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第10課《唱遊》教學案例

第10課《唱遊》教學案例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透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下面為大家帶來了第10課《唱遊》教學案例,歡迎大家參考!

第10課《唱遊》教學案例 篇1

教學目標一:

能根據音樂內容、節奏、速度、情緒,有感情地進行唱遊活動。

教學目標二:

學一個新的音“la”

教學目標三:

透過唱遊活動,融入人文知識的教學,讓同學瞭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風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環境。

教材內容

教材選用的三首歌曲《假如你高興》、《十個小印第安人》、《牧童謠》都非常生動有趣、貼近同學性格特徵也易於以唱遊活動的方式對同學進行律動教學。歌曲旋律歡快流暢,易於兒童自主參與。能將同學帶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風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環境中,領略各地兒童質樸、熱情、活潑的情趣與不同的音樂風格,開括視野,愉悅身心。

教學步驟:

(一)《假如你高興》

1.聽中動。聽音樂有節奏地拍手;聽音樂有節奏地拍腿;聽音樂有節奏地跺腳;聽音樂有節奏地彈舌。全班做聲勢遊戲。

2.聽中讀。

3.背唱歌曲。在前面的活動與朗讀歌詞中,同學們對歌曲已很熟悉。此時,教師可請同學跟著鋼琴伴奏背唱歌曲。歌唱過程中,教師應透過範唱、手勢、表情的提示,隨時糾正同學唱歌是的不良習慣和不正確姿勢,提醒同學不要大聲喊叫。

4.自編歌詞。啟發同學用身體的其他區域性的名稱編成歌詞填入樂曲中演唱,並伴以相應的律動。

(二)唱遊《十個小印第安人》

1.遊戲引入。教師提出要求:請同學們聽音樂自報編號進課室。

2.講故事。看課件講故事,鼓勵同學用簡單語言描述“十個印第安小朋友在玩什麼遊戲”。

3.聽唱歌曲。請同學們哼唱旋律、默唱歌詞,然後跟唱歌詞、學會歌曲。

4.背唱歌曲。請同學們邊做跑跳步,邊背唱歌曲。

5.與人文知識結合。介紹印第安民族風俗、習慣、服飾等。

6.創設情景。同學們用老師準備好的色彩小紙條化裝成印第安人。

7.即興扮演。戴頭飾的十名同學,隨著歌詞裡的數字一個個出場,跳印第安人風格的跑跳步,然後,再隨音樂一個個退場,或者一個個躲藏起來。

8.接龍游戲。讓十個扮演小印第安人的同學按順序到同學中找其他人互換頭飾和禮物,圍著篝火多跳幾遍,讓全班同學都有機會扮演小印第安人參與跳舞和活動,達到全班體驗音樂律動的效果。

(三)歌曲《牧童謠》

這是一首湖北民歌。民歌中巧妙運用“那斯那斯嗨”的襯詞,來抒發兒童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感。

1.感受歌曲。先聽教師範唱,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述與音樂風格。

2.學唱歌曲。教師彈琴帶著同學小聲唱。教師注意指導同學唱準曲中襯詞,感受la的音高。

3.學新手號。學習新手號,做教材第41頁的活動“唱唱”。

4.師生互動。同學演唱歌曲,教師用牧童笛伴奏;教師演唱歌曲,同學自選感受由四個音構成的湖北民歌《牧童謠》的風格。

第10課《唱遊》教學案例 篇2

一、教學目標

1、聽錄音,在老師指導下讀準“唱、遊、課、天、歌、跳”6個生字的字音,並能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

2、能跟著錄音或老師的範讀,手指點字,基本做到字字過目地朗讀。

3、練習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鞏固筆畫“橫、豎”,在老師的指導下描寫“十、土”。

4、在識字活動中認一認教室、辦公室門牌上的字。

二、重點和難點

1、能讀準“唱、遊、課、天、歌、跳”6個生字的字音,並能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

2、能跟著錄音或老師的範讀,獨立或者半獨立地正確朗讀課文。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方法、教學策略

教學方法

1、利用錄音,幫助學生閱讀課文、識字。

2、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認識漢字的興趣,並以此開展教學活動。

3、透過小組合作,激發學生人人參與。

4、根據學生差異,採用分層教學。

教學策略

1、遊戲識字策略

2、自然滲透策略

3、閱讀鞏固策略

4、習慣養成策略

四、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卡片,相應的課件,課文朗讀錄音,設計探究活動資料。

學生:預習課文,圈出生字。

五、教學過程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學目標後,我對課堂教學進行了設計: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學習生字“唱、遊”,認讀詞語“唱遊課”

