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一年級課文《四季》的教學案例與反思

一年級課文《四季》的教學案例與反思

【案例背景】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站在素質教育的角度,在教學中以情激情努力引導學生享受語文學習的快樂,學生課堂氣氛高漲,熱情洋溢,教學效果明顯,但在學生的傾聽習慣方面還得努力多下功夫培養。

【教學案例】

以下是發生在我上一年級語文新教材《四季》上的三個教學片段:

〖教學片斷一

當時我正準備組織大家以小組的形式學習生字春、夏、秋、冬。我說道:請大家在小組中學習這些生字,讀準它們的音,再討論一下,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未等老師說完,孩子們己迫不及待地行動了起來,轟轟烈烈地展開了討論,我的後半句話早已淹沒在了孩子們的聲浪中。我怕孩子們沒聽清要求,又提高嗓門,把後半句話重複了一遍。我在參與有些小組的討論中,發現還是有不少孩子沒有聽到老師後半個要求。

分析:學生們還沒有聽完老師的要求,便展開了討論。表面看是熱熱鬧鬧的,但實際上並沒有達到老師的要求。有不少小組只是停留在了對字音的反覆學習上,並沒有對每個字作更深入的瞭解。

〖教學片斷二

熟讀了兒歌之後,我問大家:每一個季節都唱到了什麼景物?孩子們紛紛舉手,其中A回答了這個問題:小草,荷葉,嗯A稍微停了一會兒,正思索著。這時有那麼幾個孩子,邊舉手,嘴中邊喊著:穀穗!雪人!穀穗!雪人!A尷尬地望著我,嘴裡咕噥著:噢,穀穗,雪人。坐下了。

分析:A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只作了短暫的停頓,稍加思考。其餘孩子便沒有耐心聽下去,著急的代替他回答。這實際上,等於剝奪了A思考、回答的權利。

〖教學片斷三

在拓展說話訓練時,我要孩子們挑一個喜歡的季節說說它的特徵。B說道:春天,小草發芽了。幾個同學發言之後,我見C舉手特別積極,便請他發言,他說:春天,小草發芽了。此語一出,有的孩子便說:剛剛說過了!C不服氣,有些委屈地說:我又沒有聽到。

分析:C在別人發言時,沒有認真聽,結果,重複回答了。

【教學反思】

在平時的教學中,沒有足夠重視對孩子聽的習慣的訓練、培養。聽是一個重要的語文學習習慣,是取得外界訊息的關鍵,是學習的基礎。沒有良好的聽的習慣,極有可能對孩子的學習造成障礙。特別對一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已有知識侷限,正是應該大量聽記、大量輸入、大量積累的黃金時間。而我並沒有對這個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孩子們才會在課堂上有這種表現。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如:在平時的小練習中,就發現有的孩子不願靜下心來聽老師讀題釋題,往往審錯題意;有時,孩子們的作業沒有按老師的要求做。

看來,注重對孩子聽的訓練,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了。一般課堂上的聽有以下幾種常見模式,即:老師聽學生(從上至下)、學生聽老師(由下往上)、學生聽學生(平級)。針對此,我調整了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

1、以身作則:老師是孩子們的偶像,老師的一舉一動會帶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孩子在發言的'時候,老師首先應帶頭傾聽,決不在孩子發言的時候,做其他事。在孩子發言的過程中,留給孩子思考的時間,不打斷孩子的回答。對孩子的發言,給與適當的評價。

2、細化要求:以往,一直要求孩子們認真聽,可到底怎樣才算認真聽?孩子們對此認識模糊。老師應該給孩子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了的要求。如:聽的時候眼睛注視著老師或發言的人;要聽清老師或發言的人的說的每一句話,腦子裡不想其他事;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不插嘴。

3、進行評價:結合每週的評價表,對孩子這一階段聽的表現,做一個總結。評價分為自評、互評、教師評。內容為老師提出的聽的要求。透過評價,發揚優點,更重的是指出了孩子們的不足,明確了努力的方向。

4、表揚鼓勵:在對孩子聽的習慣的培養中,少不了孩子最能夠接受的方式:表揚鼓勵。哪些孩子做得特別好的,應及時鼓勵,必要時,要把文章做足。當然,老師更應關注那些暫時落後的孩子,用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去捕捉他們的進步,讓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喜悅,促使他們更快的進步。