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玩出了名堂》教學實錄

《玩出了名堂》教學實錄

第一次教學片段:

師:列文虎克是怎樣玩放大鏡的呢?

生:他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玩?

師:他是怎麼想到要這樣玩的呢?

生:他突然想到……

師:突然是什麼意思?

生:突然是突發其想的意思。

師:那他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玩,會怎麼樣呢?

生:他一試,啊,不得了……。

師: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

生:列文虎克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可以把東西放大很多倍。

師:你是從那裡知道的?

生: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師板書:兩片放大鏡→蚊子的腿就像兔子的腿。

師:那讓我們來猜猜,這時,列文虎克的心情會怎麼樣呢?

生1:他非常興奮。

生2:他非常驚奇。

生3:他非常高興。

生4:他非常激動。

那讓我們帶著高興、興奮、激動、驚奇的心情來讀讀這句話。

生:集體讀。

師:是啊,他越玩越帶勁,又有了什麼新的玩法?

生:列文虎克把一片放大鏡固定,讓另一片放大鏡隨意調節,這樣就做成了一架簡單的顯微鏡。

師:誰來說說你瞭解的顯微鏡?

生:顯微鏡可以用來看細微的東西。

師:請同學再讀讀這句話,體會到什麼?

生:列文虎克真會玩放大鏡。

師:列文虎克用顯微鏡發現了什麼?(小黑板出示文字,請同學自己讀讀說說。)

生:他發現了水裡有小生命,牙齒裡有許多小東西。

生:他還發現了一個平時從未見過的“小人國”。“小人國”……

師:再來讀讀這句話,還有什麼新的發現嗎?(學生髮現不出來)

師:提示:“小人國”、“居民”都帶了引號。

師:那誰能說說為什麼帶引號呢?(學生回答不出來。)

師:請同學仔細地讀讀這段文字,好好想想這裡的“小人國”和“居民”指的是什麼?

師:他們不是真正的小人國、居民,而是一種代指。加了引號,用了擬人手法,帶有一種特別的意味。

師:現在列文虎克的心情怎樣?(肯定非常高興、自豪、驚訝,原來我只要改變一下看法,就能發現那麼多的東西。)

生:那讓我們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段文字!

課後反思:

第一次上完之後,列文虎克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玩的這一塊內容上得還是挺自然的,但是第二次玩,就是把兩片放大鏡做成顯微鏡之後,對於那個簡單的顯微鏡的理解和用來觀察之後的發現,學生講得還是挺好的,但帶引號的“小人國”和“居民”學生場面冷清,沒有真正地理解到,而我也想得不周到,學生講不出來時,該怎麼引導才能讓學生講得出來呢?這裡感覺有點亂。這裡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在教學中不能讓這部分內容簡單的過去,那麼到底應該怎樣引導,才能讓學生理解這個“小人國”和“居民”是指微觀世界和微生物?而且最好是透過學生自己的學習理解到。因此,試教完之後,我們又反覆地仔細研究了這一段內容。我把自己的思緒理了一遍又一遍,想了好幾種備用方案,如果學生這樣回答,那我就這樣引導,如果學生那樣回答,那我再怎樣把他們這樣引導到我的教學中去。

第二次教學片段

師:是啊,他越玩越帶勁,又有了什麼新的玩法?

生:(把一片放大鏡固定,……這樣就做成了一架簡單的顯微鏡。)

師:誰能來介紹一下顯微鏡呢?

生:用顯微鏡可以看到一些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東西。

師:請同學們再讀讀這句話,你想對列文虎克說什麼?

生1:列文虎克你真是太會玩了!

生2:列文虎克真會玩放大鏡!

師:是啊,列文虎克可真了不起做成了顯微鏡後,他在觀察中又發現了什麼?

生1:他用顯微鏡觀察水,看見水裡有許多小生命擠來擠去。

生2:他用顯微鏡觀察牙齒,看見裡面有一種從來沒有見過的小東西。

生3:他發現除了我們平時看到的世界,還有一個平時看不到的世界。

師;那些東西平時肉眼看得到嗎?

生:平時肉眼看不到的。

師:那列文虎克怎麼會看到的呢?

生:只有用顯微鏡才能看到。

師:那列文虎克用顯微鏡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裡面有什麼呢?(課文上是怎麼說的?請同學讀讀這兩句話,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生1:我知道了那個世界,是個“小人國”,“小人國”還有“居民”呢!