1、啟發談話,交流自己所喜歡的課或者老師,學習生字“課”。

2、揭示課題,讀好課題。

3、學習生字“唱、遊”:滲透部首“口字旁”、“三點水”;詞語“唱遊課”:滲透音節拼讀“kè”;複習“上”:複習筆畫、筆順。

說明:

引入課文時交流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課題中的三個生字,可以分兩步學習,降低難度。教師可以注意“唱”字的正音,並且結合“唱”、“遊”兩字滲透部首“口字旁”、“三點水”。

二)聽課文錄音,學習生字

1、聽課文錄音,一邊聽以便用手點指,邊聽邊思考:唱遊課上,小朋友都在幹什麼?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結合交流,學習生字“歌、跳”。

(1)讀詞語“唱歌”,學習生字“歌”。

(2)結合詞語“跳舞”,學習生字“跳”。

(3)跟讀句子:師教我們唱歌、跳舞。”

(4)跟讀句子:對著大鏡子邊唱邊跳。

3、比較學習生字“天”:“天”與“大”比較。

4、再聽課文錄音,鞏固生字,同桌認讀。可以讓同桌兩個人來個小遊戲,打打“生字牌”。

5、開詞語長火車,復讀詞語。

說明:

結合聽錄音後的交流,聯絡詞語和句子,結合一定的語言環境學習生字“歌、跳、大”,做到分散難點,突出重點。

學習生字時,要有意識地教給學生一些識字、記字的方法。透過開詞語火車,可以讓全班同學都參與到這個鞏固識字的活動中達到複習的目的。

三)朗讀課文,鞏固識字

1、指導學生跟著錄音或者老師的範讀,字字過目地跟讀課文。

2、組織小組活動;和小夥伴一起讀課文。

3、朗讀大比拼:各種形式地朗讀。

說明:

這一環節的朗讀還是從跟著老師讀開始。朗讀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手指點字,字字過目,出聲朗讀。

然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透過各種形式的讀文,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合作、競爭的意識,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達到鞏固識字的目的。比賽讀、挑戰讀、是為學生創設的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可以挑動發學生的鬥志,激發他們的潛能,有利於進一步加強朗讀的指導。

四)遊戲鞏固,拓展積累

1、拓展識字:認讀教師或者辦公室的門牌。

2、遊戲鞏固。

說明:

教師在活動之前要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看看記記專用教室和老師辦公室門牌上的字,比比誰記得對,記得多。”

五)書寫練習

1、複習“寫字歌”、“手指操”。

2、示範練習描摹。

3、同桌點評,總結評優。

說明:

本階段的寫字教學重在養成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激發初步的寫字興趣。寫字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看清字的筆畫和筆順,擺正位置後再認真描摹。

課後反思

本課是小學階段的第一篇語文課文,也算是學生上的第一節語文課。學前水平的參差不齊,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的各不相同,造成了學生之間的差異。上課時,我發現有幾個同學,還沒有學就能夠能朗讀課文,而且還會寫幾個字,他們覺得自己懂了,上課不愛聽了,常常插嘴了,聽到別人說錯了,就愛嘲笑他們。比如,當我提問:“開學了,作為一名新同學,你最喜歡上什麼課?為什麼?誰願意告訴大家呢?請說的同學請聲音響亮,態度大方;聽的同學也要仔細認真……”可話只說了一半,已經有些孩子迫不及待地開始自言自語,我的後半句話很多人就沒有聽見,要求當然不能達到。又比如,當我請小老師領讀生字時,有個同學卡殼了,馬上就有一個自以為是的,在下面哈哈大笑,造成那個“小老師”很尷尬。再如,當我提問時,這個答案明明已經有同學答過了,可卻還是有人積極舉手回答。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些都正好說明了,學生的聽講能力太差。

反思這些,我覺得今後一定要注意多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這實際上也是對學生注意力的培養。“聽”是一個重要的語文學習習慣,是取得外界訊息的關鍵,是學習的基礎。沒有良好的聽的習慣,極有可能對孩子的學習造成障礙。除了正常的課堂學習常規的教育與訓練外,我們還應該比較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的教學語言力求兒語化和趣味性,激發學生認真聽講的興奮點。平時,老師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交談,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讚語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

2、讓學生有儘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課堂教學中如果過多地讓學生被動地聽教師講授,這種聽講勢必缺乏一種“我要學”的參與意識。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因,對於培養專心聽講的習慣是極為不利的。只有處於積極主動學習狀態下的聽講,才能真正做到專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讓每一個學生有儘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以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注意動靜搭配,調整學生聽講情緒。在練習設計上要有利於學生多動腦、多動口、多動手,並穿插一些輕鬆活潑的遊戲,這對於調整學生的聽課情緒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學生處於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時間自然增長。

