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數教學案例反思
十數教學案例反思
教材背景分析:
學生在上冊已經學會從1數到20,並且知道把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個十,2個十是20。在此基礎上認識100以內的整十數,教材共安排了兩個例題。本案例旨在於計數單位“十”的深化和計數單位“百”的建立,要幫助學生建立起數整十數的表象,看到幾捆小棒就知道是幾十根,聽到幾十根就能擺出幾捆小棒,透過動手擺,動口說,使學生能正確地點物數數。正確讀、寫整十數和一百。讓學生掌握100以內整十數和一百的寫法及“個位”、“十位”、“百位”三個數位的排列順序。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生動手操作實踐活動,親身經歷數數的過程,體會數的產生和發展。
2、會正確地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讀、寫整十數和一百。認識計數單位“百”,瞭解10個十是一百,知道個位,十位和百位以及這三個數
3、在教師的組織下,能運用認識的數表達描述、交流現實生活中的事物。
4、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
讓學生親身經歷十個十個地數數的過程,建立十個十是一百的概念 。
教學難點:
“百”的概念的建立和“個位”、“十位”、“百位”三個數位的順序的掌握。
教學準備:
教具:、計數器、兩捆小棒。
學具:準備10捆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認識整十數和一百
1、匯入
談話:上學期我們認識了一位朋友---小棒。曾經透過數小棒學習認數,這節課我們繼續用數小棒、撥計數器的辦法認識更大的數。
2、複習十和二十
談話:請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數出10根小棒。
數完後,提問:數完10根小棒後可以怎樣呢?(數完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那麼一捆小棒是多少根?它表示一個什麼?
再擺一捆小棒,提問:現在一共有多少捆小棒?是多少根?
3、認識整十數
出示3捆小棒,提問:你知道這是多少根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出示6捆小棒,提問:你知道這是多少根嗎?你是怎麼知道的?談話:每捆小棒是10根,3捆是30根,6捆是60根,4捆呢?8捆呢?現在我要你們拿出50根小棒,你們怎麼拿?誰能十根十根地數給大家看?請每個小組的同學一共拿出10捆小棒,十根十根地數,看看一共有多少根。
學生分小組活動。
同桌一組,先在小組裡數一數,數完後,提問:10捆小棒一共有多少根?你是怎麼知道的?我們一起十根十根地數一數(十、二十、三十、四十……九十、一百)
組織學生交流:我們知道1捆表示一個十,10捆表示10個十,那麼10個十是多少呢?(貼出:10個十是一百)教師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提問:這一大捆表示多少?一百里面有幾個十呢?
4、小結揭示課題
剛才我們認識的這些像10、20、30、50、60這樣的數,都可以叫做整十數,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就是認識整十數(出示課題:認識整十數)。齊讀課題。
評:透過捆小棒,激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親身經歷捆小棒的過程,感知整十數,讓所有的學生都獲得了成功的經驗,人人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切實掌握了整十數。
二、 練一練。
1、“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數一數每串珠子有幾顆,有幾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顆,再
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看清圖中的一條木塊是幾個小木塊,然後獨自填寫。填好後,組織學生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題。
先讓學生猜,再按要求圈、數,後交流,並讓學生說說為什麼十個十個的圈?。
4、快速反應。老師舉出“4捆”、“7捆”、“1大捆”讓學生說數,反之老師說數讓學生舉出小棒。
評:練習三題,層層遞進。老師扶著學生走。教給學生數數的方法讓學生學著老師的樣去數,為以後數數打下了基礎。一年級孩子比較小,有很多是需要去模仿才能學會的本領,老師就應該領著學生走,學生才會跑。
三、讀寫整十數和一百
(一)、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
介紹計數器:上學期,我們曾經見到過一位朋友,(出示計數器)還記得它叫什麼嗎?它可以幫助我們學到很多知識。
引導觀察:在計數器上有些什麼呢?計數器上的數位我們已經認識了兩個,這兩個數位,從右邊起是怎樣排列的呢?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麼位?十位在第幾位?十位的左邊應該是什麼位?你是怎樣想的?