生2:我還知道那裡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多得多。

師:請同學再讀讀這句話,說說你還發現了什麼。

生:“小人國”、“居民”都帶了引號。

師:為什麼都帶了引號?

生:有些冷場。

師:那我們結合前面來想想,課文前面說到的哪些東西是小人國的居民?

生:水裡的小生命和牙齒裡的小東西。

師:那這些到底是什麼東西呢?為什麼要說他是小人國的“居民”。

師出示讀圖,師:這些就是小人國的居民,你知道是什麼嗎?

生:細菌。

師:這些都屬於微生物,由這些微生物組合而成的“小人國”就是“微觀世界”。那這裡為什麼要加引號呢?

生:回答不出來。

師:這是一種擬人手法,帶有特殊的.意味。

課後反思:

這節課上完之後,雖然前面部分感覺不錯,語言也很流利,條理很清楚,但後面的一部分上得還不滿意,總覺得這個帶引號的小人國和居民理解得不夠好,到底學生理解到怎樣,才算到位呢?自己雖然也想了一次又一次,又在課外試講了一遍又一遍,也發現了很多的問題,解決了很多的問題,但學生地回答卻總是千變萬化,課文中的幾個難點,如顯微鏡,“小人國”,“居民”。這些內容的理解,學生完成得還是不夠好,不夠自然,主要原因就是自己沒有開啟他們的思路。特別是課後聽了幾位老師的點評,真的是受益匪淺,透過他們簡單的一說,我覺得真的,有些難點這麼容易就能解決了。如顯微鏡,讓學生簡單介紹顯微鏡後,可以讓學生說說列文虎克這個顯微鏡是怎樣組成的,就是把一片放大鏡固定,讓另一片放大鏡隨意調節,就做成了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這樣就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顯微鏡的構造。後面的“小人國”,“居民”的理解,可以結合著書本後面的資料袋結合展開教學,並讓學生在書上記一記,這樣才能上學生更好地記住。在課堂上透過朗讀可以讓學生體會課文所包含的思想內容、感情,再透過朗讀表現出來,這兩者結合在一起,朗讀的效果就更好了。我又進行了第三次教學:

第三次教學片段

師:體會“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會怎麼樣了?讓我們來猜猜此時列文虎克的心情。”

生:高興。

師:那就請你來高興地來讀一讀吧!

生:帶著高興的語氣讀。

生:驚奇。(興奮、激動)

師:那你就帶著驚奇的語氣(興奮、激動)讀一讀。

生:帶著驚奇的語氣讀。

……

師:什麼是顯微鏡?

生:顯微鏡就是……

師:那你透過朗讀能不能來說說顯微鏡是怎樣組成的?

生:列文虎克把一片放大鏡固定,讓另一片放大鏡可以隨意調節,這樣就……

……

師:那是一個怎樣的世界?那裡有什麼?

生:那是一個“小人國”,“小人國”裡的“居民”、“地球”上的

師:那“居民”和“小人國”到底是指什麼?請同學把課文翻到後面,我們來結合著後面的資料袋學習一下。

生:自讀課文後面的資料袋。

師:是啊,這些小人國裡的“居民”指的就是微生物,因為這些東西非常小,平常肉眼看不到,所以把它們叫做“小人國”裡的“居民”。那麼原來“小人國”指的是微觀世界。並讓學生動手記在書上,有利於學生更好掌握。

在朗讀方面,我嘗試著能讓學生先從他們自己的朗讀中去體會、領悟課文內容,再帶著他們的體會、感悟更好地去品味和朗讀,讓學生從讀中體會,讀中品味,在體會中讀,在感悟中讀。

課後反思:

課越磨越精,每次上的課,我們都會在某些地方有所進步,同時也會發現這裡那裡又有遺憾。但透過你一次又一次的磨課之後,不管課上得如何,在這個過程也總是會有很多的收穫,在一次次地試教,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更新中,我收穫不少,在自己地一次次試講中,有時會突法靈感,這裡是不是可以改進,這樣設計是不是更好,好的想法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在磨課的過程中,還需認真、仔細、小心,從學生入手,從課文入手,反覆地推敲,學生可能會怎樣回答,學生回答不出該怎樣引導,學生回答到這裡我該在怎樣引導呢?總之,教師要能隨心所欲地帶領著學生去獲取知識,讓學生主動地去獲取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