4、老師的一舉一動會帶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孩子在發言的時候,老師首先應帶頭傾聽,決不在孩子發言的時候,做其他事。在孩子發言的過程中,留給孩子思考的時間,不打斷孩子的回答。對孩子的發言,給與適當的評價。

5、給孩子一個具體的的要求。比如:聽的時候眼睛注視著老師或發言的同學,要聽清老師或發言同學說的每一句話;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不插嘴。

6、在對孩子聽的習慣的培養中,少不了孩子最能夠接受的方式:表揚鼓勵。教師在課堂上要很好地注意這一點,要清楚告訴學生如何聽,要隨時隨地進行提醒或表揚。

讓學生當好小老師。教材中某些新知識有的學生已掌握,這樣的內容,我就大膽放手,讓學生當小老師給同學們講課。學生上講臺介紹他們的方法時講的頭頭是道,下面的學生聽得十分認真。

第10課《唱遊》教學案例 篇3

教學內容

聽:“彼得與狼”“森林水車”“卡農歌”“第一交響曲”

唱:“綠色的祖國”“銀色的樺樹林”

動:採集與分享

第一課時欣賞《彼得與狼》

教學目標

1、聽賞交響童話《彼得與狼》的片段,初步辨別出主人公彼得和動物朋友的有趣的音樂形象和不同的樂器的音色。

2、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鼓勵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的遊戲、創編、表演。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透過師生共同學習,生生合作學習。以多種方式來辨別各種角色所用的不同音色。瞭解各種樂器的名稱。

教學難點:能夠初步辨別管絃樂的不同音色

教學過程

一、唱遊課匯入:

今天老師要帶領你們去進行一次快樂的音樂之旅。

1、好,讓我們走進音樂《快樂擊掌》,全體學生隨音樂邊跳邊進場。音樂中同伴間互相交流。

2、《鏡子中的我》會讓女孩子更加美麗、挺拔。在音樂中來做芭蕾手位。(主要是女孩子形體訓練。男孩子允許不跳)

3、我們來乘上小火車。(練聲)5---6---7---1---。嗚-----

美麗的牧場到了,你們聽:好可愛的小動物。(練聲)

小黃狗、小花鹿、小青蛙等的叫聲。1=D上升到1=F

《小奶牛》要來表演節目了,我們可以為它(唱歌)(打節奏)

小奶牛說:謝謝大家。我們是好朋友。

二、欣賞:

牧場好大啊。牧場邊的大森林裡住著少先隊員彼得和他的動物朋友,當然還有狼吶。現在讓我們去聽一聽、看一看交響童話《彼得與狼》的片段。

在美妙的音樂旋律中來認識童話裡的人物和動物以及觀賞大自然的美景。老師演示課件中音樂童話故事。學生欣賞一遍。

2、好看嗎?這個交響童話叫什麼?裡面的主人公是誰?主人公彼得是怎樣的形象?請小朋友表演主人公彼得的.形象。要表現出勇敢、機智的少先隊員的形象。

3、在音樂裡分別出示小動物的片段。學生創編動作。

4、作曲家在交響童話中,將不同的樂器表現不同的人物、動物。

5、老師提問:你們知道彼得的形象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

6、老師出示音樂遊戲。介紹並講解:上面有哪些樂器?下面是誰?誰能玩這個遊戲。請兩個小朋友上臺來做遊戲“點選”樂器,然後說出小提琴代表少先隊員彼得。長笛代表小鳥。從音色中辨別人物和動物。

三、說一說:分辨每種樂器演奏所代表的人物形象

1、讓我們透過音樂遊戲來了解。

音樂遊戲:聽音樂,猜猜我是誰?學生分組做遊戲。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探索學習。

2、這首交響童話好聽嗎?叫什麼名字?

3、你最喜歡什麼樂器模仿哪個角色的音樂?

四、編一編:你能聽音樂,根據不同的角色編創人物、動物動作?

除了聽音樂創編動作,你還想用什麼方式創編?

1、分配角色表演

2、誰今天還能想出新的表現方法?(編寫童話故事)

鼓勵學生組成小組大膽創作。(師生共同表現)表演:每人選擇不同的角色;寫童話故事。

五、想一想:

這個童話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只要團結起來,勇敢而機智的進行鬥爭,任何貌視強大的敵人都是可以戰勝的。(每個學生寫出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互相交流。在全班面前,學生之間互相交流。

六、小結:愉快的音樂之旅就要結束了。讓我們坐上雪橇車,踏上回家的路程吧。

(集體舞:鈴兒響叮噹,學生在歡快的音樂聲中邊唱邊跳離開唱遊室)。

第二課時《綠色的祖國》

教學目標

1、學生能用柔美、圓潤的聲音演唱歌曲《綠色的祖國》,瞭解演唱形式。

2、欣賞《森林水車》,讓學生感受水車輪子轉動的聲音。

教學重難點

初步表現歌曲的意境,演唱時應注意氣息平穩,並隨旋律線的起伏自如地演唱。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發音練習

二、匯入:

1、你們有沒有見過小樹林?還記得它的特點嗎?

