了任課教師和學生的進一步重視。筆者所在民族院校的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體系建設依然任重而道遠,除了需要任課教師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整合最佳化的積極實踐外,還需要學校多個部門的積極支援和配合,還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教學改革的重視與支援。課程整合的最高理想是由學生自己去整合,課程內容不再是對學生的束縛,而是學生自由、和諧、全面發展的環境及“土壤和養料”。[10]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使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建設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進而推動社會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拓展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