同桌討論後,指名說一說。
揭示: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學生齊讀。
(二)、讀、寫整十數和一百
介紹算珠表示數的規則:(教師邊撥珠邊說)我們已經知道個位上撥一個珠子表示1個一,十位上撥一個珠子表示多少呢?百位上撥一個珠子又表示多少呢?
提問:小朋友已經認識了計數器,那麼如果在計數器的十位上撥上4個珠子,表示4個什麼?4個十是多少?四十怎樣寫?如果在十位上撥8個珠子,表示8個什麼?是多少?怎樣寫?
小結:幾個十就是幾十,只要在十位上寫幾,個位上一個珠子也沒有,就在個位上寫0。
提問:在計數器百位上撥一個珠子,表示1個什麼?是多少呢?那麼一百怎麼寫呢?
小結:一個百就在百位上寫1,十位和個位一個珠子也沒有,就在十位和個位上分別寫0。
評:在本環節中,教師鼓勵學生自己寫40、80、100,並讓學生自己說說四十怎麼寫,八十怎麼寫,一百怎麼寫。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總結讀法和寫法。整個過程中,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同時,始終沉浸在探索的樂趣中,既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長了智慧。
四、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4題。
出示第一張圖,組織學生討論:圖中哪一位上撥了幾顆珠子?為什麼這樣撥?出示後面3張圖,讓學生獨立畫一畫。畫完後,組織學
生討論:你是怎樣畫的?為什麼這樣畫?
2、老師撥珠,學生邊讀邊寫數:十位分別撥上“3顆”、“5顆”、“9顆”,百位撥上“1顆”。教師巡視如果發現十位或個位漏寫0的要讓全班學生判斷對錯,並強化訓練。
3、“想想做做”的5題。
獨立填寫後,一人報答案,集體訂正。
4、“想想做做”第6題。
先讓學生各自在方框裡填數,填好後,指名讀一讀。再討論:兩條直線上的數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近的地方?80是接近100,還是接近30?你是怎樣想的?討論後在班內交流。
評:練習緊密聯絡生活,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應用知識,體會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全課總結:
提問: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你認識了哪些數?
小結:今天我們已經認識了整十數(指黑板)和一百,學會了如
何讀、如何寫,還知道了10個十是一百,認識了個位、十位、百位,知道了它們的順序排列。請同學們回家後找一找,有哪些東西是十個十個的包裝的,人們在數什麼東西時喜歡十個十個的數。下節課再來比一比,誰找的多。
評: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具有很強的形象性和啟發性,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數學,會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併產生共鳴。感受到我們周圍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數學知識。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教學反思 】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把教材知識結構轉化為自己認知結構的過程。”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的過程也就可以分為:一,理解教材知識,二、知識之間的轉化。而教師的作用就是先幫助學生理清教材知識的來龍去脈,再引導學生把書本的知識化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
在教學中,教師由扶到放。先讓學生透過撥一撥直觀的感知在計數器上,幾十就是在十位上撥幾顆珠子,寫的時候只要在十位上寫幾,個位上沒有,就寫0。學生在撥一撥,寫一寫的過程中,他們的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覺器官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知道了整十數的寫法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寫,在操作中體驗。理清知識的原委。之後安排的學生自己撥數自己寫的活動,則放開手腳,讓學生運用剛學到的知識與技能,解決新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歷了知識的再創造,真正把書上的知識變成了自己的知識經驗,在操作中感悟。同時這個過程又顧及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自由發揮,讓所有的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師不但在課內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熱情,更將這種熱情不斷延續,從課內到課外,從學校到家裡。以促使學生在任何時候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索數學奧秘的活動中,體驗到數學魅力,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這樣一來既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長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