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攝影

攝影藝術創作中裝置媒介的觀念與形式探究論文

攝影藝術創作中裝置媒介的觀念與形式探究論文

摘 要:攝影本身作為一種媒介,一方面它非常深刻地根植於個人的視角之中,另一方面又廣泛的紮根於大眾的意識形態之下,這些都來源於它媒體、媒介的屬性。在這個時代,攝影所誕生時是大眾文化剛剛崛起的時代,它本身的目的就是在這個時代來臨的主要的推動力量,再或

關鍵詞:藝術設計類論文發表,發表藝術欣賞論文,藝術作品論文投稿

攝影本身作為一種媒介,一方面它非常深刻地根植於個人的視角之中,另一方面又廣泛的紮根於大眾的意識形態之下,這些都來源於它媒體、媒介的屬性。在這個時代,攝影所誕生時是大眾文化剛剛崛起的時代,它本身的目的就是在這個時代來臨的主要的推動力量,再或者說,大眾對於攝影的認同感和親近感也遠遠甚於文字。當文字企圖進入大眾時,它往往必須遵循一定規則簡化口號或者標語最終凝結為一種圖形。

攝影的藝術表現手法

在攝影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從傳統到數碼,攝影更是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深深地滲入到現代的文化生活當中,恰恰它又打破了原本傳統的攝影美學的種種限制,這種再次創作拓展和拓寬了攝影作為藝術的可能性。

現在的拍攝條件逐漸改善,藝術家越來越能夠很好的運用各種表現方式,例如PS技術的運用,“達利和馬格利特的夢,在這樣的影象處理製作中找到了最好的表達”,越一切表象的思維境界和哲學意味在裡面。當然我們並不是說這種數碼裝置的應用就可以無限脫離現實,如果完全脫離了我們的經驗世界,往往就會淪為繪畫的主觀力量的表達,而失去了攝影藝術的本質性力量。

攝影藝術進入裝置

1.空間與瞬間

攝影藝術總是對過去的記錄,在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對別處的記錄,而攝影表現手法中,裝置藝術帶給觀者的是此情此景、此時此刻。當我們的攝影圖片進入裝置之中時,過去的瞬間被帶進現在,別處的影像被帶到此處,這恰恰是雙重的時空以及兩者的關係共同對此處的觀者產生影響。

在我們當代語境之下,攝影藝術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平時所認知的攝影與影象的關係,攝影已不再僅僅停留於記錄物件,而儼然成為探索世界、討論問題的媒介。於是在更寬泛的空間,我們看到,藝術家透過作為當代藝術的攝影,在視覺與精神中探索時代、人性、媒介本身的獨特密語。

2.攝影結合空間

與空間的結合恰恰探討了實存空間與虛擬影像的辯證關係。在製作的過程中加入相關的媒材,或者在展示時以非平面的方式呈現、甚至與環境空間相結合。有時候“攝影”不足以精確顯現情事,藝術家就喜歡置入“物”參與協調,並置或錯置,互斥出一種矛盾,可以卻又平衡的'異質狀態。

在此,照片與真實環境的搭配,不但改變空間原本的功能,同時也改變了照片本身的涵義,成為集體記憶與土地、歷史神交的介面。照片不再只是照片本身,所有的照片最終都將成為公眾的提醒物。

3.攝影媒介綜合的歸宿

在當代藝術語境中的創作方式的變化,藝術家為了更好的為觀者營造一個好的觀看空間,在對影像進行圖片印刷展示的同時,也會添附一些實物來改變、加強以致延伸圖片本身的意義;攝影師也可以新增空間的處理以及氣氛的營造來表現影像;再就是以實物和場景為主,以圖片依附在實物表面,然後將小型圖片叢集分散在之中;再就是不完全依賴實物,完全靠圖片和圖片之間的空間關係來呈現給公眾以完整的視覺感受;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利用圖片和圖片的解釋性註解共同構成裝置本身。在攝影家用圖片與空間說話的時候,它所呈現的感受是立體的、全面的、充足的,它的力量是巨大而深入的。

創作原則以及公眾認知

1.創作原則及表現方式

圖片本身所要表達的觀念內涵——它作為一種記憶工具,是對彼時、彼地的觸及,影象一定有它要所想要訴說的、表達的,這是進行創作的基礎;其次,在表現手法上,基本會採用隱喻的表現手法,因為每個觀看影象的公眾都有不同的生活閱歷、不同的生活背景,所以當他們在面對基本隱喻的影象的時候,會根據自身而賦予圖片更多的想法,這正是採用隱喻的表現手法的意義;然後,在表現的形式上,一定是超越傳統媒介的形式,能夠形成體現公共話語的權利力量;最後,透過材質來表現形式,也就是說用到我們所能觸及到的實實在在的實物,透過整個觀看空間的形成也能夠判斷出觀看者的態度、立場等主體的意識。

2.公眾認知的情感因素

藝術的精神與內涵,用所謂虛擬來完善的真實可能就是攝影藝術所帶給我們的力量。影像本身傳遞思想與情感,而我們的圖片與空間就是一個“造夢”的過程,用影像、用內心深處的情感來打造這個過程,既真實又虛幻,它反映人與現實時空的聯絡而又超越現實時空,是空間與瞬間的組合。其次,它的表象與外延——形式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但其目的都是更好的凸顯圖片本身的涵義以及使觀者更好的去理解圖片的意義,是一個精神、思想互動的力量所產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