2、小樹林中,最搶眼的是什麼顏色?為什麼是綠色?

3、你們能描繪一下不同季節的小樹林嗎?

4、展示不同季節小樹林的圖片,讓學生近距離觀察,加深他們的印象,並對此展開討論,再把討論的結果在課堂上進行交流。

三、學唱新歌:

1、聽歌曲範唱,初步把握歌曲的情感,

2、跟琴輕聲演唱歌曲旋律;視唱歌譜。

3、輕聲跟著鋼琴伴奏哼唱歌曲,要求學生能唱準歌曲的節奏,對一些歌詞集中的地方要唱清楚每個字,不能含糊地帶過。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喲應注意音準,速度和節奏。

四、欣賞《森林水車》

1、我們用歌聲表達了《綠色的祖國》,現在我們體驗一下綠色森林中,水車輪子轉動的美妙的聲音。

2、聽賞《森林水車》

3、跟著音樂感受水車輪子轉動的聲音。

五、音樂遊戲

1、教師宣佈遊戲規則:

我們一起來做個遊戲,好不好?這個遊戲的題目叫做《找一找》。老師這兒有隻可愛的流氓兔,過會兒我會把它悄悄地藏在一個小朋友身邊。老師還要請一個小朋友來找一找,小兔藏在了誰身邊。在他找的過程中,其他同學邊拍手邊唱歌,可以給他提示,但是不是用目光(眼睛老盯著藏玩具的小朋友、或者直接告訴他,而是用你們的歌聲和掌聲的變化來進行提示。找玩具的同學離玩具越遠,歌聲、拍手聲越響;離玩具越近,歌聲、拍手聲越輕。明白了嗎?希望大家要遵守遊戲規則。

2、教師總結:離玩具越遠,我們的歌聲就變強,而且是變強,還可以用哪個詞。對了,是漸漸變強,所以我們就把這個變化叫做漸強,它是這樣表示的,你還能想出用怎樣的圖形來表示呢,也可以用一組圖形來表示。

反過來,誰來說說看?(聲音越來越弱)。也來畫畫,好嗎?

誰來用你的手勢來表示漸強漸弱。

3、結合遊戲來演唱歌曲《綠色的祖國》

六、課堂小結:(略)

第三課時《銀色的樺樹林》

教學目標

一、認識切分節奏×××,並運用在歌唱中表達奔放、歡暢的感情。

二、學習歌曲《銀色的樺樹林》,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運用歌聲,體態律動表達無限深情的心情。

四、欣賞《第一交響曲》第三樂章。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歌曲,運用聲勢、體態律動為歌曲伴奏。

教學難點:切分節奏×××的掌握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聽音樂進教室:孩子們讓我們隨著歡快的音樂進入教室。

二、節奏遊戲:

放課件:哎呀孩子們真高興,你們看誰在看著我們呢?看看它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禮物?(出示課件)

1、課件中出現叫賣的聲音“約豆腐”這是什麼聲音。誰能模仿一下,這三個字中誰的音又長又重?

2、師:在生活中也有這種節奏的語言,你來想一想,如果想出來告訴老師。

3、師:這種節奏在音樂中是這樣表示:×××(出示課件)

三、學習歌曲:

1、學生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同學們的表現真出色,現在你們放鬆一下,我帶你們到“加拿大”去旅遊,你們聽他們用音樂歡迎我們呢。(學生聽音樂)

2、聽到音樂感受到了什麼?你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出來嗎?

3、用柯爾文手勢感受歌曲音高的位子。

4、隨琴輕聲唱歌詞,學生邊唱歌詞邊加入拍手。

5、學生隨著琴完整的唱歌詞。

四、表現歌曲:

你們想為歌曲加入什麼?(學生加入打擊樂、舞蹈律動來表現音樂)

1、全班展示,孩子們讓我們隨著音樂跳起來吧。

2、老師示範動作。

3、師生展示。(你喜歡哪一種動作把它加入到你創編的動作中去)

五、、欣賞《第一交響曲》第三樂章:

1、同學們表現的非常好,現在請大家休息一下,聽賞一首樂曲《第一交響曲》第三樂章;說一說樂曲表現了什麼情緒?

2、熟悉一段書上的旋律,並用不同的速度演唱,你覺得音樂情緒上有什麼樣的變化?

3、跟老師用三部輪唱的方法唱一唱。

六、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