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數學探究式的教學案例與反思

數學探究式的教學案例與反思

探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引導學生透過自己收集、分析、處理資訊,感受和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進而瞭解社會、學會學習,最終培養學生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如何使“探究式”的內涵真正落實,切實提高教學的效益,給學生以最大的發展空間。本文結合實際教學案例,讀讀探究式教學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策略。

[教學案例]

放學送路隊時,碰到一臺正在工作的壓路機,學生出於好奇,把目光投向了這臺公路上的“大哥大”。教師靈機一動,說:“想看看嗎?”生:“當然羅!”師:“好吧!但為了交通安全,咱們自由組成6個小組觀看,行嗎?”生(十分興奮地):“行!”師:“同學們,請仔細觀察,壓路機上有哪些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各組合作討論,若干分鐘後)第一組的張偉豪搶著說:“車輪是圓形的,門是長方形的,窗是正方形的……”師:“哎呀,張偉豪真厲害,數出這麼多學過的平面圖形。”“老師,張偉豪說得不完全正確。”第三組的王樂天迫不及待地打斷老師的話。師:“是嗎?老師不信,那你說說看。”“行。壓路機的車輪不是圓形的,因為它不是平面圖形,它和長方體差不多,是立體圖形,聽我哥說這種形體叫圓柱,這個曲面叫側面。”師:“你真不簡單!知道這麼多。這個輪子確實是個立體圖形,也確實叫圓柱,這個曲面就叫做側面,那麼,看一看這個圓柱裡有沒有圓形呢?”第六小組的楊影說:“有,這兩邊就是兩個圓。”師:“說得很好!下面能不能對這個車輪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呢?”(各小組討論得很熱烈,若干分鐘後)第五組的葉丹丹搶先說:“我們組提出的問題是這兩個圓的周長和麵積各是多少?”師:“提得很好,同學們能解決嗎?”生齊:“能!只要量出這兩個圓的半徑或直徑就能算出來了。”第四組的程小雨又發表不同的看法:“我認為求這兩個圓的周長只要量出這個輪子滾動一週留下的痕跡的長度就行了。”徐冠傑代表第二組說:“我們組提出的問題是壓路機的前輪滾動一週能走多遠?壓過的`面積又是多少?”師:“你們組提出的問題真有深度,哪個小組能解決?”第一小組的張靖宇:“求走多遠就是求這兩個圓形的周長之和。”趙秉政:“不對。應該是一個圓形的周長,因為車輪滾動時,兩邊是同時滾動的。”師:“說得太好了。你們很不簡單!可壓過的路面有多大又怎樣計算呢?這是我們沒有學過的內容,你們有沒有信心把它做出了?”話音剛落,第二組的孫鐵明激動的說:“能算出來。老師,你看,壓路機的前輪滾動一週壓過的路面就是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是這個圓的周長,寬就是這個輪子的寬,我們只要量出這個前輪的寬,也就是這個長方形的寬,就能算出壓過的路面面積。”“怎麼會是長方形呢?”第五組的劉帥問。孫鐵明拿出一張長方形紙,讓劉帥親自捲成圓筒,又展開,這一卷一展後,全班學生的思路豁然開朗。這時劉帥情不自禁地說:“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哇!我現在是茅塞頓開。”師:“你們真是太棒了,還沒有學過的內容你們透過自己的探究思考,就解決了,真了不起。”

[教後反思]

1.探究式教學設計要靈活,操作程式要便捷。在教學中,不少教師認為探究式教學花時多、效率低,常態課應避免採用此法。但在本案例中教師並沒有充分準備,只是放學送隊時偶然遇到壓路機,發現學生的好奇心,便抓住這個學生饒有興趣的生活情境開始探究並獲得最後的成功,時間也不過15分鐘左右,就自己解決了第十二冊圓柱側面積的教學任務。可見,探究式教學比傳統教學方法省時、省事、靈活、便捷,且更加有效。筆者認為,要讓探究式教學更有效,問題的關鍵是要開發生活中的課程資源,選擇學生感興趣、富有挑戰性且不脫離實際的生活場景,讓學生懂得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2.探究式教學創設要合理,探究情境要科學。教師應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將學生的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納入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透過個人、小組等多種解難釋疑的嘗試性活動,輕鬆地解決問題。在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時,教師要不失時機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的學習設定探究情境,創設探究氛圍,促進探究的順利開展,並把握好探究的深度,科學的評價探究成效。在探究過程中,促使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探究式教學要採用合作、討論的形式。從本案中不難看出,合作、討論對探究過程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作用。所以,教師開展探究活動,儘量採取小組合作、討論形式,這樣效果會更加。學有餘力的學生在自己完成學習任務後會積極去幫助其他同學,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出於集體榮譽感和自尊心,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學習,以保證自己所在的小組不會因自己而落後。學生在小組裡各抒己見,不僅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且能認真傾聽他人的觀點,提高認識,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